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股票 > 财经资讯 > 股票知识

300044ST赛为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2025-10-09 17:58:22 来源:本站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ROE网在线: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ROE网在线客服

300044ST赛为股票,到底是个啥?

哎,你说这股市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前两天我朋友突然问我:“你知道300044ST赛为吗?”我当时一愣,心想这代码听着挺熟的,但具体是干啥的还真说不上来。后来我自己也好奇,就查了查资料,翻了翻公告,看了点K线图,越看越觉得这家公司挺有意思的。今天我就跟你唠唠这个300044ST赛为,咱不吹不黑,就是实话实说,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这公司是干啥的吧

说实话,一开始我真没搞明白ST赛为到底是做什么的。你瞧这名字,“赛为智能”,听起来像是搞高科技的,结果一查,还真是。这家公司全名叫“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就在创业板上市了,代码就是300044。他们主要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轨道交通这些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听上去是不是挺高大上的?

不过你别一听“人工智能”就觉得特别牛,其实他们做的更多是应用层面的东西。比如城市里的智慧交通系统,像红绿灯自动调控、视频监控分析;还有轨道交通的自动化控制,地铁里那些信号系统、安防系统,可能就有他们参与。另外,他们也做点无人机相关的业务,主要是工业级的,不是那种消费级的小飞机。

我问了几个在行业里混的朋友,他们说赛为在细分领域里算是有点技术积累的,但规模不算大,跟海康威视、大华这种巨头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所以你要是指望它成为下一个“AI龙头”,那可能有点悬。


为啥叫“ST”呢?这可不是什么好听的标签

说到这儿,你肯定注意到了——它前面有个“ST”。这俩字母可不简单,代表“特别处理”,说白了就是交易所给它贴了个“有风险”的标签。一般公司要是连续亏损,或者财务有问题,就会被戴上这个帽子。

赛为被ST,主要是因为2022年和2023年都亏了钱,而且审计机构对它的持续经营能力表示怀疑。你想啊,一家公司连年亏损,账上钱也不多,还欠了一屁股债,谁看了都觉得心里打鼓。更麻烦的是,他们之前还因为信息披露不规范,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过。这一下子信誉就掉下来不少。

赛为被ST,主要是因为2022年和202

我有个做财务的朋友跟我说:“ST股就像医院里的重症病人,能不能活过来,得看治疗效果。”这话挺扎心,但也挺真实。赛为现在就是处于这种状态,能不能“摘帽”,关键还得看它接下来怎么调整业务、改善财务。


概念这块儿,听着挺热闹

现在炒股的人都喜欢炒概念,什么“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低空经济”,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赛为正好踩了好几个风口,尤其是AI和智慧城市这两个,这几年热度一直不低。

现在炒股的人都喜欢炒概念,什么“人工智能

你说它有没有概念?有啊!他们官网写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还说自己在机器视觉、智能算法上有布局。再加上国家一直在推“数字中国”“新型城镇化”,这些政策红利理论上他们是能蹭到一点的。

但问题是,光有概念不够啊。你得看实际落地情况。我去翻了他们近几年的年报,发现智慧城市项目虽然接了不少,但很多都是小项目,利润薄,回款还慢。而且这类项目往往依赖政府预算,一旦地方财政紧张,项目就容易延期甚至取消。

至于AI这块儿,说实话,他们的技术深度和应用场景都比较有限。不像那些大厂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和数据积累,赛为更像是“应用集成商”,把别人的技术整合起来用,自己原创的东西不多。所以你说它是纯正的AI概念股?我觉得还得打个问号。


前景怎么样?这事儿真不好说

聊到前景,我就得实话实说了——这公司未来的路,走得挺艰难的。

一方面,它所在的赛道其实是有潜力的。智慧城市未来十年肯定还会发展,AI也会越来越普及,轨道交通也在不断扩建。从大方向上看,需求是存在的。

但另一方面,赛为自身的竞争力确实不太强。你看它的营收,近几年一直在下滑,2023年全年收入才几个亿,净利润还是负的。资产负债率也偏高,流动资金紧张,连员工工资都有过延迟发放的情况。这种状态下,你还指望它大规模扩张?恐怕不太现实。

