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14牧原股份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admin888
|002714牧原股份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一、我先说说我为啥关注牧原股份这只股票
说实话,我最早听说“牧原股份”这四个字,还是在朋友聊猪肉价格的时候。那会儿猪肉贵得离谱,一斤排骨快赶上工资涨幅了,大家开玩笑说“吃不起肉了”。然后有人就提了一句:“你要是早买点牧原股份的股票,现在可能都不用上班了。”我当时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公司到底啥来头?怎么跟猪肉扯上关系了?于是我就开始查资料,慢慢对这家公司有了点了解。
后来我发现,原来牧原股份不是卖猪肉的超市,也不是做火腿肠的,它是国内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之一。听起来好像挺土的,养猪嘛,谁不会?但真要规模化、现代化地养,还得靠科技和管理。牧原就是这么一家把养猪做成高科技产业的公司。它的全名叫“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是002714,在深交所上市。这几年,它在资本市场上一直挺受关注的,尤其是猪周期波动大的时候,股价也跟着上上下下,看得人心惊肉跳。
二、牧原股份到底是干啥的?简单说说它的主营业务
你要是问我牧原股份是干啥的,我会告诉你:它主要就是养猪,而且是大规模、全产业链地养。从种猪繁殖、仔猪培育,到育肥出栏,再到屠宰加工,它都自己搞。很多人以为它只是个养殖场,其实没那么简单。它有自己的饲料厂,自己研发饲料配方;有自己的兽医团队,搞疫病防控;甚至还有智能化猪舍,用物联网监控温度、湿度、通风这些指标。
我看过他们公司的宣传片,一个猪舍里几千头猪,每头都有耳标,系统能自动记录它的生长数据。你说这还是传统养猪吗?早就不是了。他们还搞“楼房养猪”,一栋十几层的大楼里养几十万头猪,听着像科幻片,但人家真就这么干了。这种模式节省土地,提高效率,也更容易控制生物安全风险。
除了养猪,他们也在拓展屠宰和肉制品业务。毕竟光卖活猪利润不稳定,价格受市场影响太大。所以他们开始建屠宰场,往下游延伸,想把产业链打通。不过目前这块业务占比还不大,主要收入还是来自生猪销售。
三、牧原股份属于什么概念股?市场上怎么给它贴标签?
说到概念,我觉得这是炒股的人最喜欢琢磨的事儿。牧原股份在A股里被归为几个热门概念,比如“农业养殖”、“猪肉概念”、“乡村振兴”、“消费升级”等等。但最核心的标签,肯定是“猪周期概念股”。
你可能听说过“猪周期”这个词,简单说就是猪肉价格每隔几年就会经历一次涨跌循环。当猪少的时候,猪肉贵,养殖户就拼命扩产;等猪多了,供大于求,价格又跌下去,很多人亏钱退出;然后猪又变少了,价格再涨……就这样来回折腾。而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它的业绩和股价就跟这个周期绑得特别紧。
另外,它也被看作是“农业科技股”的代表。虽然名字听着土,但它确实在用科技手段提升养殖效率。比如他们自主研发的智能饲喂系统,能根据猪的体重、阶段精准投料,减少浪费。还有他们的环保处理系统,能把猪粪转化成沼气或有机肥,既环保又能创收。
还有一些投资者觉得它是“高成长性企业”,毕竟过去几年扩张速度很快,产能翻了好几倍。当然,也有人担心它扩张太快,会不会带来债务压力或者管理问题。总之,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资本市场上的标签还挺多的。
四、猪周期到底是个啥?它对牧原股份有啥影响?
