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股票 > 财经资讯 > 财经

601997贵阳银行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2025-10-23 15:54:19 来源:本站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ROE网在线: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ROE网在线客服

一、先聊聊这只股票,601997贵阳银行,你听说过吗?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601997”这个代码的时候,还真没反应过来是哪家公司。后来一查,哦,原来是贵阳银行啊。这名字一听就挺接地气的,地方性银行嘛,总部在贵州贵阳,主要业务也是围绕着贵州省内的存贷款、金融服务这些展开的。你说它像工行、建行那种全国性的大银行吧,那肯定不是,但它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地头蛇”了,尤其在贵州的金融圈里,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其实很多人对地方银行股的关注度并不高,总觉得它们规模小、增长慢、波动也不大。但你要说完全没兴趣吧,又不对。毕竟银行股嘛,分红稳定,估值低,有时候还能蹭上区域经济发展的东风。所以像贵阳银行这种,虽然不是什么热门股,但时不时也会有人翻出来看看,尤其是那些喜欢研究中小盘股、或者关注区域经济变化的投资者。

二、概念这块儿,它到底算不算有“故事”可讲?

说到“概念”,现在炒股的人特别喜欢听故事。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这些,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可贵阳银行呢?它属于银行板块,传统行业,听起来好像没啥新意。但你要细琢磨,它也不是完全没有概念支撑。

首先,它是“区域性银行”的代表之一。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提“支持中小银行发展”,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鼓励地方金融机构服务本地实体经济。贵阳银行正好卡在这个点上——扎根贵州,服务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政策面上,多少能沾点光。

首先,它是“区域性银行”的代表之一。这几

其次,贵州这些年经济发展挺快的,尤其是大数据产业搞得风生水起,贵阳还被称为“中国数谷”。虽然贵阳银行本身不是科技公司,但它作为本地金融主力,肯定会参与到这些产业的融资、结算、信贷支持中去。换句话说,它算是搭上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的顺风车。

再者,银行股普遍有个“高股息”的标签。贵阳银行这几年分红还算稳定,股息率在同类银行里也不算低。对于一些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这就成了一个吸引点。虽然不能指望它暴涨,但每年拿点分红,图个安心,也未尝不可。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概念都比较“温和”,不像某些题材股那样能炒出天际。你要是指望它因为某个突发利好就连续涨停,那可能要失望了。它的逻辑更偏向于“慢慢来,稳着走”。

三、前景怎么样?未来有没有想象空间?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琢磨过一阵子。前景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看它未来的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咱们分开来看。

先说成长性。贵阳银行作为一家城商行,它的扩张空间其实挺受限的。毕竟银行业监管严,跨省设分支不容易,主要客户群还是集中在贵州省内。而贵州的整体经济体量在全国排不上号,人口也不多,这意味着它的市场天花板相对较低。你想让它像沿海地区的银行那样快速扩张,难度不小。

但换个角度看,贵州这几年确实在发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也在推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贵阳银行作为本地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自然有机会参与其中。特别是政府项目、地方国企的贷款业务,往往是这类银行的“基本盘”。

另外,数字化转型也是个机会。现在很多银行都在搞手机银行、线上信贷、智能风控这些东西。贵阳银行这几年也在推自己的金融科技平台,虽然技术实力比不上大行,但在本地化服务上还是有优势的。比如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黔农云”之类的平台,反响还不错。如果能在普惠金融这块做出特色,说不定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另外,数字化转型也是个机会。现在很多银行

再说抗风险能力。银行最怕什么?坏账啊。一旦不良贷款率飙升,利润立马就被吃掉一大块。贵阳银行这几年的资产质量整体还算可控,不良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拨备覆盖率也处于合理区间。当然,比起国有大行动辄百分之三四的拨备覆盖率,它还是略显紧张一点,但也没到危险的地步。

