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沙滩财经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股票 > 大学股票 > 正文

伟大企业具有较高的股东权益报酬率特征

2022-07-19 19:57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沙滩财经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沙滩财经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沙滩财经网在线客服

   “先做对的事情,再说把事情做好”,这也是著名的一句英语谚语。定性的好坏问题解决后,下面该从定量的角度来认识伟大企业“量化因素”的生意特征了。首先我们先讨论伟大企业股东权益报酬率的特征。
   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净资产回报率,是巴菲特最为注重的一个财务指标,在股东信中多次提及。

   1.衡量企业运营绩效最合理的指针是“股东权益报酬率”

   早在1977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就开始明确了本观点:
   “除非是特殊的情况(比如说负债比例特别高或是账上持有重大资产未予重估),否则我们认为‘股东权益报酬率’应该是衡量管理当局表现比较合理的指针。”(摘自巴菲特1977年致股东的信)
   在撇开一些特殊因素后,巴菲特把“股东权益报酬率”看成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当局表现比较合理的指针。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单纯的每股利润增加有时候可能诱骗我们上当,我们还需要看每股利润的增加是怎么来的,有没有投入更大的本钱。如果企业新增资本的投入比例大于利润的增加比例,这时的利润增加是没有经济意义的。
   为了避免普通投资者上当,在1979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更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提出衡量企业营运成果的标准:
   “营运成果,就短期间而言,我们一向认为营业利润除以股东权益所得出的比率,为衡量单一年度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摘自巴菲特1979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告诉我们,就单一年度而言,还是以营业利润与股东权益比值的营业利润率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而不是每股收益绝对额的大小。但在市场上,一些证券分析师和公司管理层确实在利用每股收益绝对额的增加在哄骗投资者,投资者应引起足够的警惕。
   而企业长期的运营绩效如何衡量呢?继续看巴菲特的说法:
   “而长期绩效,就长期而言,我们则认为公司净利润除以股东权益所得的比率,为衡量永续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其中额外的资本利得,短期间看 起来或许相当特殊,但就长期而言,其对股东利益的影响与日常的营业利益并无太大差别。”(摘自巴菲特1979年致股东的信)
   而就长期而言,巴菲特认为净资产收益率决定企业经营的效果,凡是能够增加公司净利润的项目,既包括主营业务的净收益,也包括资本利得的净收益,合在一起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作为永续经营成果的衡量方式。

   2.以收益率而非绝对额的概念衡量企业经营成果

   单一年度也好,长期也好,都请注意衡量经营成果的标准不是收益的绝对额概念,而是收益在多大净资产上(相当于资本投入)取得的比例概念。在较少的资本投入情况下取得的较大收益才算取得了较佳的经营成果。所以巴菲特用波克希尔子公司的运营实例告诫我们说:
   “单独这数字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其特殊性,但若你知道他们利用多少资金就达到这项成果时,你就知道他们是如何地了不起的,事实上这些公司的负债比例都非常的低,去年的利息费用总共加起来也不过只有200万美元,所以合计税前获利1.78亿美元,而账列的历史投资成本竟只有1.75亿美元!”(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这是巴菲特的波克希尔公司1987年合计的经营成果,在1.75亿美元的账面资产上获得1.78亿美元的税前赢利,税前资产收益率达到100%以上。当然,若需要计算税后资产收益率,需要减除税额后计算:
   “若把这7家公司视作是单一个体公司,则税后净利约为1亿美元,股东权益投资报酬率更将高达57%,即使财务杠杆再高,你也很难在一般公司看到这种比率,根据《财星》杂志在1986年出版的《投资人手册》,在全美500大制造业与500大服务业中,只有6家公司过去10年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超过30%,最高的一家也不过只有40.2%。”(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曾把以布太太掌管的家具店为代表的旗下7家子公司称为其集团企业的“七个圣徒”,都是传统的经营产业。“七个圣徒”的业绩在1987年表现不俗,税后的净资产收益率竟然高达57%,超过全美所有上市公司的赢利水平,是名副其实的赢利机器。

