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股票 > 财经资讯 > 财经

最新2025年9月6日股票投资市场分析

2025-09-25 10:00:18 来源:本站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ROE网在线: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ROE网在线客服

哎,今天是2025年9月6日,我刚从办公室回来,外面的天气有点闷热,但股市的热度可一点都没减。说实话,这一周的市场真是让人又兴奋又紧张,我坐在电脑前盯着K线图,心里一直在琢磨:这行情到底是在酝酿大机会,还是在悄悄埋雷?你要是问我对今天市场的看法,那我得好好跟你聊聊,因为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儿。

先说说大盘吧,今天上证指数收在3487.62点,涨了0.83%,看着挺稳的,但你要是仔细看盘中走势,就会发现其实波动不小。早盘一度冲高到3500点上方,结果午后又回落了一下,最后靠金融股和新能源板块的拉升才稳住阵脚。说实话,这种“先扬后抑再拉”的走势,我见得多了,往往说明市场内部有点分歧,有人想跑,有人还想冲。

先说说大盘吧,今天上证指数收在3487.

我跟你说,最近这波行情,最让我意外的不是科技股,而是消费板块的回暖。你想想,去年底到今年初,消费股那叫一个惨,白酒跌得我都心疼,家电更是没人问津。可从8月下旬开始,突然就有点不一样了。像某知名白酒企业,股价从180块一路涨到245,涨幅超过35%,你说吓人不吓人?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机构在拉高出货,结果一看基本面,发现二季度的财报居然超预期了。

你可能要问了,为啥消费突然就火了?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暑期消费数据出来了,旅游、餐饮、零售都比预期好,尤其是年轻人报复性消费,带动了整个链条。第二,政策层面也在发力,各地都在发消费券,刺激内需。第三,外资最近又开始回流A股,特别是北向资金,连续三天净流入,买的最多的就是消费白马股。

不过啊,我得提醒你一句,别光看涨得欢就一头扎进去。消费股这波反弹,确实有基本面支撑,但估值已经不便宜了。拿那家白酒公司来说,市盈率已经到了38倍,放在历史区间里算是偏高的。你要是在30倍以下买,那叫价值投资;现在追高,那可就是赌情绪了。我自己是分批建仓的,没敢一把梭哈。

再来说说科技股,这可是今年的主线之一。半导体、AI、算力这些概念,从年初吵到现在,热度一点没降。今天AI板块又涨了2.1%,领涨的是几家做大模型训练芯片的公司。说实话,我看着这些公司的股价,心里是既羡慕又有点发虚。羡慕的是它们涨得快,发虚的是,很多公司连盈利都没有,全靠讲故事。

我前两天跟一个做一级市场的老朋友吃饭,他跟我说,现在一级市场对AI项目的估值已经疯狂到离谱了。一个刚成立两年、团队不到20人的初创公司,估值直接给到50亿人民币。我说你不怕泡沫吗?他笑了笑说:“泡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在泡沫里。”这话听着挺扎心的,但仔细想想,好像也有点道理。

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科技股可以投,但得挑。你得看这家公司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商业化能力,有没有稳定的客户。光会画PPT、搞发布会的,我一律pass。我最近重点关注的是一家做AI医疗影像的公司,他们已经和全国300多家医院合作,产品落地了,收入也在增长。虽然股价没那些纯概念股涨得猛,但我心里踏实。

新能源这块,最近有点纠结。光伏和锂电从去年的高点下来,一直没怎么起来。今天光伏板块涨了0.6%,不算多,但总算止住了连续下跌的势头。我翻了翻产业链的数据,发现一个问题:上游多晶硅价格还在跌,但下游电站的装机量却在加速。这说明什么?说明成本下来了,需求上去了,行业正在出清。

我有个做光伏的朋友跟我说,现在是“剩者为王”的阶段。小厂撑不住都关门了,剩下的都是有技术、有资金、有渠道的大厂。等这轮洗牌结束,行业集中度提高,龙头企业的利润反而会变好。所以我觉得,现在可能是布局光伏龙头的好时机,尤其是那些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强。