不过你也得注意,贵州毕竟是欠发达地区,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大,加上前几年房地产调控的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始终存在。尤其是对公业务里涉及地产、建筑类的贷款,万一出现集中违约,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总的来说,贵阳银行的前景谈不上多么辉煌,但也算不上悲观。它更像是一个“守成者”——守住本地市场,稳步发展,不求大起大落,只求平稳前行。如果你期待的是爆发式增长,那它可能不太适合你;但如果你能接受慢节奏的成长,那它的稳定性反而是一种优点。

四、个股分析: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喜欢把每只股票当成一个人来看待。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有的聪明,有的踏实。那贵阳银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觉得它像个“老实本分的中年人”。工作勤恳,收入稳定,家庭责任扛得住,但从不冒险跳槽或创业。你让他去干个体户?他不敢。你让他投资股票?他宁愿存定期。这种性格的人,你不能说他没用,相反,在风雨来临时,他往往是家里最靠得住的那个。

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营收和利润增长都不快,但每年都正增长;资产规模逐年扩大,但速度不惊人;ROE(净资产收益率)长期在8%-10%之间徘徊,不算高,但也别指望它突然跌到负数。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23年年报显示,贵阳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60亿元,同比增长不到3%;归母净利润接近60亿元,同比增长约4.5%。这个增速放在整个A股市场里,绝对是“拖后腿”的水平。但你要知道,这是在宏观经济承压、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成绩,已经算是不错了。

它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传统的利息净收入,占比超过70%,中间业务收入(比如手续费、理财等)占比偏低。这也说明它的盈利模式还不够多元化,抗周期能力弱一些。一旦进入降息通道,净息差收窄,利润就会受到直接影响。

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它的贷款主要集中于公司类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零售业务占比不算高。这意味着它的客户黏性可能不如那些主打消费金融的银行。不过好处是,对公业务中的不少客户是地方政府平台或国企,信用等级相对较高,违约风险较小。

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3年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约为8.7%,虽然符合监管要求,但离“宽裕”还有距离。这也限制了它未来的放贷能力和扩张速度。毕竟银行是杠杆经营,资本金不够,想多赚钱也难。

总体来看,贵阳银行就像一个体力一般但意志坚定的长跑选手。他跑不快,但能坚持到最后。你不觉得他惊艳,但他也不会轻易掉队。

五、技术分析:它的走势像不像一只“温吞水”?

说到技术分析,我就得打开K线图好好瞅瞅了。说实话,看了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这走势太“佛系”了。

你看它的日线图,近几年基本上就在5元到8元之间来回震荡。涨的时候磨磨唧唧,跌的时候也不慌不忙。偶尔有点消息刺激,比如年报发布、分红预案公布,股价会小幅冲高一下,但很快又回到原来的轨道。根本不像某些题材股那样,一根阳线直接起飞。

从均线系统看,长期均线(比如60日、120日)几乎是走平的,短期均线经常上下交叉,但缺乏持续的方向性。这说明市场对它的看法分歧不大,既没有强烈的看涨情绪,也没有恐慌性抛售。

成交量方面更是清淡得可以。平时一天成交额也就两三亿元,换手率常常低于1%。这种流动性水平,在大盘股里算是偏低的。你要是想大笔买入或卖出,可能会有点麻烦,毕竟买卖盘挂单不多,容易影响价格。

再看看MACD指标,长期处于零轴附近徘徊,红绿柱子短小无力,典型的“无趋势”状态。RSI也总是在40-60之间晃荡,既不到超买区,也不到超卖区,完全是“健康但无聊”的表现。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它在2022年底到2023年初有过一波相对明显的上涨,股价从5.3元左右一度冲到7.8元。那段时间主要是市场预期银行板块估值修复,加上贵州当地的一些基建项目落地,带动了情绪回暖。但好景不长,随着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股价又慢慢回落。

所以从技术面来看,贵阳银行几乎没有明显的趋势信号。它更适合做波段操作的人盯着,而不是追涨杀跌的短线客。如果你想在里面赚快钱,恐怕会失望;但如果你愿意耐心持有,等待某个催化剂出现,或许也能等到一点惊喜。

六、基本面分析:它的“家底”厚不厚?