我刚开始研究这只股票的时候,最搞不懂的就是“猪周期”。听起来挺玄乎,其实原理很简单。就像前面说的,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当猪肉价格高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养猪,因为赚钱;结果养的人多了,猪越来越多,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就开始下跌;价格一跌,很多人就不养了,猪又变少了,价格又回升……周而复始。
这个周期一般持续3到4年,有时候长一点,有时候短一点。比如2019年非洲猪瘟之后,全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猪肉价格飙升到历史高位,那时候牧原股份赚得盆满钵满,净利润暴涨好几倍。但到了2021年下半年,猪价开始回落,2022年更是进入深度亏损期,很多养殖户扛不住,直接清栏退出。
牧原股份作为头部企业,抗风险能力比小散户强,但它也没法完全避开周期的影响。你看它的财报就能发现,利润波动特别大。行情好的时候,一年赚上百亿;行情差的时候,可能亏几十亿。所以投资这类股票, Timing(时机)特别重要。你要是赶在猪价见顶的时候进去,很可能就被套住了;反过来,要是能在行业低谷时布局,等到周期回暖,说不定就有不错的回报。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牧原也在想办法平滑这种周期波动。比如加大屠宰和食品加工的投入,减少对活猪销售的依赖;再比如通过成本控制和技术升级,把养殖成本压到行业最低水平,这样即使在低价时期也能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五、牧原股份的基本面怎么样?我们来拆开看看
讲基本面,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营收、利润、成本、负债、现金流,还有管理层。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数据,不像技术分析那样看图说话。
先说营收。牧原这几年营收增长挺猛的。我记得2020年才五六百亿,到2022年已经突破千亿了。这说明它的出栏量在持续增加,市场占有率也在提升。虽然猪价有波动,但靠着规模效应,总收入还是往上走的。
再看利润。这个就有点起伏了。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是高光时刻,一头猪能赚上千块,全年净利超过300亿。但2022年和2023年就不一样了,猪价低迷,饲料成本又高,导致连续两个年度亏损。尤其是2023年,年报显示亏损超过百亿,这对投资者来说冲击不小。
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亏钱,它的毛利率其实在行业内还是相对领先的。为什么?因为它把养殖成本控制得很好。据公开数据,牧原的商品猪完全成本一度做到每公斤14元左右,比很多同行低2到3元。别小看这几块钱,一头猪按120公斤算,就能省三四百块。全国出栏几千万头,加起来就是巨大的成本优势。
再说负债。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牧原这些年扩张太快,建了很多猪场,买了大量种猪,资金需求大,所以负债率一直不低。2023年底,它的资产负债率接近60%,在行业中算是偏高的。短期借款也不少,流动性压力确实存在。不过它融资渠道还算通畅,发债、定增都能拿到钱,暂时还没出现偿债危机。
现金流方面,经营性现金流在盈利年份很充沛,但在亏损年份就变成负的了。这很正常,养猪本来就是重资产、高投入的行业。关键是要看它有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来熬过寒冬。
最后说说管理层。董事长秦英林是业内有名的“养猪大王”,白手起家,从一个小养殖场做到上市公司龙头,经历挺传奇的。他一直强调“自繁自养”模式,也就是所有环节都自己掌控,不外包。这种模式前期投入大,但长期来看质量可控、防疫能力强。他的风格偏稳健,不太喜欢盲目多元化,这点我觉得挺加分的。
六、技术分析怎么看?K线图里藏着啥信号?
好了,说完基本面,咱们换个角度,来看看技术面。我知道有些人特别信这个,每天盯着K线图看红绿柱子,研究均线、MACD、RSI这些指标。我也试着学过一阵子,虽然不能说精通,但也看出点门道。
先看牧原股份的长期走势。从2014年上市到现在,整体是向上的,中间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最猛的一波是2019到2020年,股价从十几块一路冲到近130元,翻了将近十倍。那会儿正好赶上非洲猪瘟+猪价暴涨,市场情绪极度乐观。但之后就开始回调,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以后,随着猪价下跌,股价也一路阴跌,最低跌到四五十块。