但另一方面,赛为自身的竞争力确实不太强。

而且行业竞争太激烈了。你说做智慧城市,国企背景的大公司像中国电科、中控技术,资金雄厚,资源多;做AI的又有百度、华为、商汤这些科技巨头虎视眈眈。赛为夹在中间,既没资本优势,也没品牌影响力,想突围真的很难。

当然啦,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如果他们能聚焦某个细分领域,比如轨道交通智能化,或者工业无人机巡检,做出差异化,说不定还能活下来。关键是得有清晰的战略,还得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现在看来,这两点都不太乐观。


个股分析:咱们掰开揉碎了看

好了,前面说的都是宏观层面的,现在咱们来具体看看这只股票本身的情况。

先看股价。你要是打开K线图,会发现这走势真是“惊心动魄”。从2015年最高接近20块,一路跌到现在,最低的时候不到2块,现在大概在2块多徘徊。这跌幅,够吓人的吧?尤其是2020年之后,几乎是单边下行,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

先看股价。你要是打开K线图,会发现这走势

成交量呢?也很低迷。大部分时间都是几百万的成交额,有时候一天换手率都不到1%。这意味着什么?说明市场关注度很低,没人愿意买,也没人急着卖,典型的“僵尸股”状态。

股东结构方面,我查了一下,前十大股东里有不少是自然人,还有些是资管计划。机构持股比例非常低,公募基金基本看不到它的身影。这说明专业投资者对它兴趣不大。散户倒是有一些,但大多是被套牢的,动弹不得。

再看看股本结构。总股本8个多亿,流通股差不多7亿多,没什么特别复杂的股权质押问题,至少表面上看没爆雷。但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不算高,控制力一般,万一哪天来个股权转让,说不定又是一波动荡。

总的来说,这只个股目前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基本面差,题材炒作也不够猛,技术面更是弱得不行。你说它会不会突然来个涨停?不排除可能,毕竟A股什么奇迹都发生过。但长期来看,缺乏支撑。

总的来说,这只个股目前处于“无人问津”的


技术分析:这图看着就让人心塞

我知道有些人特别喜欢看K线图,觉得能从中看出“玄机”。那我也来聊聊赛为的技术走势。

你要是打开周线图,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条长长的下降通道。从2018年开始,基本上就是一路阴跌,中间偶尔有几个小反弹,但都没突破压力位。均线系统也是空头排列,5周、10周、20周均线全都往下走,典型的弱势格局。

MACD指标呢?长期在零轴下方运行,偶尔金叉一下,但很快又死叉回去,属于“假信号”居多。RSI也经常处于超卖区,按理说该反弹了,可就是弹不起来。这说明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买盘力量太弱。

日线级别稍微好一点点,有时候能看到一些小级别的震荡。比如2024年初有过一波小幅拉升,从1.8元涨到2.6元左右,涨幅超过40%。但你仔细看,那波上涨根本没放量,属于游资短线炒作,炒完就跑,根本不持久。

支撑位和阻力位的话,目前2元附近算是一个心理关口,之前多次在这里止跌。但如果跌破,可能会继续往1.5元甚至更低去探。上方的压力大概在3元区域,那是前期套牢盘集中的地方,没大资金推动,很难突破。

所以从技术角度看,这只股票目前没有任何趋势性机会,只有超短线博弈的空间。而且风险极高,一不小心就被埋了。


基本面分析: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

技术面不好也就罢了,真正让我担心的是它的基本面,简直可以用“堪忧”来形容。

先看盈利能力。最近三年,净利润全是负的。2021年亏了1个多亿,2022年亏了将近3亿,2023年又亏了1.5亿左右。三年合计亏损快6个亿了。你想想,一家公司连续三年大亏,主营业务还在萎缩,这说明什么?说明它的商业模式可能出了问题。

再看营收。2020年还有10亿出头,到2023年只剩5亿左右,直接腰斩。更惨的是毛利率,这几年一直在下滑,2023年只有20%出头,净利率更是负的。这意味着它每卖一单,不仅不赚钱,还在亏钱。

现金流呢?更糟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续多年为负,说明它靠主业根本赚不到钱,还得靠借钱或变卖资产维持运转。投资活动现金流也是负的,说明还在往外投钱,但回报不明。筹资活动倒是有点进账,但主要是靠借款,负债越来越高。

