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793ST华闻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admin888
|000793 ST华闻股票,到底是个啥?
哎,你说这000793,ST华闻,我最近老在财经APP上刷到它,心里就犯嘀咕。这票到底是干啥的啊?以前好像听说过华闻传媒,是不是就是这家?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挺懵的,光看代码和名字,真不知道它是做哪一行的。后来我就查了查资料,慢慢才搞明白。
原来啊,ST华闻全名叫“华闻集团”,以前叫“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最早是搞传媒起家的,像什么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这些都沾边。不过这几年嘛,业务也变了不少,不光是传统媒体那一套了。现在它还涉足文旅、地产、金融投资这些领域,说白了就是个多元化经营的公司。但你要是问我它现在主业到底是啥,我还真有点拿不准,感觉像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都沾点,又好像没一个特别突出的。
而且你看它名字前面带个“ST”,这就说明它已经被特别处理了。啥意思呢?就是交易所觉得这家公司有风险,连续亏损或者财务有问题,所以给它贴了个“警示标签”。这可不是啥好事儿,一般投资者看到ST,心里都会打个问号,毕竟谁也不想踩雷对吧?
不过话说回来,ST也不代表它就一定不行了。有些公司被ST之后,通过重组、卖资产、引入新股东等方式,也能慢慢恢复元气。所以啊,不能光看一个ST就下定论,还得往深了看。
ST华闻的概念有哪些?听起来高大上吗?
说到概念,这可是炒股的人最爱聊的话题之一。大家总喜欢找那些“风口上的猪”,看看有没有蹭上热门题材。那ST华闻有啥概念呢?我翻了翻资料,还真能找出几个来。
首先,最老的概念就是“文化传媒”。毕竟它出身就是传媒公司,旗下曾经有过《华商报》、海南广播电视报这些媒体资源。虽然现在纸媒衰落得厉害,但这个标签还在那儿挂着。有些人可能还会冲着“媒体+国企背景”这一点去关注它。
其次,它还有“旅游文化”这个概念。你别说,这几年文旅挺火的,尤其是疫情后大家开始报复性旅游。ST华闻在海南有布局,比如一些景区运营、文化产业园之类的项目。海南又是自贸港,政策红利多,所以有人就觉得它沾上了“海南自贸港”的概念。听着是不是挺有想象力的?
再一个,它还涉及“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这公司手里持有一些其他公司的股份,比如银行、证券、基金这些,虽然不算主业,但也算是一种投资收益来源。有些人就喜欢这种“隐形资产”多的公司,觉得万一哪天卖掉股权,就能扭亏为盈。
还有人说它有“壳资源”的潜力。啥叫壳资源?就是说这家公司虽然业绩不好,但上市资格还在,如果将来有企业想借壳上市,说不定就会看上它。这种想法在ST股里还挺常见的,尤其是一些资本运作频繁的投资者,就爱盯着这类公司。
不过你得明白,这些概念听着是挺热闹,但很多都是“沾边”或者“想象空间”。真正能落地、能带来实际利润的,可能没那么多。就像你说它搞文旅,但它在行业里的地位并不突出;你说它有股权投资,可这些资产能不能变现、什么时候变现,都是未知数。
所以啊,概念归概念,别一听“海南+文旅+传媒”就觉得它前途无量。现实往往比想象骨感多了。
ST华闻的前景怎么样?未来能翻身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一直在琢磨。前景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猜未来的走势,谁也不敢打包票。但我可以跟你聊聊我看到的一些情况。
先说坏消息吧。ST华闻这几年确实不太顺。你看它的财报,连续几年都在亏损,净资产也一度为负,这才被戴上了ST帽子。主营业务收入下滑得厉害,传统媒体那块基本是江河日下,广告收入一年不如一年。文旅这块虽然有点起色,但规模不大,扛不起整个公司的大梁。再加上管理上好像也有点问题,高层变动频繁,战略方向摇摆不定,给人一种“找不到北”的感觉。
而且你还得考虑外部环境。传媒行业整体都在转型,短视频、自媒体冲击太大,传统内容平台日子都不好过。文旅倒是回暖了,但竞争也激烈得很,头部企业都在抢市场,ST华闻这种中等规模的玩家,想突围不容易。
那有没有好消息呢?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它在海南的资产,位置还不错,万一赶上政策推动,说不定能盘活。另外,公司也在尝试剥离亏损业务,聚焦核心资产,这算是个积极信号。还有就是,它背后有国有资本的身影,虽然不是大股东,但关键时刻会不会出手相助,这也值得观察。
最关键的是,ST华闻还在努力“摘帽”。你想啊,只要它能实现盈利、净资产转正,理论上是可以去掉ST标识的。一旦摘帽成功,股价往往会有一波情绪上的反弹。所以市场上总有一些资金在赌这个“摘帽预期”。
但你也得清醒一点:摘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得真正改善经营,而不是靠卖资产、靠政府补贴来“做账”。如果只是表面盈利,内核还是空的,那迟早还得被打回原形。
所以综合来看,ST华闻的前景……怎么说呢,属于那种“有机会,但风险也不小”的类型。它不像那些稳扎稳打的白马股让人安心,也不像彻底退市的垃圾股那样毫无悬念。它更像是一个“待解的谜题”,你得花时间去研究,去判断它到底是在自救,还是在拖延时间。
个股分析:ST华闻到底值不值得关注?
