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沙滩财经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诗词 > 名家 > 正文

杜牧的诗有哪些,杜牧的古诗赏析

2022-07-19 19:57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沙滩财经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沙滩财经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沙滩财经网在线客服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清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
我愿手持旌麾去湖州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评点】
本诗是诗人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告别长安到吴兴任刺史时所作。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可登临远眺,乃当时一处胜景。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曾祖杜希望为唐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则是中唐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德高望重;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英年早逝。杜牧本人不但文采绝佳,而且颇富政治才能,一心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轻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作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在诗的第一句中,诗人称当时为“清时(政治清明之时)”,因此才华平庸的自己才得以藏拙。其实,唐代武宗、宣宗之时,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激烈,藩镇四起,战乱不断,哪里算得上“清时”。诗人这样写,明显带有讽刺的意味。第二句写自己喜欢如孤云般闲适、如和尚般清净,则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意趣。
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写自己在京城百无聊赖,所以想手持旌麾到吴兴上任(吴兴之北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所以到江海可以理解为去吴兴)。虽然离开京城是自己主动要求的,但临行时,诗人还是有些不舍,第四句便体现了这种心情。不过奇就奇在,诗人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帝王的陵墓,单单望向唐太宗的昭陵,可谓含义深远。唐太宗是大唐帝国的实际缔造者,他文韬武略、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胸怀博大,曾经一手创造了贞观盛世。诗人登乐游原而望昭陵,因目前国势衰微而联想到唐太宗,不仅萌生慨叹大唐辉煌不再的哀伤,更表达了生不逢时、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诗句以登乐游原起兴,写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感伤,难以抑制。
唐代七绝诗中,许多都使用“赋”、“比”的手法,完全使用“兴”或“兴”和“比”同时使用的作品较少。杜牧这首诗则使用了“兴”的手法,可谓“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埋在沙中的断戟还未锈蚀,拿出磨洗能认出是前朝兵器。
若不是东风给周郎提供方便,二乔就会被幽禁在铜雀台里。
【评点】
诗人杜牧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抚今追昔,怀古咏叹,便作本诗。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诗人借观看赤壁遗物断戟追想当年周瑜的成功是由于巧遇东风出于侥幸,不然连二乔都将为曹操所有。这样去看周瑜,是诗人自命不凡的表现,即认为周瑜也不足为范,自己也一样深知兵法,腹藏韬略,只是空有抱负难以施展。本诗构思精巧,含蓄地抒写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激和苦闷。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表达诗人对前朝旧事——赤壁之战的感慨。这件古物是一支折断的铁戟,被埋没在水底泥沙中六百多年,一直没有被腐蚀掉,终于被人发现。经过后人考证,确定了它是赤壁之战的遗物。这件不太起眼的破损兵器使诗人心中不禁涌出了一种“怀古之幽情”,他联想到了汉末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想起了那次决定了三国鼎立之势的重大战役,以及那一战中起了决定作用的人物。
三四句是议论。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主将周瑜凭借火攻,以少胜多,大胜曹军八十万。而火攻能够发挥作用,恰恰是因为战争的关键时刻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场大战的成败缘由,就从获胜者周瑜以及他赖以取胜的东风着笔了。又因为取胜的原因最终要归于东风,所以诗人将东风置于更重要的位子上。不过,诗人并没有正面描述东风为周瑜取胜发挥了多大作用,而是从反面论述:要是东风没有给周瑜行方便,那么赤壁之战就是另外一个结局,历史走向就会发生改变。接下来,诗人假设了曹军取胜,刘备、孙权联军失败的后果。他没有从政治、军事方面来铺陈直叙,而只是假设了两个闻名于时的美女——孙策的妻子大乔和周瑜的妻子小乔的命运。诗人认为,曹操真成了胜利者,一定会将大乔和小乔掳走,关在铜雀台(位于今河北临漳县境内,古称邺,曹操曾在此修铜雀、金虎、冰井三台),供自己享乐。诗人通过“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形象生动的诗句,以小见大,体现了他在艺术处理上的独特之处。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雾月光笼罩着冷水寒沙,夜晚船停秦淮河靠近酒家。
歌女们哪里懂得亡国之恨,隔着江岸依然高唱《后庭花》。
【评点】