资产负债表也不好看。总资产大概十几亿,但总负债接近9亿,资产负债率超过60%,在行业内算偏高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低于1,短期偿债压力很大。账上货币资金也就1亿多,而短期借款加应付票据有好几个亿,资金链非常紧张。

研发投入方面,每年也有几千万,占营收比例不算低,但问题在于转化效率太低。你投了钱,但没产出爆款产品,也没形成核心竞争力,那这研发费用花得就有点冤枉。

研发投入方面,每年也有几千万,占营收比例

还有一个隐患是应收账款。他们有很多项目是政府或国企的,付款周期长,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2023年报显示,应收款项超过6亿,占总资产一半以上。万一哪笔款收不回来,又得计提坏账,利润还得再砸个坑。

综合来看,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主业不振、亏损持续、债务压身、回款困难,每一个问题单独拿出来都不好办,更何况是同时存在。


管理层和公司治理,也有点让人捏把汗

除了财务数据,我还特意看了看他们的管理层和公司治理情况。

董事长叫周勇,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从上市起就一直在掌舵。按理说,创始人长期在位对企业稳定是有好处的。但问题是,这几年公司业绩一路下滑,作为一把手,他肯定脱不了责任。

高管团队流动性也不小,这几年陆续有人离职,包括一些核心技术人员和财务负责人。这说明内部可能有些动荡,或者对公司前景不看好。

更麻烦的是,公司之前因为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虽然最后没定性为重大违法,但这也反映出公司在合规管理上存在漏洞。你想想,一个上市公司,连基本的信息披露都做不好,投资者怎么敢放心?

另外,他们还涉及一些诉讼和仲裁案件,主要是合同纠纷、工程款拖欠之类的。这些官司虽然金额不算特别大,但频繁出现,说明公司在项目执行和客户管理上也有问题。

董事会运作方面,独立董事更换也比较频繁,外部监督力量可能不够强。整体来看,公司治理水平只能算一般,甚至偏弱。


行业环境:蛋糕不小,但分的人太多了

我们再跳出公司本身,看看它所处的行业环境。

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轨道交通,这些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市场空间确实大。据一些研报预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未来几年有望突破万亿,AI产业也在高速增长。

但问题是,这个赛道太拥挤了。大型央企、国企、科技巨头都在抢这块蛋糕。像华为、阿里云、腾讯云这些公司,不仅有钱,还有生态和技术积累,随便推出一个解决方案都能打遍天下。

相比之下,赛为这种中小型企业,既没有品牌号召力,也没有强大的销售渠道,拿项目特别难。很多时候只能靠关系或者低价中标,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

而且这类项目的付款周期普遍很长,甲方往往是政府部门或大型国企,审批流程复杂,回款慢。这就导致企业即使签了合同,也可能长时间收不到钱,现金流压力巨大。

再加上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很多智慧城市项目都被推迟或缩减预算。这对依赖政府订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说,行业前景虽好,但竞争格局太残酷。赛为在这种环境下,想要脱颖而出,难度系数非常高。


有没有可能翻身?也不是完全没希望

聊了这么多负面的东西,我也得客观地说一句:ST赛为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首先,它还没退市。只要还在市场上交易,就有重组或转型的可能性。历史上有不少ST公司通过资产注入、业务调整、引入战投等方式成功“摘帽”,甚至逆袭。

其次,它手里还有一些资质和项目经验。比如他们在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做过不少案例,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如果能集中资源深耕这个细分市场,未必不能打出一片天地。

其次,它手里还有一些资质和项目经验。比如

另外,公司也在尝试一些新方向,比如工业无人机、智慧教育等。虽然目前占比很小,但如果能找到突破口,或许能带来新增长点。

另外,公司也在尝试一些新方向,比如工业无

还有就是政策层面。国家现在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如果赛为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技术领先,说不定能拿到扶持资金或税收优惠。