说到个股分析,我觉得得从几个角度来聊,不能光看K线图或者听别人吹。我自己是这么看的:先看它是谁,再看它干了啥,最后看它想干啥。
首先,它的身份挺复杂的。表面上是个民企,但实际上有国资背景介入。这种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有时候决策会比较慢,但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得到支持。它的注册地在海南,这地方现在是自贸港,政策上有优势,但具体到公司层面,能不能享受到红利,还得打个问号。
然后看它这几年干了啥。说实话,动作不少,但成效一般。它卖过资产,关过子公司,也尝试过转型做文旅、做投资。但你会发现,很多项目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投入不少,回报有限。比如它搞的那个文化产业园,宣传得挺好,但实际运营数据很少披露,外界也不知道到底赚不赚钱。
再看管理层。这方面的信息更模糊。高管换得挺勤,战略方向也变来变去。今天说要聚焦传媒,明天说要发展文旅,后天又说要优化资产结构。这种不确定性,会让投资者心里没底。毕竟我们投的是公司,不是赌管理层能不能稳定下来。
还有个问题是债务。ST华闻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不低,流动资金紧张,利息负担也不轻。这意味着它不仅要忙着赚钱,还得想办法还债。这种情况下,扩张就很难,创新也就更难了。
不过呢,它也有一些“看点”。比如它的市值不高,股价长期在几块钱徘徊,属于典型的低价股。这类股票容易吸引短线资金炒作,特别是当市场情绪好的时候,说不定就有游资进来拉一把。另外,它还有一些未被充分挖掘的资产,比如土地、股权、品牌价值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变量”。
所以你说它值不值得关注?我觉得吧,如果你是那种喜欢研究冷门股、愿意花时间挖信息的人,那它可以进你的观察名单。但如果你是稳健型投资者,追求稳定回报,那它可能不太适合你。毕竟ST股本身就带着“高风险”三个字,玩得好是机会,玩不好就是坑。
技术分析:ST华闻的走势透露了啥信号?
技术分析这块儿,我是半路出家,懂的不多,但也看了看图,跟朋友聊了聊,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先看日线图。ST华闻这几年的走势,基本上就是在3块到6块之间来回震荡。涨的时候没见它一口气冲上去,跌的时候也没见它直接崩盘,整体给人一种“温吞水”的感觉。成交量呢,大多数时候都很清淡,说明主力资金关注度不高。偶尔哪天突然放量上涨,第二天又缩量回调,大概率是游资短炒一把就跑了。
再看周线。你会发现它有几个明显的低点,比如2020年、2022年都探过一次底,之后都有小幅反弹。但每次反弹都没能突破前期高点,形成不了有效趋势。这说明上方压力不小,套牢盘多,没人愿意长期持有。
有意思的是,它有时候会走出“涨停板”。你别看它ST,偶尔也能来个一字板或者T字板。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两个时机:一个是年报预盈或者摘帽预期强烈的时候,另一个是市场热炒ST板块的时候。比如2023年中期,那阵子ST股集体活跃,它也跟着涨了一波。但这波上涨更多是情绪驱动,基本面没太大变化。
MACD指标呢,长期在零轴下方运行,说明整体趋势偏弱。偶尔金叉一下,看似要反转,但很快又死叉回去,可靠性不高。RSI也经常在超买和超卖区间来回晃,波动大但方向不明。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它经常出现“尾盘拉升”。就是快收盘前几分钟,股价突然往上窜,涨幅拉得挺猛,但第二天往往高开低走,甚至直接低开。这种手法很典型,可能是某些资金在制造短期热度,吸引散户接盘。
布林带来看,股价大部分时间贴着下轨走,偶尔碰到中轨就回落,说明缺乏持续做多力量。只有当它能站稳中轨并向上轨靠近时,才可能有真正的反弹行情。
总的来说,从技术面看,ST华闻目前没有明显的趋势性机会。它更像是一个“震荡市中的题材股”,适合短线博弈,不适合长期持有。如果你打算参与,最好设好止损,别被一时的涨停冲昏头脑。毕竟技术图形可以骗人,但资金流向和基本面不会撒谎。
基本面分析:ST华闻的底子到底有多厚?
