2025年8月18日主流证券网站头版内容精华摘要
admin888
|哎,你别说,今天这日子可真是不一般啊,2025年8月18号,星期一,一大早我就打开电脑,顺手点开了几个常看的主流证券网站,像财联社、东方财富网、同花顺、新浪财经、证券时报网这些,想看看今天市场有什么新动静。说实话,最近这行情啊,真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一会儿涨一会儿跌,搞得人心慌慌的,所以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刷刷头版,看看有没有什么大新闻能给点方向。
刚点开财联社,首页那条加粗加红的标题就跳出来了:“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科技股领涨,北向资金净流入超百亿!”我一看,哟,这开局不错啊,看来昨天晚上外围市场表现挺给力的。点进去一看,原来是昨晚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尤其是纳斯达克涨得挺猛,带动了咱们这边科技股的情绪。再加上国内这边,央行昨天又释放了流动性,MLF操作利率没变,但量加了,市场解读为“稳增长”信号明确,所以今天一开盘,资金就往科技、新能源这些方向冲。
我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继续往下看。东方财富网的头版头条是:“半导体产业链爆发,国产替代逻辑再获资金追捧”。这标题一出来,我就知道今天芯片股肯定要火。果不其然,文章里提到,中芯国际、北方华创、韦尔股份这些龙头股早盘就涨了5%以上,整个半导体板块涨幅超过4%。背后的原因嘛,一方面是美国那边又在搞什么“芯片出口管制升级”的小动作,搞得咱们这边更坚定了要自己搞研发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国内大基金三期最近动作频频,已经投了好几家半导体设备公司,市场觉得这是实打实的支持,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
我还注意到,同花顺的首页有个特别醒目的专题:“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加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合作进展”。这我可得好好看看,毕竟AI这玩意儿从去年火到现在,一直有人说它“概念多、落地少”,现在终于有点实际进展了。文章里说,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讯飞的星火大模型,最近都跟不少行业客户签了合作协议,比如银行、保险、制造业这些,开始用AI做客服、做数据分析、做智能质检。像科大讯飞、拓尔思这些公司,股价今天直接跳空高开,市场情绪特别高涨。
不过呢,也不是所有板块都在涨。新浪财经的头版就提到了一个让人有点担心的消息:“房地产板块继续承压,部分房企半年报亏损扩大”。我一看,心里咯噔一下。虽然现在政策面一直在喊“稳楼市”,但实际效果好像还没完全显现。文章里说,几家头部房企公布的半年报显示,营收下滑、利润亏损,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项目去化率特别低。虽然央行和住建部又联合发了个通知,说要“因城施策”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市场反应平平,地产股今天还是绿的。
这时候,证券时报网的一篇深度报道吸引了我:“新能源车市增速放缓,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这话说得挺实在的。前几年新能源车那叫一个火爆,动不动就翻倍增长,但现在呢?文章分析说,市场渗透率已经到了35%以上,增长空间没那么大了,再加上去年基数高,今年同比增速自然就下来了。更麻烦的是,碳酸锂、钴这些电池原材料价格从去年的高点一路往下掉,现在都快跌破成本线了。像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这些公司,虽然销量还在涨,但毛利率被压缩得厉害,投资者也开始担心未来的盈利能力。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全都是坏消息。我发现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高股息策略”最近又火起来了。中金公司发了个研报,说在当前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资金开始偏好那些分红稳定、现金流好的公司。像银行、电力、高速公路这些板块,虽然涨得不快,但胜在稳当,尤其是国有大行,股息率普遍在5%以上,比理财产品香多了。所以今天工商银行、长江电力这些股票虽然没怎么涨,但成交量明显放大,说明有大资金在悄悄布局。
我还看到一个挺新鲜的提法,叫“新质生产力”。这个词最近在政策文件里出现频率特别高,今天几家网站都重点解读了。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靠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驱动的产业。比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制造、商业航天这些。文章说,国家正在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力度,不仅有专项资金,还有税收优惠和人才引进政策。像中科曙光、光启技术、华大基因这些公司,都被划进了“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市场关注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说到政策,今天还有一个重磅消息,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开了个会,主题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据说这次涉及的资金规模可能超过万亿。具体来说,就是鼓励企业更新老旧设备,政府给补贴;同时推动家电、汽车这些消费品以旧换新,刺激内需。这个政策一出,家电板块立马就动了,美的、格力、海尔这些公司股价纷纷上涨。汽车板块也沾了光,尤其是新能源车,虽然整体增速放缓,但“以旧换新”这块还是有增量空间的。
我还注意到,外资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总觉得外资偏爱白酒、医药这些“核心资产”,但现在他们也开始关注科技和制造了。高盛今天发了个报告,说中国科技股的估值已经到了很有吸引力的水平,尤其是半导体和AI相关公司,建议增持。摩根士丹利也说,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提升,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和新能源领域,长期看好。这些国际大行的表态,对市场信心是个不小的提振。
不过,市场也不是一片乐观。有个问题我一直挺担心的,就是地方债务。今天有篇报道说,某省份的城投平台出现了非标违约,虽然金额不大,但引发了市场对地方财政压力的担忧。文章分析说,这几年为了稳增长,地方上投了很多基建项目,钱花得不少,但回报周期长,现在税收增长又慢,压力确实不小。虽然中央一直在强调“不搞强刺激”,但怎么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还真是个难题。
还有一个让我有点意外的点,就是黄金。你猜怎么着?今天国际金价又创新高了,突破了每盎司2500美元。原因嘛,一方面是美联储虽然还在加息,但市场预期明年就会降息,美元走弱,黄金就受益;另一方面是地缘政治风险没消停,中东、东欧那边时不时来点紧张局势,大家又开始买黄金避险。咱们这边的黄金ETF也跟着涨,山东黄金、中金黄金这些股票今天表现也不错。
说到汇率,人民币今天也挺强的。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升到7.15,创了近三个月的新高。这背后既有美元走弱的因素,也有咱们这边经济数据回暖的支撑。7月份的PMI数据显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都在扩张区间,尤其是新订单指数回升明显,说明需求在恢复。虽然CPI还是有点低,PPI还在负区间,但整体趋势是向好的。市场开始猜测,是不是经济真的要触底反弹了?
