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689远大智能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admin888
|002689远大智能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一、先说说我为啥会关注这只股
其实吧,我一开始也没太注意002689远大智能这只股票。你知道的,现在A股几千只股票摆在那儿,每天都有热点轮动,今天新能源涨,明天AI冲,后天又来个机器人概念,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有一次我在刷财经新闻的时候,突然看到“远大智能”这个名字跳出来,还带着“电梯+机器人”的标签,我就有点好奇了——这公司到底是干啥的?怎么名字听着像搞房地产的,结果又跟智能制造扯上关系?
于是我就开始查资料,翻公告,看研报,慢慢对这家公司有了点了解。说实话,它不算那种天天上热搜的大热门股,市值也不算特别高,但它确实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高端制造和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它的业务方向还挺有意思的。
所以今天呢,我就想用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角度,聊聊我对远大智能这只股票的看法。不吹不黑,就是实话实说,分享一下我的观察和思考。
二、远大智能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说到远大智能,全名叫远大智能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89,总部在沈阳。你可能一听“远大”俩字,第一反应是那个做空气净化器的远大集团,但其实不是一回事儿,别搞混了。
这家公司最早是做电梯起家的,主业是电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不过这些年他们也在转型,往智能制造方向走,尤其是搞了个叫“智能机器人”的子公司,主打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这些产品。所以你现在去看它的业务结构,已经不只是传统电梯公司了,而是把自己定位成“智能装备+电梯+服务”三位一体的企业。
我觉得这点挺关键的。因为如果它还是纯粹靠卖电梯吃饭,那在房地产下行的大环境下,日子肯定不好过。但现在它说自己在布局智能制造,这就给了市场一些想象空间。毕竟“机器人”、“自动化”、“工业4.0”这些词,听起来就很有科技感,容易让人产生期待。
当然啦,我也知道,很多公司都喜欢给自己贴高科技标签,实际落地能力怎么样,还得打个问号。所以我后面也会仔细看看它的业绩到底撑不撑得起这个“智能”两个字。
三、它的主营业务到底有哪些?
咱们来掰扯掰扯它的业务构成。根据年报和公开资料,远大智能目前主要有三大块业务:
第一块是电梯及相关产品,这是它的老本行。包括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这些,主要面向房地产项目、公共设施、商业地产等客户。这块业务收入占比还是最大的,大概能占到总营收的七成左右。
第二块是智能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这部分是近几年重点发展的方向,产品包括码垛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还有一些定制化的自动化产线解决方案。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说实话,这块业务规模还不大,营收占比也就10%出头,而且利润波动也比较大。
第三块是维保和服务类业务。比如电梯安装、维修、保养这些后续服务。这块虽然单笔收入不高,但胜在稳定,属于“细水长流”型的生意。随着存量电梯越来越多,未来这块的增长潜力可能还不错。
总体来看,它现在的状态就像是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努力转型。主业还在靠电梯撑着,但也在尝试往智能制造赛道挤。这种转型能不能成功,我觉得还得看时间和执行力。
四、它涉及哪些热门概念?
现在炒股的人都喜欢看“概念”,毕竟有概念才容易炒起来。那远大智能都沾上了哪些概念呢?我查了一下,还真不少。
首先是“机器人概念”。因为它有机器人子公司,产品也确实属于工业机器人范畴,所以在各种机器人概念股名单里经常能看到它的名字。特别是在2023年到2024年这段时间,机器人板块热度上升,它也被资金偶尔炒作过几波。
其次是“智能制造”和“工业4.0”。这两个概念比较宽泛,但只要是搞自动化、智能装备的公司,基本都能往上靠。远大智能说自己致力于打造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自然也就被归入这类题材。
再就是“东北振兴”概念。它总部在沈阳,属于东北地区企业,而国家这几年一直在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以有时候政策利好出台时,它也会被当作区域概念股被关注一下。
还有人把它划进“专精特新”企业行列,因为它旗下有些子公司拿到了省级或市级的“专精特新”称号。虽然不是国家级的“小巨人”,但也算是加分项。
最后,有些人还会把它和“智慧城市”、“楼宇智能化”联系起来,毕竟电梯本身就是建筑智能化的一部分,加上它也在推智慧电梯管理系统,所以也算沾边。
总的来说,它的概念不算特别突出,但胜在“多而不精”,多个标签叠加起来,至少在市场上不会完全被忽视。
五、它的行业地位怎么样?