金陵作为六朝古都,曾繁华一时,尤其是秦淮河两岸,更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渐渐成为“纸迷金醉”生活的代名词。杜牧目睹了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途经此地,触景感怀,便写了这首千古名作。本诗通过描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表现了晚唐社会沉溺声色的腐败世风,抒写了诗人对国事日非的关切和忧虑。本诗情感深沉,讥讽深刻。秦淮,即秦淮河,相传为秦始皇开凿用以疏淮水,故名。
首句写景,竭力渲染秦淮河两岸夜色的清淡素雅。烟、水、月、沙,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第二句叙事,点明时间、地点,平淡之中既照应诗题,也引出下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缘由。此句承前说明前面所述景色是夜泊所见,又引起下文,说明诗人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诗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商女唱后庭遗曲所引发的感慨。诗人因“近酒家”而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女,所唱的多为靡靡之音,毫无家国之忧。诗人在此明为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是在批判高官显贵不知忧国忧民,反而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接着,诗人又由“亡国恨”引出了“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故事,影射权贵们的荒淫,可谓鞭辟入里。这两句诗反映了晚唐政治昏暗,手握重权的权贵官僚内心空虚、灵魂腐朽,不思如何治国,只知纸醉金迷地生活,从而表达了以诗人为代表的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的忧虑。《后庭花》,也称《玉树后庭花》,据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当年隋兵南下伐陈,陈朝形势紧急、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仍然纵情享乐,终于亡国做了阶下囚。因此此曲也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在嘲讽“商女”,实际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笑骂那些沉湎歌舞、荒淫昏庸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逝去的历史、颓败的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唐朝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本诗融景、事、情、意于一炉,景为情设,情因景至,语言自然妥帖,构思巧妙严谨,实不愧为千古名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评点】
本诗为月夜怀友之作。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到九年(835年)初,杜牧在淮南(今扬州)节度使牛僧孺幕中做幕僚时,和韩绰相识,当时韩任节度判官。本诗大致作于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是诗人离开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韩绰死后,杜牧还为他写过一首《哭韩绰》,足见两人感情之深。本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也表达了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恋。寓情于景,意境悠远。韩绰:生平不详。判官:唐时节度使、观察使的属官。
诗的前两句回忆江南秋景,点明所怀念故人之背景。第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一幅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潺潺不绝。“隐隐”和“迢迢”两字叠用,既写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也隐约暗示着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思念和眷顾,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那种无法阻隔的思念和祝福。第二句写虽已深秋,可草木未凋,风光依旧,突出了江南之秋的生机勃勃。这与诗人现在所处之地的萧条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如此,诗人才格外眷恋江南的山水,越发怀念远方的友人,这也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后两句诗,诗人化用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点醒寄赠之意。扬州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则是扬州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故称为“二十四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在桥上吹箫而得名。“玉人”,既可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也可比喻风流俊秀的才郎。从末句中“教”字可看出,此处玉人应该指韩绰。诗人本是问候友人现状,却故意用开玩笑的口吻与友人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在何处教女子吹箫游乐。两人相知之深由此可见。
这首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历久不衰。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烛光冷清清照着画屏,手拿轻巧的团扇捕捉流萤。
深夜皇宫的石阶清凉如水,坐看天河上的牛郎织女星。
【评点】
这是一首宫怨诗,描写秋夜一位宫女无聊地用小扇扑萤和深夜不眠卧看天上星星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幽闭深宫的寂寞孤独和难以诉说的满怀心事。本诗意境凄凉。秋夕,指秋夜。诗题一作《七夕》。