我还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就是“散户情绪”最近有点回暖。以前动不动就看到“股民哀嚎”“割肉离场”这种标题,但现在论坛里讨论的多了,很多人开始说“长期持有”“定投加仓”了。这可能跟基金公司最近搞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有关,也跟市场慢慢企稳有关系。毕竟,谁都不想一直亏着,只要有点希望,大家就愿意再试一把。
对了,今天还有个热点是“数据要素”。这词儿听着有点玄乎,其实就是说数据要像土地、劳动力一样,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可以交易、可以定价。国家数据局最近动作频频,说要建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像太极股份、易华录这些做数据基础设施的公司,今天股价蹭蹭涨。不过说实话,这块到底怎么赚钱,现在还不太清楚,更多是概念炒作,但架不住市场热情高啊。
再聊聊港股。今天恒生指数也涨了不少,尤其是科技股。腾讯、美团、小米这些公司都涨了3%以上。原因一方面是A股带动,另一方面是腾讯发布了二季度财报,营收和利润都超预期,尤其是视频号和广告业务增长很快。市场觉得,平台经济的监管压力已经过去了,现在可以安心搞发展了。阿里虽然还没发财报,但股价也跟着涨,说明情绪在回暖。
说到财报季,这确实是最近的重头戏。除了腾讯,还有不少公司陆续发布半年报。总体来看,业绩分化挺严重的。像光伏行业的龙头,隆基绿能、通威股份,虽然营收还在增长,但利润被价格战打得七零八落;而像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这些医药公司,业绩就相对稳健,尤其是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开始出成果了。所以市场也在调整预期,不再是“只要赛道好就闭眼买”,而是更看重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
我还注意到一个趋势,就是“出海”。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比如新能源车,比亚迪、蔚来、小鹏都在欧洲、东南亚加大布局;光伏企业也在中东、拉美拿大单;连游戏公司,像米哈游、腾讯,都在海外赚得盆满钵满。今天有篇报道说,上半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了18%,说明企业出海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趋势了。这对A股相关公司来说,是个重要的增长点。
不过,出海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欧盟最近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贴税,虽然还没最终落地,但已经让市场有点紧张。文章分析说,这可能会影响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只要产品力够强,还是能打进去的。而且,企业也在想办法,比如去匈牙利、土耳其建厂,规避贸易壁垒。这说明,中国企业应对国际挑战的能力在提升。
还有一个让我挺感慨的点,就是“耐心资本”的提法。以前大家都追求快进快出,炒题材、炒概念,但现在监管层和市场都在倡导“长期投资”。证监会最近说,要鼓励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支持科技创新。这其实是个好现象,说明市场在慢慢成熟。像高瓴、淡马锡这些机构投资者,最近也在加仓一些有长期竞争力的公司,而不是追涨杀跌。
说到机构,今天还有个消息挺有意思。某大型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宣布“奔私”了,去自己开私募公司了。这在过去几年挺常见的,但现在有点不一样。文章说,这位基金经理走的时候,带走了不少客户资源,而且新公司一成立就募资几十亿,说明投资者还是认人。不过也有评论说,这反映了公募行业竞争太激烈,业绩压力大,不如自己干来得自由。
我还看到一篇关于“ESG投资”的报道。这词儿这几年在国外火得不行,现在国内也开始重视了。ESG就是环境、社会、治理,简单说就是投资不仅要赚钱,还要看公司是不是环保、是不是负责任、治理结构好不好。今天有家上市公司因为环保问题被罚,股价直接跌停;而另一家因为发布了详细的碳中和路线图,股价反而涨了。这说明,ESG不再是口号,已经开始影响股价了。
对了,今天还有个技术面的看点。上证指数在3200点附近震荡了好几天,今天终于放量突破了,站上了3250点。技术派的人说,这是“突破颈线位”,后市可能还有空间。不过也有谨慎的声音,说成交量虽然放大了,但主要是北向资金和机构在买,散户还没完全跟上,如果后续量能跟不上,可能会有回调风险。所以啊,市场永远是多空交织,谁也不敢说一定怎么走。