讲真,如果单看电梯行业,远大智能在国内的地位只能算二线偏下。一线品牌是谁?肯定是奥的斯、通力、日立、三菱这些外资巨头,还有国内的上海机电、康力电梯、快意电梯这些。远大智能的市场份额不算高,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也不如那些头部企业。
尤其是在高端电梯市场,它的竞争力相对弱一些。更多是在中低端市场拼价格、抢订单。你说它有没有技术?有,但它不像某些龙头企业那样有特别强的研发壁垒或者品牌溢价。
至于在机器人领域,它的体量就更小了。国内做工业机器人的大厂像埃斯顿、新松机器人、拓斯达这些,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出货量都比它强得多。远大智能的机器人业务更像是“配套补充”,还没形成独立的品牌影响力。
所以从行业地位来看,它既不是龙头,也不是黑马,属于那种“有一定基础,但还没打出名堂”的中间梯队企业。这种位置其实挺尴尬的——上有压力,下有竞争,想突围不容易。
六、它的财务状况如何?
接下来我们得看看它的“家底”怎么样,也就是基本面里的财务数据。这部分我看了它最近三年的年报,整体感觉是:不差,但也不亮眼。
先看营收。2021年营收大概是15亿左右,2022年降到13亿多,2023年又回升到接近14亿。说明它的主营业务还是有一定韧性,虽然受房地产影响有所下滑,但没出现断崖式下跌。
净利润方面就有点波动了。2021年盈利不到5000万,2022年直接亏损了将近8000万,到了2023年又扭亏为盈,赚了3000多万。你看这曲线,就跟坐过山车似的。亏损的原因主要是计提坏账、原材料涨价、项目延期这些因素叠加导致的。
毛利率的话,电梯业务大概在25%-30%之间,机器人业务低一些,大概15%-20%,整体加权下来差不多23%左右。这个水平在制造业里不算高,但也还能接受。
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50%上下,不算太高,说明财务杠杆控制得还可以,没有过度负债的风险。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都处于安全区间,短期偿债能力没问题。
研发投入方面,每年大概投入营收的4%-5%,不算特别高,但在同级别企业里也算正常水平。毕竟它不是那种纯技术驱动型公司,更多还是以工程应用为主。
总体来说,它的财务状况属于“稳健但缺乏爆发力”的类型。没有暴雷风险,但也看不到高速增长的迹象。
七、它的股东结构有什么特点?
股东结构这块我也看了看。前十大股东里,第一大股东是远大铝业集团,持股比例超过30%,属于绝对控股。这家公司其实是它的母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一对夫妻,算是典型的家族企业模式。
其他股东大多是机构投资者,比如一些基金、社保账户、券商资管产品等等,但持股比例都不高,加起来也就10%左右。说明机构对它的关注度一般,没有形成明显的抱团趋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高管团队有不少人持有公司股份,股权激励也有做过几次。这对管理层稳定性是个正面信号,至少利益是绑定的。
不过家族控股也有弊端,比如决策可能不够透明,战略方向容易受实控人个人偏好影响。而且一旦家族内部出现问题,比如继承纠纷之类的,对公司治理会有冲击。虽然目前没看到这方面的问题,但长期来看是个潜在风险点。
八、它的经营面临哪些挑战?
说实话,远大智能面临的挑战还真不少。
首先是房地产行业的拖累。电梯业务严重依赖地产项目,而现在新房开工量持续下滑,很多房企资金紧张,导致订单减少、回款变慢。这对它的现金流是个不小的压力。
其次,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电梯行业已经是红海,价格战打得厉害,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而它又不像大品牌那样有品牌护城河,只能靠性价比去拼,这条路越走越难。
再者,机器人业务虽然有前景,但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它在这方面起步晚,技术积累不如头部企业,客户资源也有限,短期内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还有就是人才问题。智能制造需要大量高端研发人员,但沈阳这样的城市在吸引顶尖人才方面相比一线城市还是有差距。它能不能留住核心技术人员,也是个疑问。
最后,转型本身就有风险。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涉及到组织架构调整、管理模式变革、技术研发投入等多个层面。稍有不慎,就会两头落空——老业务没保住,新业务也没做起来。
所以你看,它每一步都不轻松。
九、它有没有什么优势和机会?