   3.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意味着企业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赢利能力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巴菲特强调高净资产收益率的背后动因,高净资产收益率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实际意味着企业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赢利能力:
   “先前提到《财星》杂志的研究,可以充分支持我的论点,在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企业中只有25家能够达到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且没有一年低于15%的双重标准,而这些优质企业同时也是股票市场的宠儿,在所有的25家中有24家的表现超越S&P500指数。”(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这段股东信实际上向我们透露了美国资本市场从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上市企业的总体运营效率,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的标准,且没有一年低于15%的双重标准的企业仅有25家,占比是2.5%,说明能长期保持的真正的杰出企业是不多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时常听到巴菲特抱怨好企业不多,还有一些在假冒的原因所在。
   再把巴菲特旗下“七个圣徒”高达57%的税后净资产收益率与《财星》杂志20%标准上榜的25家好企业相比,显然,巴菲特旗下“七个圣徒”的营运效果比《财星》杂志上榜企业还要好。
   我个人的经验是,在A股市场可投资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应大于15%,并且趋势是上升的。如果把10%的股东权益报酬率看作社会平均收益率的话,大于15%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意味着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回报,也就意味着企业具有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的竞争优势,股东权益报酬率的趋势上升更意味着竞争优势的不断加强,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所以,较高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意味着较大的竞争优势,较大的竞争优势意味着企业具备更有利的发展潜质,这是有严密的商业运营逻辑关系的。
   赢利水平高,才能给股东带来高价值。如是上市企业,高的净资产盈利率也会带来股价的上扬。
   但在资本市场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为掩盖其经营的窘境,偏爱玩一些兼并重组的小把戏,将两个公司的财务数据合并到一起,理论上公司的净利润总额增加了,但按合并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一衡量,却可能是下降了。对这种财务处理耍手段的把戏,普通投资者应特别注意,避免上当受骗。
   按收益率概念衡量,长期超过20%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并不多,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巴菲特对此虽有同感,但其一贯坚持的观点是:
   “符合我们标准的公司并不容易发现(每年我们研究上百件的购并案,其中仅有少数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所以要让我们规模合理稳定扩充的想法并不容易落实,但我们仍将持续多方尝试以保持波克希尔的成长。”(摘自巴菲特1980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的观点是不降低标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高标准坚持,使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比赛中战胜了市场,最终摘得世界首富的桂冠。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大学股票 频道

伟大企业具有较高的股东权益报酬率特征

admin

|
   “先做对的事情,再说把事情做好”,这也是著名的一句英语谚语。定性的好坏问题解决后,下面该从定量的角度来认识伟大企业“量化因素”的生意特征了。首先我们先讨论伟大企业股东权益报酬率的特征。
   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净资产回报率,是巴菲特最为注重的一个财务指标,在股东信中多次提及。

   1.衡量企业运营绩效最合理的指针是“股东权益报酬率”

   早在1977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就开始明确了本观点:
   “除非是特殊的情况(比如说负债比例特别高或是账上持有重大资产未予重估),否则我们认为‘股东权益报酬率’应该是衡量管理当局表现比较合理的指针。”(摘自巴菲特1977年致股东的信)
   在撇开一些特殊因素后,巴菲特把“股东权益报酬率”看成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当局表现比较合理的指针。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单纯的每股利润增加有时候可能诱骗我们上当,我们还需要看每股利润的增加是怎么来的,有没有投入更大的本钱。如果企业新增资本的投入比例大于利润的增加比例,这时的利润增加是没有经济意义的。
   为了避免普通投资者上当,在1979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更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提出衡量企业营运成果的标准:
   “营运成果,就短期间而言,我们一向认为营业利润除以股东权益所得出的比率,为衡量单一年度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摘自巴菲特1979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告诉我们,就单一年度而言,还是以营业利润与股东权益比值的营业利润率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而不是每股收益绝对额的大小。但在市场上,一些证券分析师和公司管理层确实在利用每股收益绝对额的增加在哄骗投资者,投资者应引起足够的警惕。
   而企业长期的运营绩效如何衡量呢?继续看巴菲特的说法:
   “而长期绩效,就长期而言,我们则认为公司净利润除以股东权益所得的比率,为衡量永续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其中额外的资本利得,短期间看 起来或许相当特殊,但就长期而言,其对股东利益的影响与日常的营业利益并无太大差别。”(摘自巴菲特1979年致股东的信)
   而就长期而言,巴菲特认为净资产收益率决定企业经营的效果,凡是能够增加公司净利润的项目,既包括主营业务的净收益,也包括资本利得的净收益,合在一起的净资产收益率可作为永续经营成果的衡量方式。