我有个做光伏的朋友跟我说,现在是“剩者为

电动车这块,竞争更激烈了。你看看8月份的销量数据,几家新势力车企的交付量差距越拉越大。头部的那家,月交付突破4万辆,而排名靠后的,连1万辆都不到。这说明市场正在从“百花齐放”走向“强者恒强”。我最近在研究他们的财报,发现一个趋势:卖车的利润越来越薄,反而是软件和服务开始赚钱了。

比如那家主打智能驾驶的车企,他们的FSD(全自动驾驶)订阅服务,月活用户已经超过50万,按每月600块算,一年就是36亿的收入,而且毛利率接近80%。这比卖车可赚钱多了。所以我现在看新能源车,不光看销量,更看他们的软件生态和用户粘性。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了:那传统行业呢?银行、地产、基建这些“老家伙”还有戏吗?我实话跟你说,这些板块今年确实不太行。银行股整体市盈率才5倍多,股息率倒是不错,有5%以上,但股价就是不动。地产更惨,虽然政策松动了不少,但市场信心还没恢复。

不过我最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基建板块悄悄走强了。特别是轨道交通和水利建设相关的公司,订单明显增多。我查了一下,原来是国家最近批复了一批重大基建项目,总投资超过2万亿。这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这些项目都是“十四五”规划里的,资金有保障,不会烂尾。

所以我现在对基建有点兴趣,尤其是那些有央企背景、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它们不像科技股那样暴涨暴跌,但胜在稳健,适合做底仓。我自己就买了两家,一家做高铁电气设备的,一家做水利工程的,成本都不高,拿着也不慌。

对了,还得提提外资的动向。最近北向资金的动作挺关键的。9月以来,他们连续5个交易日净买入,累计超过180亿。买的最多的是消费、医药和新能源。这说明什么?说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在恢复。你别小看这点钱,在当前这个节点,它更像是一个信号。

我跟你说个细节,最近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大行都在上调中国股市的评级。高盛说,A股现在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经济复苏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是“被低估的明珠”。这话听着像推销,但结合数据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不过我也得提醒你,外资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也有分歧。比如对地产的态度,欧美机构普遍谨慎,而中东和新加坡的资金反而在悄悄买入一些优质房企的债券。这说明不同资金对风险的判断不一样。我们散户更得保持清醒,别被大机构的观点牵着鼻子走。

再聊聊市场情绪。今天全市场有超过3000只股票上涨,涨停家数达到87家,跌停只有9家,说明做多氛围还是不错的。但成交量没放大,才9800亿,比上周五少了将近1000亿。这就有意思了——涨的人多,但大家都不敢放量追,说明信心还不够足。

我观察了一下龙虎榜,发现游资最近挺活跃的。特别是那些炒题材的,今天又拉了几个冷门概念,比如“低空经济”、“量子通信”。说实话,这些题材我都不太懂,也不碰。我宁可慢一点,也要搞明白逻辑再下手。毕竟股市里最怕的不是亏钱,而是亏了还不知道自己怎么亏的。

说到风险,我得提一嘴美联储。虽然这是美国的事,但对我们影响不小。最新消息说,美联储9月大概率不加息,甚至可能在11月开始降息。这对全球资本市场都是利好。人民币汇率最近也稳住了,在7.15附近波动,外资流入的压力小了。

但我们也不能太乐观。国内的经济数据还是有点喜忧参半。8月份的PMI回到50.3,刚过荣枯线,说明制造业在回暖,但幅度不大。CPI还是负的,通缩压力还在。这意味着政策还得继续发力,不然企业利润上不来,股市的根基就不牢。

所以我判断,接下来几个月,市场大概率还是震荡上行的格局。急涨急跌都不太可能,更多是结构性机会。你得找准方向,耐心持有。别总想着抓涨停,一年下来能跑赢大盘就不错了。

我自己现在的仓位是七成,主要集中在消费、科技和新能源。剩下三成现金,准备等回调再补。我知道很多人现在特别焦虑,怕错过行情,又怕被套。我建议你,别跟风,别听小道消息,更别加杠杆。投资这东西,拼的不是谁胆子大,而是谁活得久。

对了,最近有个新现象,叫“AI选股”。好多APP都推出了这个功能,输入几个条件,AI就给你推荐股票。我试了试,发现推荐的票确实都不错,短期涨幅还可以。但我没敢买。为啥?因为我不知道它的逻辑是什么,万一是个陷阱呢?