当然啦,也不能光说困难,它还是有一些优势和机会的。
第一个优势是“先发客户资源”。它做了这么多年电梯,积累了不少地产商、物业公司、政府项目的合作关系。这些客户资源是可以复用的,比如你可以先给人家装电梯,然后再推销智能维保系统,甚至后续接入自动化改造服务,形成业务协同。
第二个机会是“存量市场”。中国现在电梯保有量已经超过千万台,而且每年还在增长。这么多电梯都需要定期维护、更新换代,甚至是智能化升级。这块“后市场”蛋糕其实不小,只要服务做得好,完全可以做成可持续的生意。
第三个机会是政策支持。国家现在鼓励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建筑、智慧城市,这些都跟它的业务有一定关联。比如节能电梯、智慧楼宇系统,都是符合政策导向的方向。只要能拿到相关资质或参与示范项目,就有望获得补贴或优先采购机会。
第四个是“国产替代”趋势。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国外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国内企业正在加速追赶。如果远大智能能在某些细分场景(比如码垛、搬运)做出差异化产品,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
最后一个可能是“并购整合”的机会。它资本平台已经有了,如果有合适的标的,通过外延式扩张快速提升技术实力或市场份额,也是一种可行路径。
所以总的来说,它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
十、技术面上怎么看这只股?
好了,前面聊的都是基本面,现在咱们来看看技术面。毕竟很多人炒股更关心股价走势。
先看周线图。002689远大智能这几年的走势整体偏弱,长期处于震荡下行通道中。最高点出现在2015年牛市期间,那时候炒次新股,一度冲到七八块钱,后来一路阴跌,最低到过2块左右。
2023年下半年开始,有过一波反弹,从2.8元涨到4.5元附近,涨幅不小,但之后又回落整理。目前价格在3.5元上下徘徊,成交量时大时小,没有特别明显的主力资金持续介入迹象。
从均线系统看,长期均线(比如年线)一直是压制作用,股价多次尝试突破都没成功。短期均线倒是偶尔金叉,但持续性不强,往往是拉一波就回调。
MACD指标在零轴下方运行时间较长,说明整体趋势偏空。虽然中间有过红柱放大,但很快又缩回去,显示上涨动能不足。
RSI相对强弱指标经常在40-60之间波动,属于中性区域,既不算超买也不算超卖,说明市场情绪比较平淡。
布林带来看,股价多数时间在中轨和下轨之间运行,偶尔触及上轨就被打回来,说明上方抛压较重。
综合来看,技术形态上它属于典型的“弱势震荡市”,缺乏明确的趋势方向。没有明显的底部反转信号,也没有加速下跌的风险,属于那种“鸡肋”类型的走势——涨吧涨不动,跌吧也跌不深。
当然啦,不排除某天突然来个消息刺激,比如签了个大单、中标重大项目、或者被纳入某个指数,可能会引发短线炒作。但这种行情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追高容易被套。
十一、估值水平合理吗?
说到估值,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目前它的市盈率(TTM)大概在30倍左右,看起来不算贵,但如果考虑到它过去几年净利润波动大,甚至有过亏损,这个PE其实参考意义有限。
更合理的可能是看市净率(PB)。它的每股净资产大概在2.5元左右,现价3.5元,PB大约1.4倍。这个水平在制造业里算是偏低的,尤其是对比一些动辄3-5倍PB的智能制造类公司。
但话说回来,低估值也有低估值的道理。市场给它这么低的溢价,本质上是对它成长性的怀疑。你盈利能力不稳定,行业前景又不明朗,凭什么给我高估值?
所以我认为,它的估值目前处于“合理偏低”的区间。不能说被严重低估,毕竟质地不算特别优秀;但也谈不上高估,至少没有泡沫。
如果你是一个看重安全边际的投资者,可能会觉得这个价格还算可以接受;但如果你追求高成长、高弹性,那它可能不太符合你的胃口。
十二、它未来的前景怎么样?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前景这东西,谁都说不准。
乐观一点看,如果它能稳住电梯基本盘,同时把机器人业务真正做起来,借助政策东风和产业升级的机会,未来是有希望走出困境的。特别是如果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形成技术优势,比如特种机器人、智能维保系统,说不定能打开新局面。
悲观一点看,如果房地产继续低迷,电梯业务持续萎缩,而新业务又迟迟无法放量,那它很可能会长期陷入“低增长、低利润”的泥潭,股价也就跟着横盘阴跌。
中间路线呢,就是维持现状——不温不火,每年勉强盈利,靠服务业务撑着现金流,机器人小步慢跑,慢慢积累经验和技术。这种情况下,它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小市值制造企业,不会有太大惊喜,也不会轻易倒闭。
所以我个人觉得,它的前景取决于两个关键变量:一个是宏观经济和房地产的恢复情况,另一个是它自身转型的决心和执行效率。
这两点都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对它的未来,我持“谨慎观望”态度。
十三、散户适合投资它吗?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
对于散户来说,投资任何一只股票,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风格和信息获取渠道。
如果你是那种喜欢炒短线、追热点的人,那远大智能偶尔可能会有一些交易性机会。比如哪天机器人板块集体上涨,它作为概念股也可能被带动一下。但这种行情持续性不强,追进去容易站岗。
如果你是价值投资者,讲究长期持有、看重基本面稳定,那它的业绩波动性和行业依赖度可能让你睡不好觉。毕竟净利润忽上忽下,谁也不知道明年会不会又亏损。
如果你是做波段操作的,那它的技术图形缺乏明显趋势,箱体震荡久了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而且它的流动性一般,日均成交额也就几千万,大资金进出不方便,小散户倒是还好。
信息披露方面,它该发的公告都会发,没有明显违规记录,算是合规经营的企业。
所以综合来看,它不属于那种特别适合散户“闭眼买”的标的。你要投它,就得花时间研究它的业务进展、财报变化、行业动态,否则很容易踩坑。
当然,也不是说就不能碰,只是要清楚自己图的是什么。
十四、和其他同类公司比怎么样?