最近一年多,股价在50到80之间震荡。我观察了一下,有几个关键位置值得注意:一个是60元附近,多次试探都没有效跌破,像是有支撑;另一个是80元以上,每次冲高都被打下来,说明上方压力不小。
再看成交量。在股价上涨过程中,成交量有时放大,有时缩量,说明市场分歧比较大。没有形成一致看涨的态势。而在下跌时,偶尔会出现放量杀跌,可能是机构在减仓。
技术指标方面,MACD在2023年底出现过底背离信号——就是股价创新低,但MACD没创新低,暗示下跌动能减弱。随后有一波反弹。不过今年上半年又回到震荡区间,DIFF和DEA在零轴下方反复纠缠,说明趋势不明朗。
RSI(相对强弱指数)大部分时间在40到60之间波动,属于中性区域,既不算超买也不算超卖。只有在极端行情下才会冲到80以上或跌破20。
均线系统上,目前股价在60日均线附近徘徊,120日和250日均线则在更下方。如果未来能站稳60日线并向上突破,可能会打开上行空间;反之,若跌破,则可能继续探底。
当然啦,技术分析这东西,见仁见智。有人觉得图形预示着即将反转,有人认为还在磨底阶段。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善之前,单纯靠技术信号操作风险不小。毕竟这只股票受行业周期影响太大,消息面一有风吹草动,股价立马反应。
七、行业前景咋样?未来猪肉市场还会好吗?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琢磨。你说现在人都吃得越来越健康了,素食主义、植物肉这些新概念也出来了,猪肉是不是要被淘汰了?其实不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均每年消费猪肉还是在30公斤左右,虽然比十年前略有下降,但总量依然巨大。猪肉在中国饮食结构里的地位,短期内很难被替代。
而且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居民收入提高,大家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其实在上升。比如黑猪肉、土猪肉、冷鲜肉这些高端产品越来越受欢迎。牧原也在推自己的品牌肉,想从“卖猪”转向“卖肉”,提升附加值。
从供给端看,非洲猪瘟之后,整个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以前是千家万户散养,现在大型养殖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像牧原、温氏、新希望这些龙头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正在逐步整合中小散户。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会更偏向于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另外,政策层面也在支持现代化养殖。比如鼓励环保达标、推动种养结合、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这些对牧原这样的公司是有利的。
不过挑战也不少。首先是疫病风险,非洲猪瘟还没彻底根除,一旦爆发,损失巨大。其次是饲料成本,玉米、豆粕价格波动会影响养殖利润。还有环保压力,养猪会产生大量粪污,处理不好容易被处罚。
总体来看,我觉得猪肉行业不会消失,但会变得更集中、更高效。谁能控制好成本、管得住疫情、走得稳扩张节奏,谁就能在下一轮周期中胜出。
八、牧原股份的竞争优势在哪?它凭啥能当老大?
你说全国养猪的企业那么多,为啥牧原能做成最大?我觉得它有几个别人不容易复制的优势。
第一个是“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大多数养殖企业要么只做种猪,要么外包育肥,而牧原是从种猪到出栏全程自己搞。好处是全过程可控,防疫做得好,品质稳定。特别是在非洲猪瘟背景下,这种封闭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个是成本控制能力。前面说了,它的养殖成本是行业最低梯队之一。这得益于几个方面:一是自有饲料厂,原料采购有议价权;二是智能化设备降低了人工成本;三是多年积累的育种技术和饲养经验,提高了饲料转化率。
第三个是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养猪是重资产行业,建一个现代化猪场动辄几亿甚至十几亿。牧原这些年通过IPO、发债、定增等方式融了不少钱,支撑了快速扩张。虽然负债高,但只要现金流不断,就能持续投入。
第四个是创始人秦英林的专注。他几十年就干一件事——养猪。不像有些企业老板到处跨界,今天搞房地产,明天玩新能源。他的团队也很稳定,核心管理层基本没怎么换过,执行力强。
当然,也有短板。比如屠宰和食品端起步晚,品牌影响力不如双汇、雨润这些老牌肉制品企业;再比如过度依赖生猪销售,抗周期能力还不够强。
但总的来说,它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九、现在这个位置,牧原股份算便宜还是贵?