基本面这块儿,我花了点时间翻它的年报和公告,说实话,看得我心里五味杂陈。
先看营收。近几年它的营业收入一直在下滑,从十几亿掉到几亿,甚至有的季度同比下滑超过50%。这说明它的主营业务确实在萎缩。虽然公司解释说是主动收缩亏损业务,但你也不能否认,收入少了,蛋糕就小了,能分到的利润自然也少。
再看净利润。这个更惨,连续多年亏损,而且亏损额还不小。2021年亏了十几个亿,2022年又亏了几个亿,直到2023年才勉强实现微利。但你仔细一看,这盈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比如卖资产、政府补助这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它其实还是亏的。这就意味着,它的盈利能力并没有真正恢复。
资产负债表呢?负债率偏高,尤其是流动负债占比大,短期偿债压力不小。货币资金不多,但应付账款和借款不少,现金流紧张。这种情况下,公司很难有余力去做大的投资或扩张。
股东权益方面,之前一度是负的,也就是资不抵债。后来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债务重组等方式,才让净资产勉强转正。但这属于“会计操作”,并不代表公司真的变强了。
毛利率和净利率也都偏低。毛利率不到20%,净利率更是常年为负。这说明它的产品或服务缺乏竞争力,成本控制也不理想。相比之下,同行业的优质企业毛利率普遍在30%以上,差距明显。
应收账款这块儿也有隐患。它的应收款金额不小,账龄还长,存在坏账风险。万一哪天客户赖账,或者经济环境恶化,这部分损失可能会进一步侵蚀利润。
研发投入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作为一个曾经的传媒公司,现在却很少看到它在内容创新、技术升级上的投入。这让我怀疑它是不是已经放弃了“创新驱动”的路线,转而靠“资产管理”混日子。
不过话说回来,它也有一些“硬资产”。比如在海南有土地,在一些金融机构有参股股权,这些资产虽然不产生太多现金流,但估值上是有支撑的。如果未来能有效盘活,或许能带来一定收益。
总体来看,ST华闻的基本面……嗯,说实话,挺弱的。它不像那种“暂时困难但底子好”的公司,反而更像是一家“正在挣扎求生”的企业。它的财务结构不够健康,盈利能力不足,成长性也不明确。如果你想投资一家公司,希望它未来能稳步增长,那它的基本面可能达不到你的标准。
但如果你是从“困境反转”或“资产重组”的角度去看,那它又具备一定的讨论空间。关键是你得判断:它现在的调整是真改革,还是假动作?
自问自答环节:关于ST华闻,大家常问的几个问题
Q:ST华闻会被退市吗?
A:目前来看,还没有立即退市的风险。虽然它曾经因为净资产为负被ST,但后来通过一系列操作让净资产转正了。只要它后续能保持盈利、符合交易所的财务要求,理论上是可以避免退市的。不过未来能不能持续达标,还得看它的实际经营情况。
Q:ST华闻为什么一直涨不起来?
A:原因可能有几个。一是基本面太差,连续亏损让机构不敢碰;二是缺乏明确的成长逻辑,市场不知道它未来靠啥赚钱;三是流动性差,成交量小,大资金进不去也出不来;四是ST身份限制了部分投资者的参与,比如一些基金合同规定不能买ST股。
Q:ST华闻有重组的可能吗?
A:有这个可能性,但不确定。市场上一直有关于它可能被借壳或者引入战投的传闻,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如果有国资背景的股东愿意注资或推动重组,那确实会是个转折点。但在没有官方消息之前,都只能算猜测。
Q:它的文旅业务做得怎么样?
A:从公开信息看,它的文旅项目规模不大,影响力有限。虽然布局了海南的一些景区和文化园区,但营收贡献占比不高,也没看到特别亮眼的运营数据。相比国内头部文旅企业,它的竞争力还比较弱。
Q:现在股价这么低,是不是抄底的好机会?
A:价格低不代表就是便宜。股价低可能是市场对公司前景不看好导致的。你要考虑它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行业地位等综合因素。低价股有时反而风险更高,因为可能存在隐藏的财务问题或经营危机。
Q:它和华商传媒有关系吗?
A:有一定历史渊源。ST华闻曾控股或参股过《华商报》等媒体,因此在市场上被称为“华商系”的一部分。但随着业务调整,它已经逐步退出了一些传统媒体运营,目前更多是以投资方身份存在。
Q:它还能摘帽吗?
A:有可能。摘帽的前提是年度净利润为正、净资产为正、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等。如果它能在未来一年实现真实盈利,并且财务状况稳定,理论上是可以申请撤销ST的。但这需要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不能只靠变卖资产。
Q:为什么有时候它会突然涨停?
A:这通常和市场情绪、题材炒作有关。比如ST板块整体活跃时,资金会寻找低价ST股进行投机;或者公司发布利好消息,如预盈公告、资产处置进展等,都可能引发短期上涨。但这种涨停往往持续性不强,容易冲高回落。
Q:它还有多少员工?组织架构稳定吗?
A:根据年报数据,员工人数近年来有所减少,反映出公司在收缩业务。管理层变动较频繁,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位都有过更换,这对战略执行的连续性有一定影响。
Q:普通散户适合参与吗?
A:这要看你的投资风格和风险承受能力。ST股波动大、信息不对称严重,对研究能力和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如果你只是跟风买卖,不了解公司实际情况,那参与这类股票的风险会比较大。
(全文约7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