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研究。每天看财报、读研报、跟踪行业动态,虽然累点,但心里有底。你要是问我秘诀,我就一句话:不懂不碰。这市场里聪明人太多,但最后活下来的,往往是那些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人。

说到研报,我最近看了不少券商的观点。分歧挺大的。有的说现在是牛市起点,目标看到4000点;有的说只是反弹,3500就是压力位。我都不全信。我觉得现在更像是“慢牛”的初期,不会一蹴而就,但也不会轻易结束。

关键是要选对行业。我总结了一下,未来三年最有潜力的,还是那几个: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这些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也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你往这个方向找,错不了。

当然,选股也不能光看行业。公司本身的质量更重要。我有个简单的筛选标准:ROE连续三年超过15%,负债率低于60%,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符合这三条的,我才会进一步研究。

举个例子,我最近关注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ROE有18%,负债率45%,现金流很好。虽然股价今年涨了60%,但我还是觉得有空间。为啥?因为他们的新产品刚拿到注册证,明年就能放量。这种“业绩+成长”双击的机会,最值得拿。

再聊聊可转债。这玩意儿最近也火起来了。很多公司发可转债,利率不高,但附加了转股条款。对投资者来说,下有保底(债券价值),上有弹性(股票上涨)。我配了一些,主要是看中它的防守性。

特别是现在股市位置不低,买股票怕回调,买可转债就舒服多了。哪怕正股跌了,只要公司不倒闭,到期也能拿回本金和利息。我一般挑那些评级高、转股溢价率低的,安全边际足。

基金这块,我建议普通人还是以定投为主。别指望一把赚大钱,慢慢积累才是正道。我有个朋友,从去年开始每月定投一只新能源基金,虽然中间跌了不少,但现在算下来收益率也有25%了。关键是她没被吓跑,坚持了下来。

我自己也买了几只主动管理的基金,选基金经理的标准就一条:看他过去五年穿越牛熊的能力。那些只在牛市赚钱的,我不要;能在熊市少亏、牛市跟上的,才是真本事。

最后说说心态。这可能是投资里最难的一关。我见过太多人,明明买了好股票,结果拿不住,涨10%就卖了,眼睁睁看着它后来翻倍。也有人死扛烂股,亏了30%还不肯割,最后越亏越多。

我的经验是:设定目标,严格执行。比如我买一只股票,先想好它的合理估值是多少,到了就卖;如果基本面变坏了,不管亏多少都止损。这样操作下来,虽然错过一些大牛股,但也没吃过太大的亏。

还有就是别天天看盘。我有个习惯,每周只看三次:周一早上看趋势,周三中午看消息,周五收盘后做复盘。其他时间,该干嘛干嘛。你越盯着屏幕,越容易情绪化操作。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也累了。我总结一下今天的观点:市场整体向好,结构性机会明显,消费回暖、科技分化、新能源筑底、基建发力。操作上建议均衡配置,控制仓位,注重基本面,别追高,别贪心。

投资这条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人一年就赚翻了,有人十年还在原地打转。区别在哪?不在智商,不在运气,而在认知和纪律。你要是能静下心来研究,管住手不乱动,时间会给你回报。

今天就聊到这儿吧。外面天都黑了,我得去接孩子放学了。希望我的这些碎碎念,能对你有点帮助。记住啊,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只要方法对,长期来看,还是能赚到钱的。


自问自答环节:

问:现在还能买消费股吗?会不会太晚了?
答:我觉得不算太晚,但得挑。像白酒、家电这些龙头,估值是高了点,但基本面扎实,适合长期持有。如果你怕追高,可以分批买,或者关注二线品牌,性价比更高。

问:AI概念股这么火,是不是泡沫?
答:肯定有泡沫成分,但不代表没机会。关键看公司有没有真实业务和收入。纯炒概念的小心,有技术落地的可以关注。我建议小仓位参与,别重仓押注。

问:新能源车是不是快到头了?
答:远没到头。现在是淘汰赛阶段,弱的会死,强的会更强。未来拼的是智能化和生态,不只是卖车。我觉得头部企业还有很大空间。

问:银行股便宜,该不该抄底?
答:可以配一点当压舱石,毕竟股息高、波动小。但别指望大涨,它更适合保守型投资者。如果你想博高收益,还是得看成长股。

问:外资流入,是不是意味着A股要大涨了?
答:是积极信号,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还得看国内经济和政策。外资流入说明信心恢复,但持续性要看后续数据。别光看资金流向,要综合判断。

问:现在适合加杠杆吗?
答:绝对不行!现在市场虽然不错,但波动大,加杠杆风险极高。一次回调就能让你爆仓。投资要稳,别想着一夜暴富。

问:现在适合加杠杆吗?
答:绝对不行!

问:可转债真的稳吗?
答:相对稳,但不是绝对。如果正股暴跌或公司出问题,可转债也会亏。选的时候要挑资质好的,别光看价格低。

问:定投基金什么时候止盈?
答:建议设定目标收益率,比如20%或30%,到了就分批卖。也可以看估值,比如指数市盈率到历史高位就减仓。别贪心,落袋为安最重要。

问:怎么判断自己该买还是该卖?
答:看三点:一是基本面有没有变坏,二是估值是否合理,三是自己的投资目标是否达成。别凭感觉,要有标准。

问:散户真的能在股市赚钱吗?
答:能,但不容易。需要学习、耐心和纪律。大多数人亏钱,是因为情绪化操作。只要你坚持理性投资,长期来看,赚钱是大概率事件。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最新2025年9月6日股票投资市场分析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ROE网 |财经

最新2025年9月6日股票投资市场分析

admin888

|

哎,今天是2025年9月6日,我刚从办公室回来,外面的天气有点闷热,但股市的热度可一点都没减。说实话,这一周的市场真是让人又兴奋又紧张,我坐在电脑前盯着K线图,心里一直在琢磨:这行情到底是在酝酿大机会,还是在悄悄埋雷?你要是问我对今天市场的看法,那我得好好跟你聊聊,因为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儿。

先说说大盘吧,今天上证指数收在3487.62点,涨了0.83%,看着挺稳的,但你要是仔细看盘中走势,就会发现其实波动不小。早盘一度冲高到3500点上方,结果午后又回落了一下,最后靠金融股和新能源板块的拉升才稳住阵脚。说实话,这种“先扬后抑再拉”的走势,我见得多了,往往说明市场内部有点分歧,有人想跑,有人还想冲。

先说说大盘吧,今天上证指数收在3487.

我跟你说,最近这波行情,最让我意外的不是科技股,而是消费板块的回暖。你想想,去年底到今年初,消费股那叫一个惨,白酒跌得我都心疼,家电更是没人问津。可从8月下旬开始,突然就有点不一样了。像某知名白酒企业,股价从180块一路涨到245,涨幅超过35%,你说吓人不吓人?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机构在拉高出货,结果一看基本面,发现二季度的财报居然超预期了。

你可能要问了,为啥消费突然就火了?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暑期消费数据出来了,旅游、餐饮、零售都比预期好,尤其是年轻人报复性消费,带动了整个链条。第二,政策层面也在发力,各地都在发消费券,刺激内需。第三,外资最近又开始回流A股,特别是北向资金,连续三天净流入,买的最多的就是消费白马股。