接下来咱们深入一点,扒一扒它的基本面。毕竟炒股不能光看图形,还得看它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首先是盈利能力。前面说了,ROE在8%-10%之间,这个数字在银行业里属于中下游水平。国有大行一般能维持在10%以上,招商银行这样的优质股份行甚至能到15%以上。相比之下,贵阳银行确实差了一截。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净息差偏低,以及运营效率不够高。

净息差是什么?简单说就是银行赚利息的钱有多厚。贵阳银行近几年的净息差大概在1.8%左右,比行业平均水平略低。这跟它的客户结构有关——贷款利率上不去,存款成本又下不来,两头挤压,利润空间就被压缩了。

成本收入比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2023年数据显示,贵阳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约为35%,也就是说每赚100块钱收入,要花掉35块的成本。这个比例不算低,说明它的管理效率还有提升空间。相比之下,一些先进的银行已经能把这个比例控制在30%以内。

资产质量方面,前面提到了不良率约2%,看起来还可以,但你要结合区域经济背景来看。贵州虽然是西部增长较快的省份之一,但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型和基建类,抗周期能力弱。一旦经济下行,这些行业的还款能力就会受影响。而且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备受关注,而贵阳银行有不少贷款投向了城投平台,这部分的风险需要持续跟踪。

拨备覆盖率目前在200%左右,意味着它为每一笔不良贷款都准备了两倍的“备用金”。这个水平算是达标了,但不算充裕。万一未来不良率上升,拨备就要大量消耗,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资本充足率方面,如前所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7%,刚刚踩在监管红线之上。这意味着它未来如果想扩大信贷投放,要么通过利润留存积累资本,要么就得考虑再融资,比如发可转债或定增。但这两种方式都会对股价产生一定压力。

最后说说股东结构。贵阳银行的前几大股东主要是贵州省内的国资平台,比如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贵州乌江能源集团等。这种股权结构的好处是稳定性强,不容易发生控制权变更;但缺点是市场化程度可能不足,决策效率有时会受到影响。

最后说说股东结构。贵阳银行的前几大股东主

综合来看,贵阳银行的基本面属于“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硬伤,但也缺乏亮眼的亮点。它是一家正常经营、合规运作的地方银行,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在盈利能力、成长潜力和运营效率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七、和其他银行比,它有什么不一样?

有人问我:“同样是银行股,为啥要关注贵阳银行?它跟别的城商行有啥区别?”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我也认真对比了一下。

先拿它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这些东部地区的城商行比。那差距就明显了。宁波银行的ROE常年在15%以上,不良率不到1%,信息化程度高,零售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而贵阳银行无论从盈利水平、资产质量还是业务创新上,都差了好几个档次。这不是贬低它,而是客观事实。

先拿它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这些东部地区的

再跟其他中西部城商行比,比如成都银行、西安银行,情况就好一些。成都银行这几年得益于四川经济的活跃,尤其是成都的城市吸引力,业绩增长明显更快,股价表现也更强。西安银行则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也有不错的区域红利。相比之下,贵阳银行所在的贵州,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还是小了些,支撑力有限。

但它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比如说,它的客户关系更贴近本地,决策链条短,在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且贵州正在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贵阳银行在这方面也有一些试点项目,比如支持生态农业、林业碳汇融资等,算是找到了一些差异化路径。

另外,它的估值一直偏低。市盈率常年在4-6倍之间,市净率甚至跌破1倍,也就是“破净”状态。这说明市场对它的定价是比较保守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低估。当然,低估不一定代表马上会涨,也可能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所以总结一下,贵阳银行在同类银行中不算突出,但也不算垫底。它有自己的生存逻辑和发展节奏,只是节奏慢了点,声音小了点。

所以总结一下,贵阳银行在同类银行中不算突

八、散户适不适合关注它?

这个问题我经常被朋友问到。他们总想知道:“像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要不要看看这只股票?”