最关键的是,股价已经跌到这么低,估值看起来很便宜。虽然基本面差,但万一哪天有利好消息出来,比如签订大单、解除ST、引入国资等,股价可能会有剧烈波动。

所以你说它彻底没救了吗?也不一定。只是这种“反转”需要太多条件同时满足,不确定性太高,普通人很难把握。


散户的心态:割肉舍不得,补仓又怕亏

最后我想聊聊散户的心理。因为我发现,持有ST赛为的股民,很多都是被深深套牢的老散户。

这些人当初可能是冲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的概念买的,没想到一买就跌,越跌越套,现在成本价可能都在5块以上,而股价才2块多,浮亏超过50%。你说卖吧,不甘心;不卖吧,又看不到解套的希望。

有的人选择补仓摊低成本,结果越补越亏,资金越陷越深。还有的人天天盯着消息面, hoping for a miracle,盼着公司发个利好公告,或者被哪家大企业收购。

这种心态我能理解。毕竟谁都不想承认自己错了,尤其是在股市里亏了钱,更容易产生“再等等”的侥幸心理。

但现实是,ST股的风险远高于普通股票。它们不仅有退市风险,还有财务造假、信披违规、大股东减持等一系列潜在问题。一旦踩雷,可能血本无归。

所以我一直觉得,投资最重要的是认清现实,而不是寄托于幻想。如果你持有的是一家基本面持续恶化的公司,最好的方式或许是冷静评估,理性决策,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奇迹”。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说了这么多,你也听累了。那我最后总结一下我对300044ST赛为的整体看法。

这家公司曾经有过高光时刻,也踩中过一些热门概念,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基本面、技术面还是公司治理,都存在明显的问题。连续亏损、债务压力、主业萎缩、管理层动荡,每一个都不是小问题。

虽然它身处有前景的行业,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加上被ST的身份,融资难度加大,发展更加受限。

股价方面,长期处于低位震荡,缺乏资金关注,技术形态疲软,短期内难见起色。虽然不排除有短线炒作的可能,但缺乏基本面支撑,持续性存疑。

总的来说,这是一家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未来能否走出泥潭,取决于它能否有效改善经营、优化资产结构、找到新的增长点。但目前来看,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所以如果你正在关注这只股票,建议你多看少动,深入研究,别被概念迷惑,也别轻信所谓的“内幕消息”。股市有风险,尤其是ST股,更要格外谨慎。


相关自问自答(Q&A)

Q:ST赛为会被退市吗?
A: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退市风险警示,但如果未来几年继续亏损,且无法改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被终止上市的可能性。

Q:ST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被ST?
A:“ST”是“特别处理”的缩写,通常是因为公司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或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报告等原因。

Q:赛为智能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A:主要包括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人工智能应用(如机器视觉)、工业无人机等。

Q:它属于人工智能概念股吗?
A:公司在宣传中提到AI技术应用,但更多是集成和落地层面,与核心技术研发型AI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Q:为什么股价这么低?
A:主要是由于连续亏损、基本面恶化、市场信心不足、流动性差等多重因素导致。

Q:有没有可能摘帽?
A:如果2024年实现盈利,且审计意见改善,理论上具备摘帽条件,但需观察实际经营改善情况。

Q:公司有没有重组计划?
A:截至目前,公司未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计划,但不排除未来有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资产调整的可能。

Q:散户适合投资ST赛为吗?
A:ST股票风险较高,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的投资者,普通散户需谨慎对待。

Q:它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A:智慧城市领域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太极股份等;轨道交通智能化有交控科技、众合科技等。

Q:如何获取赛为的最新公告?
A:可通过巨潮资讯网、公司官网、证券交易所公告栏等渠道查看其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

Q:它有分红吗?
A:近年来因亏损严重,未进行现金分红。

Q:现在这个价位算便宜吗?
A:从市净率角度看可能偏低,但股价是否“便宜”还需结合公司实际价值和未来发展判断。

Q:为什么机构很少持仓?
A:主要因其财务状况不佳、风险较高、流动性差,不符合多数机构的投资标准。

Q:它有没有核心技术?
A:在某些细分应用领域有一定技术积累,但整体创新能力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仍有差距。

Q:未来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A:持续亏损导致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项目回款不及预期、以及最终可能面临的退市风险。


好了,今天这通唠嗑就到这儿。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炒股不能只看代码和概念,得多看看背后的公司到底怎么样。希望这些话对你有点帮助。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300044ST赛为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ROE网 |股票知识

300044ST赛为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admin888

|

300044ST赛为股票,到底是个啥?