不过啊,我得提醒你一句,别光看涨得欢就一头扎进去。消费股这波反弹,确实有基本面支撑,但估值已经不便宜了。拿那家白酒公司来说,市盈率已经到了38倍,放在历史区间里算是偏高的。你要是在30倍以下买,那叫价值投资;现在追高,那可就是赌情绪了。我自己是分批建仓的,没敢一把梭哈。

再来说说科技股,这可是今年的主线之一。半导体、AI、算力这些概念,从年初吵到现在,热度一点没降。今天AI板块又涨了2.1%,领涨的是几家做大模型训练芯片的公司。说实话,我看着这些公司的股价,心里是既羡慕又有点发虚。羡慕的是它们涨得快,发虚的是,很多公司连盈利都没有,全靠讲故事。

我前两天跟一个做一级市场的老朋友吃饭,他跟我说,现在一级市场对AI项目的估值已经疯狂到离谱了。一个刚成立两年、团队不到20人的初创公司,估值直接给到50亿人民币。我说你不怕泡沫吗?他笑了笑说:“泡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在泡沫里。”这话听着挺扎心的,但仔细想想,好像也有点道理。

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科技股可以投,但得挑。你得看这家公司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商业化能力,有没有稳定的客户。光会画PPT、搞发布会的,我一律pass。我最近重点关注的是一家做AI医疗影像的公司,他们已经和全国300多家医院合作,产品落地了,收入也在增长。虽然股价没那些纯概念股涨得猛,但我心里踏实。

新能源这块,最近有点纠结。光伏和锂电从去年的高点下来,一直没怎么起来。今天光伏板块涨了0.6%,不算多,但总算止住了连续下跌的势头。我翻了翻产业链的数据,发现一个问题:上游多晶硅价格还在跌,但下游电站的装机量却在加速。这说明什么?说明成本下来了,需求上去了,行业正在出清。

我有个做光伏的朋友跟我说,现在是“剩者为王”的阶段。小厂撑不住都关门了,剩下的都是有技术、有资金、有渠道的大厂。等这轮洗牌结束,行业集中度提高,龙头企业的利润反而会变好。所以我觉得,现在可能是布局光伏龙头的好时机,尤其是那些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强。

我有个做光伏的朋友跟我说,现在是“剩者为

电动车这块,竞争更激烈了。你看看8月份的销量数据,几家新势力车企的交付量差距越拉越大。头部的那家,月交付突破4万辆,而排名靠后的,连1万辆都不到。这说明市场正在从“百花齐放”走向“强者恒强”。我最近在研究他们的财报,发现一个趋势:卖车的利润越来越薄,反而是软件和服务开始赚钱了。

比如那家主打智能驾驶的车企,他们的FSD(全自动驾驶)订阅服务,月活用户已经超过50万,按每月600块算,一年就是36亿的收入,而且毛利率接近80%。这比卖车可赚钱多了。所以我现在看新能源车,不光看销量,更看他们的软件生态和用户粘性。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了:那传统行业呢?银行、地产、基建这些“老家伙”还有戏吗?我实话跟你说,这些板块今年确实不太行。银行股整体市盈率才5倍多,股息率倒是不错,有5%以上,但股价就是不动。地产更惨,虽然政策松动了不少,但市场信心还没恢复。

不过我最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基建板块悄悄走强了。特别是轨道交通和水利建设相关的公司,订单明显增多。我查了一下,原来是国家最近批复了一批重大基建项目,总投资超过2万亿。这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这些项目都是“十四五”规划里的,资金有保障,不会烂尾。

所以我现在对基建有点兴趣,尤其是那些有央企背景、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它们不像科技股那样暴涨暴跌,但胜在稳健,适合做底仓。我自己就买了两家,一家做高铁电气设备的,一家做水利工程的,成本都不高,拿着也不慌。

对了,还得提提外资的动向。最近北向资金的动作挺关键的。9月以来,他们连续5个交易日净买入,累计超过180亿。买的最多的是消费、医药和新能源。这说明什么?说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在恢复。你别小看这点钱,在当前这个节点,它更像是一个信号。