我的回答通常是:可以看,但别抱太大期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贵阳银行这类股票,本质上更适合那些有耐心、能承受低波动、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你要是天天盯着盘口,希望今天买明天涨,那它肯定不适合你。它的节奏太慢,消息太少,热点也不多,很容易让你失去兴趣。

但如果你是那种愿意花时间研究财报、关注区域经济变化、喜欢“捡便宜”的价值型投资者,那它倒是可以列入观察名单。毕竟价格摆在那儿,估值低,分红尚可,风险也没有明显暴露。

不过你也得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银行股看似安全,但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比如经济大幅下滑、地产泡沫破裂、地方债务危机爆发,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这类区域性银行。它们的缓冲垫没那么厚,抵御冲击的能力也弱一些。

所以我建议,如果你真感兴趣,不妨先小额配置一点,然后持续跟踪它的季报、年报,看看资产质量有没有恶化,盈利能力有没有改善,管理层有没有新动作。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听别人说“这只股便宜”就一头扎进去。

九、最后聊聊,它值不值得长期拿着?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有人觉得银行股就应该长期持有,吃分红;也有人认为它们成长性太差,迟早被淘汰。

在我看来,贵阳银行能不能长期拿,关键看你图什么。

如果你图的是高分红+低估值+低波动,那它可以作为一个组合里的“压舱石”。就像家里放点黄金一样,不一定天天涨,但关键时刻能稳住心态。

但如果你图的是资本增值、股价翻倍、财富自由,那对不起,它大概率会让你失望。它的成长路径决定了它很难成为“黑马”。

而且你还得考虑时间成本。十年后回头看,也许它的净利润翻了一倍,但股价可能还在原地踏步。因为市场给它的估值一直不高,除非有一天它真的实现了转型突破,否则很难摆脱“低价股”的标签。

所以我的态度很明确:它可以是你投资组合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全部。

就像吃饭一样,你可以吃米饭,但不能顿顿只吃米饭。贵阳银行就像是那一碗白米饭——管饱,但不够香。你需要搭配点肉、蔬菜、汤,才能营养均衡。

十、自问自答环节:关于贵阳银行,你还想知道啥?

Q:贵阳银行是国企吗?
A:严格来说,它是一家地方性上市商业银行,控股股东是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属于国有控股企业,所以具有国企背景。

Q:它的分红怎么样?值得为了分红买它吗?
A:近几年分红比例还算稳定,股息率在4%-5%左右,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但是否值得为分红买入,取决于你对风险和流动性的考量。

Q:它的分红怎么样?值得为了分红买它吗?

Q:它有没有可能被合并或重组?
A:目前没有公开信息表明会有此类计划。不过近年来中小银行整合趋势明显,未来是否存在区域银行合并的可能性,还需关注政策动向。

Q:它的手机银行好用吗?
A:根据一些用户反馈,功能基本齐全,能满足日常转账、理财、贷款需求,但在界面设计和智能化服务上,跟一线大行相比还有差距。

Q:为什么它的股价一直涨不起来?
A: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对区域性银行成长性的担忧、净息差收窄的压力、资产质量问题的顾虑,以及整体银行板块估值偏低等。

Q:它和贵州茅台有关系吗?
A:没有直接关系。一个是银行金融机构,一个是白酒生产企业,虽然都在贵州,但行业完全不同,业务毫无交集。

Q:它涉足金融科技了吗?
A:有在布局,比如推出了自己的线上服务平台,尝试大数据风控和智能客服,但整体技术水平和应用深度还有待提升。

Q:它涉足金融科技了吗?
A:有在布局

Q:它的贷款主要投向哪些行业?
A: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领域,其中对公业务占比较大。

Q:外资持有它的股票吗?
A:有少量外资通过沪港通等渠道持股,但比例不高,说明国际投资者对它的关注度相对有限。

Q:它会不会发行可转债或进行定增?
A: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未来资本补充压力加大,可能会选择再融资工具,具体需关注公司公告。


说实话,写完这篇,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啰嗦。但没办法,贵阳银行就是这样一只股票——你不深入聊,会觉得它平淡无奇;你真聊起来,又发现它藏着不少细节。它不是明星,也不是弃儿,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努力活着的企业。而投资,有时候不就是在这一个个普通人里,寻找那个“也许会变好”的可能性吗?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601997贵阳银行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ROE网 |财经