哎,你说这股市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前两天我朋友突然问我:“你知道300044ST赛为吗?”我当时一愣,心想这代码听着挺熟的,但具体是干啥的还真说不上来。后来我自己也好奇,就查了查资料,翻了翻公告,看了点K线图,越看越觉得这家公司挺有意思的。今天我就跟你唠唠这个300044ST赛为,咱不吹不黑,就是实话实说,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这公司是干啥的吧

说实话,一开始我真没搞明白ST赛为到底是做什么的。你瞧这名字,“赛为智能”,听起来像是搞高科技的,结果一查,还真是。这家公司全名叫“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就在创业板上市了,代码就是300044。他们主要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轨道交通这些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听上去是不是挺高大上的?

不过你别一听“人工智能”就觉得特别牛,其实他们做的更多是应用层面的东西。比如城市里的智慧交通系统,像红绿灯自动调控、视频监控分析;还有轨道交通的自动化控制,地铁里那些信号系统、安防系统,可能就有他们参与。另外,他们也做点无人机相关的业务,主要是工业级的,不是那种消费级的小飞机。

我问了几个在行业里混的朋友,他们说赛为在细分领域里算是有点技术积累的,但规模不算大,跟海康威视、大华这种巨头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所以你要是指望它成为下一个“AI龙头”,那可能有点悬。


为啥叫“ST”呢?这可不是什么好听的标签

说到这儿,你肯定注意到了——它前面有个“ST”。这俩字母可不简单,代表“特别处理”,说白了就是交易所给它贴了个“有风险”的标签。一般公司要是连续亏损,或者财务有问题,就会被戴上这个帽子。

赛为被ST,主要是因为2022年和2023年都亏了钱,而且审计机构对它的持续经营能力表示怀疑。你想啊,一家公司连年亏损,账上钱也不多,还欠了一屁股债,谁看了都觉得心里打鼓。更麻烦的是,他们之前还因为信息披露不规范,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过。这一下子信誉就掉下来不少。

赛为被ST,主要是因为2022年和202

我有个做财务的朋友跟我说:“ST股就像医院里的重症病人,能不能活过来,得看治疗效果。”这话挺扎心,但也挺真实。赛为现在就是处于这种状态,能不能“摘帽”,关键还得看它接下来怎么调整业务、改善财务。


概念这块儿,听着挺热闹

现在炒股的人都喜欢炒概念,什么“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低空经济”,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赛为正好踩了好几个风口,尤其是AI和智慧城市这两个,这几年热度一直不低。

现在炒股的人都喜欢炒概念,什么“人工智能

你说它有没有概念?有啊!他们官网写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还说自己在机器视觉、智能算法上有布局。再加上国家一直在推“数字中国”“新型城镇化”,这些政策红利理论上他们是能蹭到一点的。

但问题是,光有概念不够啊。你得看实际落地情况。我去翻了他们近几年的年报,发现智慧城市项目虽然接了不少,但很多都是小项目,利润薄,回款还慢。而且这类项目往往依赖政府预算,一旦地方财政紧张,项目就容易延期甚至取消。

至于AI这块儿,说实话,他们的技术深度和应用场景都比较有限。不像那些大厂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和数据积累,赛为更像是“应用集成商”,把别人的技术整合起来用,自己原创的东西不多。所以你说它是纯正的AI概念股?我觉得还得打个问号。


前景怎么样?这事儿真不好说

聊到前景,我就得实话实说了——这公司未来的路,走得挺艰难的。

一方面,它所在的赛道其实是有潜力的。智慧城市未来十年肯定还会发展,AI也会越来越普及,轨道交通也在不断扩建。从大方向上看,需求是存在的。

但另一方面,赛为自身的竞争力确实不太强。你看它的营收,近几年一直在下滑,2023年全年收入才几个亿,净利润还是负的。资产负债率也偏高,流动资金紧张,连员工工资都有过延迟发放的情况。这种状态下,你还指望它大规模扩张?恐怕不太现实。