我跟你说个细节,最近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大行都在上调中国股市的评级。高盛说,A股现在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经济复苏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是“被低估的明珠”。这话听着像推销,但结合数据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不过我也得提醒你,外资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也有分歧。比如对地产的态度,欧美机构普遍谨慎,而中东和新加坡的资金反而在悄悄买入一些优质房企的债券。这说明不同资金对风险的判断不一样。我们散户更得保持清醒,别被大机构的观点牵着鼻子走。

再聊聊市场情绪。今天全市场有超过3000只股票上涨,涨停家数达到87家,跌停只有9家,说明做多氛围还是不错的。但成交量没放大,才9800亿,比上周五少了将近1000亿。这就有意思了——涨的人多,但大家都不敢放量追,说明信心还不够足。

我观察了一下龙虎榜,发现游资最近挺活跃的。特别是那些炒题材的,今天又拉了几个冷门概念,比如“低空经济”、“量子通信”。说实话,这些题材我都不太懂,也不碰。我宁可慢一点,也要搞明白逻辑再下手。毕竟股市里最怕的不是亏钱,而是亏了还不知道自己怎么亏的。

说到风险,我得提一嘴美联储。虽然这是美国的事,但对我们影响不小。最新消息说,美联储9月大概率不加息,甚至可能在11月开始降息。这对全球资本市场都是利好。人民币汇率最近也稳住了,在7.15附近波动,外资流入的压力小了。

但我们也不能太乐观。国内的经济数据还是有点喜忧参半。8月份的PMI回到50.3,刚过荣枯线,说明制造业在回暖,但幅度不大。CPI还是负的,通缩压力还在。这意味着政策还得继续发力,不然企业利润上不来,股市的根基就不牢。

所以我判断,接下来几个月,市场大概率还是震荡上行的格局。急涨急跌都不太可能,更多是结构性机会。你得找准方向,耐心持有。别总想着抓涨停,一年下来能跑赢大盘就不错了。

我自己现在的仓位是七成,主要集中在消费、科技和新能源。剩下三成现金,准备等回调再补。我知道很多人现在特别焦虑,怕错过行情,又怕被套。我建议你,别跟风,别听小道消息,更别加杠杆。投资这东西,拼的不是谁胆子大,而是谁活得久。

对了,最近有个新现象,叫“AI选股”。好多APP都推出了这个功能,输入几个条件,AI就给你推荐股票。我试了试,发现推荐的票确实都不错,短期涨幅还可以。但我没敢买。为啥?因为我不知道它的逻辑是什么,万一是个陷阱呢?

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研究。每天看财报、读研报、跟踪行业动态,虽然累点,但心里有底。你要是问我秘诀,我就一句话:不懂不碰。这市场里聪明人太多,但最后活下来的,往往是那些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人。

说到研报,我最近看了不少券商的观点。分歧挺大的。有的说现在是牛市起点,目标看到4000点;有的说只是反弹,3500就是压力位。我都不全信。我觉得现在更像是“慢牛”的初期,不会一蹴而就,但也不会轻易结束。

关键是要选对行业。我总结了一下,未来三年最有潜力的,还是那几个: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这些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也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你往这个方向找,错不了。

当然,选股也不能光看行业。公司本身的质量更重要。我有个简单的筛选标准:ROE连续三年超过15%,负债率低于60%,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符合这三条的,我才会进一步研究。

举个例子,我最近关注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ROE有18%,负债率45%,现金流很好。虽然股价今年涨了60%,但我还是觉得有空间。为啥?因为他们的新产品刚拿到注册证,明年就能放量。这种“业绩+成长”双击的机会,最值得拿。

再聊聊可转债。这玩意儿最近也火起来了。很多公司发可转债,利率不高,但附加了转股条款。对投资者来说,下有保底(债券价值),上有弹性(股票上涨)。我配了一些,主要是看中它的防守性。