601997贵阳银行股票,概念,前景,怎么样,个股分析,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admin888

|

一、先聊聊这只股票,601997贵阳银行,你听说过吗?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601997”这个代码的时候,还真没反应过来是哪家公司。后来一查,哦,原来是贵阳银行啊。这名字一听就挺接地气的,地方性银行嘛,总部在贵州贵阳,主要业务也是围绕着贵州省内的存贷款、金融服务这些展开的。你说它像工行、建行那种全国性的大银行吧,那肯定不是,但它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地头蛇”了,尤其在贵州的金融圈里,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其实很多人对地方银行股的关注度并不高,总觉得它们规模小、增长慢、波动也不大。但你要说完全没兴趣吧,又不对。毕竟银行股嘛,分红稳定,估值低,有时候还能蹭上区域经济发展的东风。所以像贵阳银行这种,虽然不是什么热门股,但时不时也会有人翻出来看看,尤其是那些喜欢研究中小盘股、或者关注区域经济变化的投资者。

二、概念这块儿,它到底算不算有“故事”可讲?

说到“概念”,现在炒股的人特别喜欢听故事。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这些,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可贵阳银行呢?它属于银行板块,传统行业,听起来好像没啥新意。但你要细琢磨,它也不是完全没有概念支撑。

首先,它是“区域性银行”的代表之一。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提“支持中小银行发展”,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鼓励地方金融机构服务本地实体经济。贵阳银行正好卡在这个点上——扎根贵州,服务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政策面上,多少能沾点光。

首先,它是“区域性银行”的代表之一。这几

其次,贵州这些年经济发展挺快的,尤其是大数据产业搞得风生水起,贵阳还被称为“中国数谷”。虽然贵阳银行本身不是科技公司,但它作为本地金融主力,肯定会参与到这些产业的融资、结算、信贷支持中去。换句话说,它算是搭上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的顺风车。

再者,银行股普遍有个“高股息”的标签。贵阳银行这几年分红还算稳定,股息率在同类银行里也不算低。对于一些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这就成了一个吸引点。虽然不能指望它暴涨,但每年拿点分红,图个安心,也未尝不可。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概念都比较“温和”,不像某些题材股那样能炒出天际。你要是指望它因为某个突发利好就连续涨停,那可能要失望了。它的逻辑更偏向于“慢慢来,稳着走”。

三、前景怎么样?未来有没有想象空间?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琢磨过一阵子。前景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看它未来的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咱们分开来看。

先说成长性。贵阳银行作为一家城商行,它的扩张空间其实挺受限的。毕竟银行业监管严,跨省设分支不容易,主要客户群还是集中在贵州省内。而贵州的整体经济体量在全国排不上号,人口也不多,这意味着它的市场天花板相对较低。你想让它像沿海地区的银行那样快速扩张,难度不小。

但换个角度看,贵州这几年确实在发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也在推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贵阳银行作为本地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自然有机会参与其中。特别是政府项目、地方国企的贷款业务,往往是这类银行的“基本盘”。

另外,数字化转型也是个机会。现在很多银行都在搞手机银行、线上信贷、智能风控这些东西。贵阳银行这几年也在推自己的金融科技平台,虽然技术实力比不上大行,但在本地化服务上还是有优势的。比如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黔农云”之类的平台,反响还不错。如果能在普惠金融这块做出特色,说不定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另外,数字化转型也是个机会。现在很多银行

再说抗风险能力。银行最怕什么?坏账啊。一旦不良贷款率飙升,利润立马就被吃掉一大块。贵阳银行这几年的资产质量整体还算可控,不良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拨备覆盖率也处于合理区间。当然,比起国有大行动辄百分之三四的拨备覆盖率,它还是略显紧张一点,但也没到危险的地步。

不过你也得注意,贵州毕竟是欠发达地区,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大,加上前几年房地产调控的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始终存在。尤其是对公业务里涉及地产、建筑类的贷款,万一出现集中违约,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总的来说,贵阳银行的前景谈不上多么辉煌,但也算不上悲观。它更像是一个“守成者”——守住本地市场,稳步发展,不求大起大落,只求平稳前行。如果你期待的是爆发式增长,那它可能不太适合你;但如果你能接受慢节奏的成长,那它的稳定性反而是一种优点。