我顺手拿它跟几家同行做了个简单对比。
比如康力电梯,同样是做电梯+机器人的,但康力的机器人业务起步更早,子公司“康力机器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口碑,产品也更成熟。而且它的财务表现更稳定,净利润连续多年正增长,市值也比远大智能高出不少。
再比如快意电梯,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华南地区有较强的区域优势,客户粘性不错,近几年海外拓展也做得挺好。
还有像森赫股份、莱茵生物这些,虽然业务侧重不同,但都在寻找差异化出路。
相比之下,远大智能的亮点不够突出,既没有明显的区域优势,也没有过硬的技术壁垒,品牌影响力也一般。可以说是在同质化竞争中挣扎的一员。
当然,它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在智能维保系统的探索上走得比较早,有些试点项目做得还不错。但这离形成核心竞争力还有距离。
所以横向一对比,你会发现它并没有太多超越同行的地方。
十五、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捋一捋思路。
远大智能这家公司,本质上是一家处于转型期的传统制造企业。它有历史积累,有一定的技术和客户基础,也在努力向智能制造靠拢。但它面临的挑战也不少,行业环境不利,竞争激烈,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盈利能力不稳定。
从基本面看,它不算差,但也不出色;从技术面看,走势偏弱,缺乏趋势性机会;从概念上看,沾了些热点,但不够纯粹;从估值看,不算贵,但也没便宜到让人眼前一亮。
它就像一个中等生,成绩不上不下,老师不会特别关注,同学也不会太在意。你想指望它考第一名很难,但说它会挂科也不至于。
所以对我来说,它不是一个非买不可的标的,也不是一个必须回避的对象。它更适合那些愿意花时间跟踪、对制造业有一定理解、能接受慢节奏发展的投资者。
如果你正好在研究智能制造方向的中小市值公司,那它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样本;但如果你想要的是爆发式增长或者确定性强的价值股,那它可能不太合适。
总之,它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平凡但真实,有挣扎也有希望。
相关自问自答
Q:远大智能是国企吗?
A:不是,它是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是自然人,属于家族控股企业。
Q:它的机器人业务真的赚钱吗?
A:目前来看,这块业务营收占比小,利润贡献有限,还在投入阶段,谈不上大规模盈利。
Q:为什么它的股价一直涨不起来?
A:可能是因为业绩增长乏力、行业景气度不高、缺乏强劲催化剂,市场关注度较低。
Q:它有没有海外业务?
A:有,但规模不大,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出口占比不高。
Q:它和新松机器人有关系吗?
A:没有直接关系。新松机器人隶属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而远大智能是独立上市公司。
Q:它有没有被ST的风险?
A:截至目前,没有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财务状况尚属正常。
Q:它的电梯质量怎么样?
A:公开投诉信息不多,属于中规中矩水平,未见大规模质量问题曝光。
Q:它未来有可能被借壳上市吗?
A:理论上存在可能性,但目前没有相关迹象,且监管趋严,借壳难度较大。
Q:它有没有参与过重大工程项目?
A:有,曾为部分地铁站、医院、学校等公共项目提供电梯设备,但多为区域性项目。
Q:它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哪些方向?
A:主要集中在智能电梯控制系统、机器人运动算法、自动化集成方案等方面。
(全文约7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