特别是现在股市位置不低,买股票怕回调,买可转债就舒服多了。哪怕正股跌了,只要公司不倒闭,到期也能拿回本金和利息。我一般挑那些评级高、转股溢价率低的,安全边际足。

基金这块,我建议普通人还是以定投为主。别指望一把赚大钱,慢慢积累才是正道。我有个朋友,从去年开始每月定投一只新能源基金,虽然中间跌了不少,但现在算下来收益率也有25%了。关键是她没被吓跑,坚持了下来。

我自己也买了几只主动管理的基金,选基金经理的标准就一条:看他过去五年穿越牛熊的能力。那些只在牛市赚钱的,我不要;能在熊市少亏、牛市跟上的,才是真本事。

最后说说心态。这可能是投资里最难的一关。我见过太多人,明明买了好股票,结果拿不住,涨10%就卖了,眼睁睁看着它后来翻倍。也有人死扛烂股,亏了30%还不肯割,最后越亏越多。

我的经验是:设定目标,严格执行。比如我买一只股票,先想好它的合理估值是多少,到了就卖;如果基本面变坏了,不管亏多少都止损。这样操作下来,虽然错过一些大牛股,但也没吃过太大的亏。

还有就是别天天看盘。我有个习惯,每周只看三次:周一早上看趋势,周三中午看消息,周五收盘后做复盘。其他时间,该干嘛干嘛。你越盯着屏幕,越容易情绪化操作。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也累了。我总结一下今天的观点:市场整体向好,结构性机会明显,消费回暖、科技分化、新能源筑底、基建发力。操作上建议均衡配置,控制仓位,注重基本面,别追高,别贪心。

投资这条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人一年就赚翻了,有人十年还在原地打转。区别在哪?不在智商,不在运气,而在认知和纪律。你要是能静下心来研究,管住手不乱动,时间会给你回报。

今天就聊到这儿吧。外面天都黑了,我得去接孩子放学了。希望我的这些碎碎念,能对你有点帮助。记住啊,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只要方法对,长期来看,还是能赚到钱的。


自问自答环节:

问:现在还能买消费股吗?会不会太晚了?
答:我觉得不算太晚,但得挑。像白酒、家电这些龙头,估值是高了点,但基本面扎实,适合长期持有。如果你怕追高,可以分批买,或者关注二线品牌,性价比更高。

问:AI概念股这么火,是不是泡沫?
答:肯定有泡沫成分,但不代表没机会。关键看公司有没有真实业务和收入。纯炒概念的小心,有技术落地的可以关注。我建议小仓位参与,别重仓押注。

问:新能源车是不是快到头了?
答:远没到头。现在是淘汰赛阶段,弱的会死,强的会更强。未来拼的是智能化和生态,不只是卖车。我觉得头部企业还有很大空间。

问:银行股便宜,该不该抄底?
答:可以配一点当压舱石,毕竟股息高、波动小。但别指望大涨,它更适合保守型投资者。如果你想博高收益,还是得看成长股。

问:外资流入,是不是意味着A股要大涨了?
答:是积极信号,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还得看国内经济和政策。外资流入说明信心恢复,但持续性要看后续数据。别光看资金流向,要综合判断。

问:现在适合加杠杆吗?
答:绝对不行!现在市场虽然不错,但波动大,加杠杆风险极高。一次回调就能让你爆仓。投资要稳,别想着一夜暴富。

问:现在适合加杠杆吗?
答:绝对不行!

问:可转债真的稳吗?
答:相对稳,但不是绝对。如果正股暴跌或公司出问题,可转债也会亏。选的时候要挑资质好的,别光看价格低。

问:定投基金什么时候止盈?
答:建议设定目标收益率,比如20%或30%,到了就分批卖。也可以看估值,比如指数市盈率到历史高位就减仓。别贪心,落袋为安最重要。

问:怎么判断自己该买还是该卖?
答:看三点:一是基本面有没有变坏,二是估值是否合理,三是自己的投资目标是否达成。别凭感觉,要有标准。

问:散户真的能在股市赚钱吗?
答:能,但不容易。需要学习、耐心和纪律。大多数人亏钱,是因为情绪化操作。只要你坚持理性投资,长期来看,赚钱是大概率事件。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