前两句,诗人以冷峻轻灵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秋风清冷的夜晚,烛光微弱,画屏幽冷,一个孤独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流萤。首句中一个“冷”字,既点明已到寒秋时节,又写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凄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女主人公生活在一个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气氛低沉,没有亲朋好友,自然也没有爱的包围以及生活的乐趣。诗中的三个意象含义深远:“银烛”,指白蜡烛,以其清冷之色衬托出宫女的孤寂;“小扇”,因秋天到来,天气渐寒而被弃置不用,所以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被冷落的女子;“流萤”,古人有“腐草化萤”之说,而萤火虫总是生于荒僻之地,宫女居住之地竟然有流萤,可见她居所的偏僻,被冷落的境况。
后两句,诗人继续描写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境。“天阶夜色凉如水”一句,比喻君王薄幸。“夜凉如水”说明秋夜寒冷,也暗指君王冷落这个宫女很久了,可是她依旧坐在冰冷的石阶上,仰望牵牛织女星,也许是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事,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和凄惨的现实。在这里,“望星”也暗指宫女在期盼着君王的驾临。“牵牛星、织女星”的意象也值得注意:两星同时象征爱情与离别,不过那离别是能够令人心存希望的离别。这位宫女被冷落许久,也许早就失去了受到宠幸的希望,但她始终热切地等待着,因为这种期待是她生存的唯一意义。诗人在此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深宫怨女在孤寂的岁月中无尽的痛苦与哀伤。其中“坐看”两字,最能表现宫女怅然若失的复杂心情。
全诗用典含蓄,蕴藉丰富,耐人寻味。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落魄江湖常常借酒消愁解闷,江南歌女体态苗条舞姿轻盈。
扬州十年生活犹如一场噩梦,只赢得个歌楼中薄幸的美名。
【评点】
这首诗是诗人追忆当年扬州生活的抒情之作。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九年(835年),诗人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儒的幕府任职,居于扬州。当时他三十出头,风华正茂,颇好宴游。从本诗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来往甚多,诗酒风流,放浪不羁。故日后追忆,大有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唐人绝句精华》云:“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本诗,读来但见其兀傲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
诗的前两句是诗人对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寄人篱下,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陪伴,放浪形骸。次句借用“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这两个典故,描写当时放浪不羁的浪漫生活。楚腰,指美人的细腰。《韩非子·二柄》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指赵飞燕。《飞燕外传》云:“体轻,能为掌上舞。”此处用两个典故,表面看似夸赞女子貌美诱人,但细细品味“落魄”两字就能体会到:诗人不满自己寄人篱下、无所作为的境地,因而追忆往日的放荡生活时,并未感到洋洋自得,反而大有悔之不及之感。最后两句抒发感慨:“十年一觉扬州梦”,是诗人由衷的感叹,看似突兀,实际上是前两句诗的延续和发展。“十年”和“一觉”对比鲜明,愈显诗人感叹之深。而这感叹又完全归结到了“扬州梦”的“梦”字上:昔日放荡不羁、声色犬马的生活,表面上喧嚣浮华,实际上沉闷低俗,是痛苦的回忆,是不堪回首的梦……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情绪。诗人回首悠悠十载,扬州往事如梦般虚无寂寥,最终自己一事无成,只留下“青楼薄倖”的“美名”。“赢得”二字,既是调侃,也是自嘲,更是悔恨,其中心酸苦楚,只有诗人自知。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自己早年放荡生活的进一步否定。然而,诗人的放浪生活,是与他的仕途坎坷有关的,因此,不能将本诗仅解作“忏悔之意”,还应该看到,诗中也有诗人如梦如幻、一事无成的喟叹。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繁华往事如香尘般消散,流水无情花草妄自为春。
东风萧飒鸟在黄昏哀鸣,落花纷纷像那跳楼美人。
【评点】
本诗是吊古抒怀之作,感伤悲凉。诗人以描写金谷园败落荒芜、啼鸟哀怨、落花飘坠的凄凉景色,展现了美女绿珠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绿珠的深切同情和悲悼。金谷园,西晋时石崇所建豪华别墅,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家园,曾经繁荣华丽,盛极一时。后来石家衰落,金谷园也随之荒废。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吊古名作。
前两句,诗人借“香尘”、“流水”,写金谷园的昔日繁华已不再,寓情于景。据王嘉《拾遗记》记载,“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诗人通过“香尘”之事,写出了石崇当年的奢靡生活。“香尘”散去,石崇的财富,金谷园的繁华,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散而去。次句中的“流水无情”既照应了首句,补足繁华已尽之意,又以“草自春”三字构成另外一种诗意:不管世事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这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无尽的兴叹,寓于其中。
后两句,诗人借“东风”、“落花”伤怀,抒发感慨。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末句,诗人将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经发生在此处的绿珠坠楼一事联系在一起,揉成一句,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无尽的追念和怜惜之情!“坠楼”与“落花”本就有相似之处,用作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全诗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将深沉的感慨寓于暮春景色中,并且巧妙地把历史典故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意境深远,抒情凄切哀婉。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杜牧的诗有哪些,杜牧的古诗赏析