这个问题我问过好几个朋友,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现在还在亏损,股价肯定便宜!”也有人说:“估值看着低,但业绩还在往下走,小心价值陷阱。”
那到底怎么判断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
首先是市盈率(PE)。由于2023年亏损,静态市盈率是负的,没法参考。动态市盈率要看未来预期。如果明年猪价回暖,公司扭亏为盈,按预期盈利算,当前股价对应的PE可能在15到20倍之间。放在整个消费板块看,不算特别贵;但如果对比历史水平,处于中等偏低位置。
其次是市净率(PB)。截至2023年底,牧原的每股净资产大概在15元左右,股价在60上下,PB大约4倍。这个比率在过去几年里算是比较低的区间。历史上它最高PB超过10倍,最低跌破过3倍。所以从资产角度看,目前不算高估。
再看市销率(PS)。营收千亿级别,市值两三千亿,PS大概在2到3之间。相比一些高增长科技股,这数字不高;但考虑到它是周期性行业,已经算合理范围。
还有一个指标叫“头均市值”,也就是每头生猪对应的市值。这个在养殖股里常用。比如某家公司市值1000亿,年出栏5000万头,那头均市值就是200元。牧原目前头均市值大概在150-200元之间,跟温氏、新希望差不多,略低于某些小型企业。
综合来看,估值层面并没有明显泡沫,但也谈不上极度低估。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待未来的猪周期。如果你相信行业即将触底反弹,那现在可能是布局时机;如果你觉得产能过剩还要持续一阵,那可能还得再等等。
十、散户投资牧原股份要注意些啥?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毕竟这不是买瓶酱油那么简单,动辄几万十几万投进去,心里难免打鼓。
首先我觉得,得明白这只股票的属性——它是典型的周期股。这意味着你不能用成长股的逻辑去长期持有。比如你买茅台,可以五年十年不动,但牧原不行。它的业绩和股价跟着猪周期走,高潮过后必有低谷,低谷之后也可能迎来高潮。所以 timing 很重要,买得太早可能要熬很久,买得太晚可能刚进场就开始跌。
其次,信息跟踪要勤快。你要关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存栏数据、能繁母猪数量、猪粮比这些指标。这些都会影响未来半年到一年的供需格局。还有公司公告,比如月度销售简报,里面会公布出栏量、均价、收入等数据,都是重要参考。
第三,别一把梭哈。周期股波动大,最好分批建仓,避免一次性买在高点。设置止损和止盈也很有必要,毕竟没人能准确预测拐点。
第四,别光看股价,得多维度分析。比如同样是亏损,是因为行业普遍低迷,还是公司自身出了问题?如果是前者,可能只是暂时困难;如果是后者,比如管理混乱、疫病失控、债务违约,那就得警惕了。
最后,心态要稳。我见过不少人,猪价一涨就兴奋得睡不着,天天盼着涨停;一跌就慌得赶紧割肉,结果割在底部。投资这种股票,真得有点“反人性”的定力。
十一、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说了这么多,我自己对牧原股份的理解也更深了一些。它不是那种稳稳当当分红的蓝筹股,也不是一夜暴富的题材股,而是一家有着强大运营能力、身处强周期行业的龙头企业。
它的优势很明显:规模大、成本低、模式独特、管理层专注。但挑战也同样突出:周期波动剧烈、负债偏高、下游布局尚浅、外部风险多。
它的股价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周期的位置。你现在买入,等于是在赌下一个上涨周期的到来。至于这个周期什么时候启动,谁都说不准。有人说是2024年底,有人说是2025年,也有人认为还要再等两年。
所以我个人觉得,研究这只股票,与其问“值不值得买”,不如先搞清楚:“我现在能不能承受它的波动?”“我有没有耐心等到周期反转?”“我对这个行业了解多少?”
毕竟,投资最终拼的不是谁消息灵通,而是认知和耐心。
相关自问自答
Q:牧原股份是国企吗?
A:不是,它是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是秦英林和钱瑛夫妇,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背景,但在治理结构上已经比较规范。
Q:牧原股份的猪卖给谁?
A:主要是卖给屠宰企业和批发商,也有部分通过自营渠道进入商超或电商平台。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做C端零售。
Q:为什么牧原股份亏损还能维持运营?
A:因为它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和现金储备,同时资产规模大,银行授信充足。只要不停贷,就能继续运转。
Q:牧原股份和其他养猪企业比有啥不同?
A:最大的不同是“自繁自养”模式,全程自主控制。而温氏等企业更多采用“公司+农户”合作模式。
Q:猪肉价格什么时候能涨起来?
A:这要看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通常能繁母猪减少后约10个月,生猪供应才会收紧,价格才可能回升。
Q:牧原股份有分红吗?
A:有的,但不稳定。盈利年份会分红,亏损年份通常不分红。近几年因业绩波动大,分红比例有所下降。
Q:现在适合抄底吗?
A: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抄底成功需要判断准确且有足够耐心。建议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
Q:牧原股份会破产吗?
A:从目前情况看,可能性很低。它是行业龙头,资源调配能力强,政府也会重视其稳定作用。
Q:它有没有海外业务?
A:目前几乎没有。它的业务全部集中在国内,海外市场尚未涉足。
Q:未来它会转型做别的吗?
A:短期内应该不会。公司战略仍聚焦在生猪养殖及产业链延伸,比如屠宰和食品加工,暂无跨行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