我还注意到,可转债市场最近也挺活跃的。很多公司发可转债,利率低,还有转股溢价,投资者挺喜欢的。尤其是那些业绩稳定、股价有潜力的公司,可转债一上市就涨。不过也有风险,比如正股跌了,可转债也会跟着跌。今天有只可转债因为正股暴雷,直接跌了20%,吓得不少人赶紧跑。所以啊,别看可转债名字里带个“债”,其实波动也不小。
说到风险,今天还有个提醒挺及时的。某券商发了个风险提示,说部分ST股最近涨得有点离谱,完全是游资在炒,基本面没改善,建议普通投资者别碰。我一看,还真是,有些ST股连续涨停,但公司还在亏损,甚至面临退市风险。这种炒作,最后往往是一地鸡毛,韭菜被割得渣都不剩。所以啊,追高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不过,也不是所有消息都那么严肃。今天还有个挺轻松的新闻,说某上市公司为了提升投资者关系,搞了个“股东开放日”,邀请小股东去公司参观,还请吃饭。结果去了几百人,把公司食堂都坐满了,场面特别热闹。董事长亲自讲解公司战略,员工表演节目,还有抽奖环节。这种接地气的做法,反而让投资者觉得公司靠谱,股价当天还涨了。所以说,沟通真的很重要。
我还看到一篇关于“养老金融”的报道。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国家在推个人养老金账户,鼓励大家提前规划。今天有家银行推出了新的养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4%左右,比普通理财高,而且有税收优惠。不少中年投资者开始关注这块了。像招商银行、平安养老这些公司,相关业务增长很快。这可能是个长期趋势,未来几年会越来越重要。
说到未来,今天还有个关于“商业航天”的专题。这玩意儿以前听着像科幻,现在真有人在干了。比如星河动力、蓝箭航天这些公司,已经成功发射了好几次火箭,还拿到了国家和民营资本的投资。今天有篇报道说,未来十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可能突破万亿。虽然现在还在烧钱阶段,但想象力巨大。像中国卫星、航天电子这些上市公司,也被市场寄予厚望。
最后,我还看到一个挺暖心的消息。某上市公司董事长在财报电话会上说:“我们不追求短期股价暴涨,只希望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这话听着简单,但在这个浮躁的市场里,真的挺难得的。我觉得,如果更多公司能这么想,咱们的资本市场才会真正健康。
好了,今天这几家主流证券网站的头版内容,我差不多都捋了一遍。总的来说,市场情绪在回暖,科技、消费、新能源这些主线还在,但更注重基本面了。政策面也在发力,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多管齐下。当然,挑战也不少,比如地方债务、外部环境、行业竞争这些。但我觉得,只要方向对了,一步一步来,总会好起来的。
自问自答环节:
问:为什么今天科技股涨得这么猛?
答:主要是受美股科技股带动,再加上国内大基金三期对半导体的投入加大,市场对国产替代的信心增强了。
问:房地产真的没救了吗?
答:也不是完全没救,政策在持续出台,比如“以旧换新”、降低首付比例等,但关键是要恢复市场信心,这需要时间。
问:普通人现在适合进场吗?
答: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现在一些优质公司的估值已经比较合理了,可以考虑分批建仓;但如果是想短期赚快钱,那还是得多小心。
问:黄金还能涨吗?
答:短期看,如果美联储转向降息,美元走弱,黄金还有上涨空间;但长期要看全球经济和地缘局势的变化。
问:AI到底是不是真有前景?
答:绝对是有的,现在已经开始在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落地了,关键是看哪家公司能真正做出商业价值。
问:为什么北向资金今天净流入这么多?
答:可能是因为他们判断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加上一些外资机构上调了对中国股市的评级,所以开始加仓。
问:ST股为什么还能涨?
答:主要是游资在炒作“退市风险小”或者“可能重组”的预期,但风险极高,普通投资者最好别碰。
问:高股息策略现在还靠谱吗?
答:在市场波动大的时候,高股息确实是个不错的避险选择,尤其是银行、电力这些现金流稳定的行业。
问:数据要素到底怎么赚钱?
答:目前还在探索阶段,可能是通过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数据安全等方式变现,长期潜力大,但短期别指望太多。
问:出海真的能解决内卷问题吗?
答:一定程度上可以,海外市场空间大,竞争没那么激烈,但也要面对文化、法律、贸易壁垒等新挑战。
问:未来最值得关注的赛道是什么?
答:我觉得是“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比如AI、半导体、商业航天、生物制造这些,都是国家支持的方向,长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