admin

|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清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
我愿手持旌麾去湖州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评点】
本诗是诗人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告别长安到吴兴任刺史时所作。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可登临远眺,乃当时一处胜景。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曾祖杜希望为唐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则是中唐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德高望重;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英年早逝。杜牧本人不但文采绝佳,而且颇富政治才能,一心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轻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作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在诗的第一句中,诗人称当时为“清时(政治清明之时)”,因此才华平庸的自己才得以藏拙。其实,唐代武宗、宣宗之时,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激烈,藩镇四起,战乱不断,哪里算得上“清时”。诗人这样写,明显带有讽刺的意味。第二句写自己喜欢如孤云般闲适、如和尚般清净,则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意趣。
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写自己在京城百无聊赖,所以想手持旌麾到吴兴上任(吴兴之北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所以到江海可以理解为去吴兴)。虽然离开京城是自己主动要求的,但临行时,诗人还是有些不舍,第四句便体现了这种心情。不过奇就奇在,诗人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帝王的陵墓,单单望向唐太宗的昭陵,可谓含义深远。唐太宗是大唐帝国的实际缔造者,他文韬武略、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胸怀博大,曾经一手创造了贞观盛世。诗人登乐游原而望昭陵,因目前国势衰微而联想到唐太宗,不仅萌生慨叹大唐辉煌不再的哀伤,更表达了生不逢时、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诗句以登乐游原起兴,写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感伤,难以抑制。
唐代七绝诗中,许多都使用“赋”、“比”的手法,完全使用“兴”或“兴”和“比”同时使用的作品较少。杜牧这首诗则使用了“兴”的手法,可谓“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埋在沙中的断戟还未锈蚀,拿出磨洗能认出是前朝兵器。
若不是东风给周郎提供方便,二乔就会被幽禁在铜雀台里。
【评点】
诗人杜牧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抚今追昔,怀古咏叹,便作本诗。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诗人借观看赤壁遗物断戟追想当年周瑜的成功是由于巧遇东风出于侥幸,不然连二乔都将为曹操所有。这样去看周瑜,是诗人自命不凡的表现,即认为周瑜也不足为范,自己也一样深知兵法,腹藏韬略,只是空有抱负难以施展。本诗构思精巧,含蓄地抒写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激和苦闷。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表达诗人对前朝旧事——赤壁之战的感慨。这件古物是一支折断的铁戟,被埋没在水底泥沙中六百多年,一直没有被腐蚀掉,终于被人发现。经过后人考证,确定了它是赤壁之战的遗物。这件不太起眼的破损兵器使诗人心中不禁涌出了一种“怀古之幽情”,他联想到了汉末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想起了那次决定了三国鼎立之势的重大战役,以及那一战中起了决定作用的人物。
三四句是议论。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主将周瑜凭借火攻,以少胜多,大胜曹军八十万。而火攻能够发挥作用,恰恰是因为战争的关键时刻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场大战的成败缘由,就从获胜者周瑜以及他赖以取胜的东风着笔了。又因为取胜的原因最终要归于东风,所以诗人将东风置于更重要的位子上。不过,诗人并没有正面描述东风为周瑜取胜发挥了多大作用,而是从反面论述:要是东风没有给周瑜行方便,那么赤壁之战就是另外一个结局,历史走向就会发生改变。接下来,诗人假设了曹军取胜,刘备、孙权联军失败的后果。他没有从政治、军事方面来铺陈直叙,而只是假设了两个闻名于时的美女——孙策的妻子大乔和周瑜的妻子小乔的命运。诗人认为,曹操真成了胜利者,一定会将大乔和小乔掳走,关在铜雀台(位于今河北临漳县境内,古称邺,曹操曾在此修铜雀、金虎、冰井三台),供自己享乐。诗人通过“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形象生动的诗句,以小见大,体现了他在艺术处理上的独特之处。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雾月光笼罩着冷水寒沙,夜晚船停秦淮河靠近酒家。
歌女们哪里懂得亡国之恨,隔着江岸依然高唱《后庭花》。
【评点】
金陵作为六朝古都,曾繁华一时,尤其是秦淮河两岸,更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渐渐成为“纸迷金醉”生活的代名词。杜牧目睹了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途经此地,触景感怀,便写了这首千古名作。本诗通过描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表现了晚唐社会沉溺声色的腐败世风,抒写了诗人对国事日非的关切和忧虑。本诗情感深沉,讥讽深刻。秦淮,即秦淮河,相传为秦始皇开凿用以疏淮水,故名。