   2.以收益率而非绝对额的概念衡量企业经营成果

   单一年度也好,长期也好,都请注意衡量经营成果的标准不是收益的绝对额概念,而是收益在多大净资产上(相当于资本投入)取得的比例概念。在较少的资本投入情况下取得的较大收益才算取得了较佳的经营成果。所以巴菲特用波克希尔子公司的运营实例告诫我们说:
   “单独这数字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其特殊性,但若你知道他们利用多少资金就达到这项成果时,你就知道他们是如何地了不起的,事实上这些公司的负债比例都非常的低,去年的利息费用总共加起来也不过只有200万美元,所以合计税前获利1.78亿美元,而账列的历史投资成本竟只有1.75亿美元!”(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这是巴菲特的波克希尔公司1987年合计的经营成果,在1.75亿美元的账面资产上获得1.78亿美元的税前赢利,税前资产收益率达到100%以上。当然,若需要计算税后资产收益率,需要减除税额后计算:
   “若把这7家公司视作是单一个体公司,则税后净利约为1亿美元,股东权益投资报酬率更将高达57%,即使财务杠杆再高,你也很难在一般公司看到这种比率,根据《财星》杂志在1986年出版的《投资人手册》,在全美500大制造业与500大服务业中,只有6家公司过去10年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超过30%,最高的一家也不过只有40.2%。”(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曾把以布太太掌管的家具店为代表的旗下7家子公司称为其集团企业的“七个圣徒”,都是传统的经营产业。“七个圣徒”的业绩在1987年表现不俗,税后的净资产收益率竟然高达57%,超过全美所有上市公司的赢利水平,是名副其实的赢利机器。

   3.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意味着企业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赢利能力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巴菲特强调高净资产收益率的背后动因,高净资产收益率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实际意味着企业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赢利能力:
   “先前提到《财星》杂志的研究,可以充分支持我的论点,在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企业中只有25家能够达到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且没有一年低于15%的双重标准,而这些优质企业同时也是股票市场的宠儿,在所有的25家中有24家的表现超越S&P500指数。”(摘自巴菲特1987年致股东的信)
   这段股东信实际上向我们透露了美国资本市场从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上市企业的总体运营效率,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的标准,且没有一年低于15%的双重标准的企业仅有25家,占比是2.5%,说明能长期保持的真正的杰出企业是不多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时常听到巴菲特抱怨好企业不多,还有一些在假冒的原因所在。
   再把巴菲特旗下“七个圣徒”高达57%的税后净资产收益率与《财星》杂志20%标准上榜的25家好企业相比,显然,巴菲特旗下“七个圣徒”的营运效果比《财星》杂志上榜企业还要好。
   我个人的经验是,在A股市场可投资企业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应大于15%,并且趋势是上升的。如果把10%的股东权益报酬率看作社会平均收益率的话,大于15%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意味着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回报,也就意味着企业具有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的竞争优势,股东权益报酬率的趋势上升更意味着竞争优势的不断加强,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所以,较高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意味着较大的竞争优势,较大的竞争优势意味着企业具备更有利的发展潜质,这是有严密的商业运营逻辑关系的。
   赢利水平高,才能给股东带来高价值。如是上市企业,高的净资产盈利率也会带来股价的上扬。
   但在资本市场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为掩盖其经营的窘境,偏爱玩一些兼并重组的小把戏,将两个公司的财务数据合并到一起,理论上公司的净利润总额增加了,但按合并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一衡量,却可能是下降了。对这种财务处理耍手段的把戏,普通投资者应特别注意,避免上当受骗。
   按收益率概念衡量,长期超过20%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并不多,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巴菲特对此虽有同感,但其一贯坚持的观点是:
   “符合我们标准的公司并不容易发现(每年我们研究上百件的购并案,其中仅有少数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所以要让我们规模合理稳定扩充的想法并不容易落实,但我们仍将持续多方尝试以保持波克希尔的成长。”(摘自巴菲特1980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的观点是不降低标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高标准坚持,使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比赛中战胜了市场,最终摘得世界首富的桂冠。

大学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