但另一方面,赛为自身的竞争力确实不太强。

而且行业竞争太激烈了。你说做智慧城市,国企背景的大公司像中国电科、中控技术,资金雄厚,资源多;做AI的又有百度、华为、商汤这些科技巨头虎视眈眈。赛为夹在中间,既没资本优势,也没品牌影响力,想突围真的很难。

当然啦,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如果他们能聚焦某个细分领域,比如轨道交通智能化,或者工业无人机巡检,做出差异化,说不定还能活下来。关键是得有清晰的战略,还得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现在看来,这两点都不太乐观。


个股分析:咱们掰开揉碎了看

好了,前面说的都是宏观层面的,现在咱们来具体看看这只股票本身的情况。

先看股价。你要是打开K线图,会发现这走势真是“惊心动魄”。从2015年最高接近20块,一路跌到现在,最低的时候不到2块,现在大概在2块多徘徊。这跌幅,够吓人的吧?尤其是2020年之后,几乎是单边下行,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

先看股价。你要是打开K线图,会发现这走势

成交量呢?也很低迷。大部分时间都是几百万的成交额,有时候一天换手率都不到1%。这意味着什么?说明市场关注度很低,没人愿意买,也没人急着卖,典型的“僵尸股”状态。

股东结构方面,我查了一下,前十大股东里有不少是自然人,还有些是资管计划。机构持股比例非常低,公募基金基本看不到它的身影。这说明专业投资者对它兴趣不大。散户倒是有一些,但大多是被套牢的,动弹不得。

再看看股本结构。总股本8个多亿,流通股差不多7亿多,没什么特别复杂的股权质押问题,至少表面上看没爆雷。但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不算高,控制力一般,万一哪天来个股权转让,说不定又是一波动荡。

总的来说,这只个股目前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基本面差,题材炒作也不够猛,技术面更是弱得不行。你说它会不会突然来个涨停?不排除可能,毕竟A股什么奇迹都发生过。但长期来看,缺乏支撑。

总的来说,这只个股目前处于“无人问津”的


技术分析:这图看着就让人心塞

我知道有些人特别喜欢看K线图,觉得能从中看出“玄机”。那我也来聊聊赛为的技术走势。

你要是打开周线图,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条长长的下降通道。从2018年开始,基本上就是一路阴跌,中间偶尔有几个小反弹,但都没突破压力位。均线系统也是空头排列,5周、10周、20周均线全都往下走,典型的弱势格局。

MACD指标呢?长期在零轴下方运行,偶尔金叉一下,但很快又死叉回去,属于“假信号”居多。RSI也经常处于超卖区,按理说该反弹了,可就是弹不起来。这说明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买盘力量太弱。

日线级别稍微好一点点,有时候能看到一些小级别的震荡。比如2024年初有过一波小幅拉升,从1.8元涨到2.6元左右,涨幅超过40%。但你仔细看,那波上涨根本没放量,属于游资短线炒作,炒完就跑,根本不持久。

支撑位和阻力位的话,目前2元附近算是一个心理关口,之前多次在这里止跌。但如果跌破,可能会继续往1.5元甚至更低去探。上方的压力大概在3元区域,那是前期套牢盘集中的地方,没大资金推动,很难突破。

所以从技术角度看,这只股票目前没有任何趋势性机会,只有超短线博弈的空间。而且风险极高,一不小心就被埋了。


基本面分析: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

技术面不好也就罢了,真正让我担心的是它的基本面,简直可以用“堪忧”来形容。

先看盈利能力。最近三年,净利润全是负的。2021年亏了1个多亿,2022年亏了将近3亿,2023年又亏了1.5亿左右。三年合计亏损快6个亿了。你想想,一家公司连续三年大亏,主营业务还在萎缩,这说明什么?说明它的商业模式可能出了问题。

再看营收。2020年还有10亿出头,到2023年只剩5亿左右,直接腰斩。更惨的是毛利率,这几年一直在下滑,2023年只有20%出头,净利率更是负的。这意味着它每卖一单,不仅不赚钱,还在亏钱。

现金流呢?更糟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续多年为负,说明它靠主业根本赚不到钱,还得靠借钱或变卖资产维持运转。投资活动现金流也是负的,说明还在往外投钱,但回报不明。筹资活动倒是有点进账,但主要是靠借款,负债越来越高。