首句写景,竭力渲染秦淮河两岸夜色的清淡素雅。烟、水、月、沙,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第二句叙事,点明时间、地点,平淡之中既照应诗题,也引出下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缘由。此句承前说明前面所述景色是夜泊所见,又引起下文,说明诗人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诗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商女唱后庭遗曲所引发的感慨。诗人因“近酒家”而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女,所唱的多为靡靡之音,毫无家国之忧。诗人在此明为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是在批判高官显贵不知忧国忧民,反而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接着,诗人又由“亡国恨”引出了“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故事,影射权贵们的荒淫,可谓鞭辟入里。这两句诗反映了晚唐政治昏暗,手握重权的权贵官僚内心空虚、灵魂腐朽,不思如何治国,只知纸醉金迷地生活,从而表达了以诗人为代表的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的忧虑。《后庭花》,也称《玉树后庭花》,据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当年隋兵南下伐陈,陈朝形势紧急、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仍然纵情享乐,终于亡国做了阶下囚。因此此曲也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在嘲讽“商女”,实际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笑骂那些沉湎歌舞、荒淫昏庸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逝去的历史、颓败的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唐朝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本诗融景、事、情、意于一炉,景为情设,情因景至,语言自然妥帖,构思巧妙严谨,实不愧为千古名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评点】
本诗为月夜怀友之作。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到九年(835年)初,杜牧在淮南(今扬州)节度使牛僧孺幕中做幕僚时,和韩绰相识,当时韩任节度判官。本诗大致作于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是诗人离开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韩绰死后,杜牧还为他写过一首《哭韩绰》,足见两人感情之深。本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也表达了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恋。寓情于景,意境悠远。韩绰:生平不详。判官:唐时节度使、观察使的属官。
诗的前两句回忆江南秋景,点明所怀念故人之背景。第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一幅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潺潺不绝。“隐隐”和“迢迢”两字叠用,既写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也隐约暗示着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思念和眷顾,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那种无法阻隔的思念和祝福。第二句写虽已深秋,可草木未凋,风光依旧,突出了江南之秋的生机勃勃。这与诗人现在所处之地的萧条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如此,诗人才格外眷恋江南的山水,越发怀念远方的友人,这也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后两句诗,诗人化用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点醒寄赠之意。扬州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则是扬州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故称为“二十四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在桥上吹箫而得名。“玉人”,既可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也可比喻风流俊秀的才郎。从末句中“教”字可看出,此处玉人应该指韩绰。诗人本是问候友人现状,却故意用开玩笑的口吻与友人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在何处教女子吹箫游乐。两人相知之深由此可见。
这首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历久不衰。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烛光冷清清照着画屏,手拿轻巧的团扇捕捉流萤。
深夜皇宫的石阶清凉如水,坐看天河上的牛郎织女星。
【评点】
这是一首宫怨诗,描写秋夜一位宫女无聊地用小扇扑萤和深夜不眠卧看天上星星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幽闭深宫的寂寞孤独和难以诉说的满怀心事。本诗意境凄凉。秋夕,指秋夜。诗题一作《七夕》。
前两句,诗人以冷峻轻灵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秋风清冷的夜晚,烛光微弱,画屏幽冷,一个孤独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流萤。首句中一个“冷”字,既点明已到寒秋时节,又写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凄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女主人公生活在一个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气氛低沉,没有亲朋好友,自然也没有爱的包围以及生活的乐趣。诗中的三个意象含义深远:“银烛”,指白蜡烛,以其清冷之色衬托出宫女的孤寂;“小扇”,因秋天到来,天气渐寒而被弃置不用,所以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被冷落的女子;“流萤”,古人有“腐草化萤”之说,而萤火虫总是生于荒僻之地,宫女居住之地竟然有流萤,可见她居所的偏僻,被冷落的境况。
后两句,诗人继续描写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境。“天阶夜色凉如水”一句,比喻君王薄幸。“夜凉如水”说明秋夜寒冷,也暗指君王冷落这个宫女很久了,可是她依旧坐在冰冷的石阶上,仰望牵牛织女星,也许是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事,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和凄惨的现实。在这里,“望星”也暗指宫女在期盼着君王的驾临。“牵牛星、织女星”的意象也值得注意:两星同时象征爱情与离别,不过那离别是能够令人心存希望的离别。这位宫女被冷落许久,也许早就失去了受到宠幸的希望,但她始终热切地等待着,因为这种期待是她生存的唯一意义。诗人在此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深宫怨女在孤寂的岁月中无尽的痛苦与哀伤。其中“坐看”两字,最能表现宫女怅然若失的复杂心情。
全诗用典含蓄,蕴藉丰富,耐人寻味。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落魄江湖常常借酒消愁解闷,江南歌女体态苗条舞姿轻盈。
扬州十年生活犹如一场噩梦,只赢得个歌楼中薄幸的美名。
【评点】
这首诗是诗人追忆当年扬州生活的抒情之作。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九年(835年),诗人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儒的幕府任职,居于扬州。当时他三十出头,风华正茂,颇好宴游。从本诗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来往甚多,诗酒风流,放浪不羁。故日后追忆,大有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唐人绝句精华》云:“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本诗,读来但见其兀傲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
诗的前两句是诗人对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寄人篱下,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陪伴,放浪形骸。次句借用“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这两个典故,描写当时放浪不羁的浪漫生活。楚腰,指美人的细腰。《韩非子·二柄》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指赵飞燕。《飞燕外传》云:“体轻,能为掌上舞。”此处用两个典故,表面看似夸赞女子貌美诱人,但细细品味“落魄”两字就能体会到:诗人不满自己寄人篱下、无所作为的境地,因而追忆往日的放荡生活时,并未感到洋洋自得,反而大有悔之不及之感。最后两句抒发感慨:“十年一觉扬州梦”,是诗人由衷的感叹,看似突兀,实际上是前两句诗的延续和发展。“十年”和“一觉”对比鲜明,愈显诗人感叹之深。而这感叹又完全归结到了“扬州梦”的“梦”字上:昔日放荡不羁、声色犬马的生活,表面上喧嚣浮华,实际上沉闷低俗,是痛苦的回忆,是不堪回首的梦……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情绪。诗人回首悠悠十载,扬州往事如梦般虚无寂寥,最终自己一事无成,只留下“青楼薄倖”的“美名”。“赢得”二字,既是调侃,也是自嘲,更是悔恨,其中心酸苦楚,只有诗人自知。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自己早年放荡生活的进一步否定。然而,诗人的放浪生活,是与他的仕途坎坷有关的,因此,不能将本诗仅解作“忏悔之意”,还应该看到,诗中也有诗人如梦如幻、一事无成的喟叹。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繁华往事如香尘般消散,流水无情花草妄自为春。
东风萧飒鸟在黄昏哀鸣,落花纷纷像那跳楼美人。
【评点】
本诗是吊古抒怀之作,感伤悲凉。诗人以描写金谷园败落荒芜、啼鸟哀怨、落花飘坠的凄凉景色,展现了美女绿珠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绿珠的深切同情和悲悼。金谷园,西晋时石崇所建豪华别墅,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家园,曾经繁荣华丽,盛极一时。后来石家衰落,金谷园也随之荒废。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吊古名作。
前两句,诗人借“香尘”、“流水”,写金谷园的昔日繁华已不再,寓情于景。据王嘉《拾遗记》记载,“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诗人通过“香尘”之事,写出了石崇当年的奢靡生活。“香尘”散去,石崇的财富,金谷园的繁华,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散而去。次句中的“流水无情”既照应了首句,补足繁华已尽之意,又以“草自春”三字构成另外一种诗意:不管世事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这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无尽的兴叹,寓于其中。
后两句,诗人借“东风”、“落花”伤怀,抒发感慨。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末句,诗人将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经发生在此处的绿珠坠楼一事联系在一起,揉成一句,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无尽的追念和怜惜之情!“坠楼”与“落花”本就有相似之处,用作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全诗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将深沉的感慨寓于暮春景色中,并且巧妙地把历史典故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意境深远,抒情凄切哀婉。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