资产负债表也不好看。总资产大概十几亿,但总负债接近9亿,资产负债率超过60%,在行业内算偏高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低于1,短期偿债压力很大。账上货币资金也就1亿多,而短期借款加应付票据有好几个亿,资金链非常紧张。

研发投入方面,每年也有几千万,占营收比例不算低,但问题在于转化效率太低。你投了钱,但没产出爆款产品,也没形成核心竞争力,那这研发费用花得就有点冤枉。

研发投入方面,每年也有几千万,占营收比例

还有一个隐患是应收账款。他们有很多项目是政府或国企的,付款周期长,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2023年报显示,应收款项超过6亿,占总资产一半以上。万一哪笔款收不回来,又得计提坏账,利润还得再砸个坑。

综合来看,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主业不振、亏损持续、债务压身、回款困难,每一个问题单独拿出来都不好办,更何况是同时存在。


管理层和公司治理,也有点让人捏把汗

除了财务数据,我还特意看了看他们的管理层和公司治理情况。

董事长叫周勇,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从上市起就一直在掌舵。按理说,创始人长期在位对企业稳定是有好处的。但问题是,这几年公司业绩一路下滑,作为一把手,他肯定脱不了责任。

高管团队流动性也不小,这几年陆续有人离职,包括一些核心技术人员和财务负责人。这说明内部可能有些动荡,或者对公司前景不看好。

更麻烦的是,公司之前因为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虽然最后没定性为重大违法,但这也反映出公司在合规管理上存在漏洞。你想想,一个上市公司,连基本的信息披露都做不好,投资者怎么敢放心?

另外,他们还涉及一些诉讼和仲裁案件,主要是合同纠纷、工程款拖欠之类的。这些官司虽然金额不算特别大,但频繁出现,说明公司在项目执行和客户管理上也有问题。

董事会运作方面,独立董事更换也比较频繁,外部监督力量可能不够强。整体来看,公司治理水平只能算一般,甚至偏弱。


行业环境:蛋糕不小,但分的人太多了

我们再跳出公司本身,看看它所处的行业环境。

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轨道交通,这些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市场空间确实大。据一些研报预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未来几年有望突破万亿,AI产业也在高速增长。

但问题是,这个赛道太拥挤了。大型央企、国企、科技巨头都在抢这块蛋糕。像华为、阿里云、腾讯云这些公司,不仅有钱,还有生态和技术积累,随便推出一个解决方案都能打遍天下。

相比之下,赛为这种中小型企业,既没有品牌号召力,也没有强大的销售渠道,拿项目特别难。很多时候只能靠关系或者低价中标,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

而且这类项目的付款周期普遍很长,甲方往往是政府部门或大型国企,审批流程复杂,回款慢。这就导致企业即使签了合同,也可能长时间收不到钱,现金流压力巨大。

再加上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很多智慧城市项目都被推迟或缩减预算。这对依赖政府订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说,行业前景虽好,但竞争格局太残酷。赛为在这种环境下,想要脱颖而出,难度系数非常高。


有没有可能翻身?也不是完全没希望

聊了这么多负面的东西,我也得客观地说一句:ST赛为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首先,它还没退市。只要还在市场上交易,就有重组或转型的可能性。历史上有不少ST公司通过资产注入、业务调整、引入战投等方式成功“摘帽”,甚至逆袭。

其次,它手里还有一些资质和项目经验。比如他们在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做过不少案例,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如果能集中资源深耕这个细分市场,未必不能打出一片天地。

其次,它手里还有一些资质和项目经验。比如

另外,公司也在尝试一些新方向,比如工业无人机、智慧教育等。虽然目前占比很小,但如果能找到突破口,或许能带来新增长点。

另外,公司也在尝试一些新方向,比如工业无

还有就是政策层面。国家现在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如果赛为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技术领先,说不定能拿到扶持资金或税收优惠。

最关键的是,股价已经跌到这么低,估值看起来很便宜。虽然基本面差,但万一哪天有利好消息出来,比如签订大单、解除ST、引入国资等,股价可能会有剧烈波动。

所以你说它彻底没救了吗?也不一定。只是这种“反转”需要太多条件同时满足,不确定性太高,普通人很难把握。


散户的心态:割肉舍不得,补仓又怕亏

最后我想聊聊散户的心理。因为我发现,持有ST赛为的股民,很多都是被深深套牢的老散户。

这些人当初可能是冲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的概念买的,没想到一买就跌,越跌越套,现在成本价可能都在5块以上,而股价才2块多,浮亏超过50%。你说卖吧,不甘心;不卖吧,又看不到解套的希望。

有的人选择补仓摊低成本,结果越补越亏,资金越陷越深。还有的人天天盯着消息面, hoping for a miracle,盼着公司发个利好公告,或者被哪家大企业收购。

这种心态我能理解。毕竟谁都不想承认自己错了,尤其是在股市里亏了钱,更容易产生“再等等”的侥幸心理。

但现实是,ST股的风险远高于普通股票。它们不仅有退市风险,还有财务造假、信披违规、大股东减持等一系列潜在问题。一旦踩雷,可能血本无归。

所以我一直觉得,投资最重要的是认清现实,而不是寄托于幻想。如果你持有的是一家基本面持续恶化的公司,最好的方式或许是冷静评估,理性决策,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奇迹”。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说了这么多,你也听累了。那我最后总结一下我对300044ST赛为的整体看法。

这家公司曾经有过高光时刻,也踩中过一些热门概念,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基本面、技术面还是公司治理,都存在明显的问题。连续亏损、债务压力、主业萎缩、管理层动荡,每一个都不是小问题。

虽然它身处有前景的行业,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加上被ST的身份,融资难度加大,发展更加受限。

股价方面,长期处于低位震荡,缺乏资金关注,技术形态疲软,短期内难见起色。虽然不排除有短线炒作的可能,但缺乏基本面支撑,持续性存疑。

总的来说,这是一家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未来能否走出泥潭,取决于它能否有效改善经营、优化资产结构、找到新的增长点。但目前来看,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所以如果你正在关注这只股票,建议你多看少动,深入研究,别被概念迷惑,也别轻信所谓的“内幕消息”。股市有风险,尤其是ST股,更要格外谨慎。


相关自问自答(Q&A)

Q:ST赛为会被退市吗?
A: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退市风险警示,但如果未来几年继续亏损,且无法改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被终止上市的可能性。

Q:ST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被ST?
A:“ST”是“特别处理”的缩写,通常是因为公司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或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报告等原因。

Q:赛为智能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A:主要包括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人工智能应用(如机器视觉)、工业无人机等。

Q:它属于人工智能概念股吗?
A:公司在宣传中提到AI技术应用,但更多是集成和落地层面,与核心技术研发型AI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Q:为什么股价这么低?
A:主要是由于连续亏损、基本面恶化、市场信心不足、流动性差等多重因素导致。

Q:有没有可能摘帽?
A:如果2024年实现盈利,且审计意见改善,理论上具备摘帽条件,但需观察实际经营改善情况。

Q:公司有没有重组计划?
A:截至目前,公司未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计划,但不排除未来有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资产调整的可能。

Q:散户适合投资ST赛为吗?
A:ST股票风险较高,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的投资者,普通散户需谨慎对待。

Q:它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A:智慧城市领域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太极股份等;轨道交通智能化有交控科技、众合科技等。

Q:如何获取赛为的最新公告?
A:可通过巨潮资讯网、公司官网、证券交易所公告栏等渠道查看其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

Q:它有分红吗?
A:近年来因亏损严重,未进行现金分红。

Q:现在这个价位算便宜吗?
A:从市净率角度看可能偏低,但股价是否“便宜”还需结合公司实际价值和未来发展判断。

Q:为什么机构很少持仓?
A:主要因其财务状况不佳、风险较高、流动性差,不符合多数机构的投资标准。

Q:它有没有核心技术?
A:在某些细分应用领域有一定技术积累,但整体创新能力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仍有差距。

Q:未来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A:持续亏损导致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项目回款不及预期、以及最终可能面临的退市风险。


好了,今天这通唠嗑就到这儿。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炒股不能只看代码和概念,得多看看背后的公司到底怎么样。希望这些话对你有点帮助。


股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