四、个股分析: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喜欢把每只股票当成一个人来看待。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有的聪明,有的踏实。那贵阳银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觉得它像个“老实本分的中年人”。工作勤恳,收入稳定,家庭责任扛得住,但从不冒险跳槽或创业。你让他去干个体户?他不敢。你让他投资股票?他宁愿存定期。这种性格的人,你不能说他没用,相反,在风雨来临时,他往往是家里最靠得住的那个。

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营收和利润增长都不快,但每年都正增长;资产规模逐年扩大,但速度不惊人;ROE(净资产收益率)长期在8%-10%之间徘徊,不算高,但也别指望它突然跌到负数。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23年年报显示,贵阳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60亿元,同比增长不到3%;归母净利润接近60亿元,同比增长约4.5%。这个增速放在整个A股市场里,绝对是“拖后腿”的水平。但你要知道,这是在宏观经济承压、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成绩,已经算是不错了。

它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传统的利息净收入,占比超过70%,中间业务收入(比如手续费、理财等)占比偏低。这也说明它的盈利模式还不够多元化,抗周期能力弱一些。一旦进入降息通道,净息差收窄,利润就会受到直接影响。

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它的贷款主要集中于公司类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零售业务占比不算高。这意味着它的客户黏性可能不如那些主打消费金融的银行。不过好处是,对公业务中的不少客户是地方政府平台或国企,信用等级相对较高,违约风险较小。

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3年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约为8.7%,虽然符合监管要求,但离“宽裕”还有距离。这也限制了它未来的放贷能力和扩张速度。毕竟银行是杠杆经营,资本金不够,想多赚钱也难。

总体来看,贵阳银行就像一个体力一般但意志坚定的长跑选手。他跑不快,但能坚持到最后。你不觉得他惊艳,但他也不会轻易掉队。

五、技术分析:它的走势像不像一只“温吞水”?

说到技术分析,我就得打开K线图好好瞅瞅了。说实话,看了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这走势太“佛系”了。

你看它的日线图,近几年基本上就在5元到8元之间来回震荡。涨的时候磨磨唧唧,跌的时候也不慌不忙。偶尔有点消息刺激,比如年报发布、分红预案公布,股价会小幅冲高一下,但很快又回到原来的轨道。根本不像某些题材股那样,一根阳线直接起飞。

从均线系统看,长期均线(比如60日、120日)几乎是走平的,短期均线经常上下交叉,但缺乏持续的方向性。这说明市场对它的看法分歧不大,既没有强烈的看涨情绪,也没有恐慌性抛售。

成交量方面更是清淡得可以。平时一天成交额也就两三亿元,换手率常常低于1%。这种流动性水平,在大盘股里算是偏低的。你要是想大笔买入或卖出,可能会有点麻烦,毕竟买卖盘挂单不多,容易影响价格。

再看看MACD指标,长期处于零轴附近徘徊,红绿柱子短小无力,典型的“无趋势”状态。RSI也总是在40-60之间晃荡,既不到超买区,也不到超卖区,完全是“健康但无聊”的表现。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它在2022年底到2023年初有过一波相对明显的上涨,股价从5.3元左右一度冲到7.8元。那段时间主要是市场预期银行板块估值修复,加上贵州当地的一些基建项目落地,带动了情绪回暖。但好景不长,随着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股价又慢慢回落。

所以从技术面来看,贵阳银行几乎没有明显的趋势信号。它更适合做波段操作的人盯着,而不是追涨杀跌的短线客。如果你想在里面赚快钱,恐怕会失望;但如果你愿意耐心持有,等待某个催化剂出现,或许也能等到一点惊喜。

六、基本面分析:它的“家底”厚不厚?

接下来咱们深入一点,扒一扒它的基本面。毕竟炒股不能光看图形,还得看它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首先是盈利能力。前面说了,ROE在8%-10%之间,这个数字在银行业里属于中下游水平。国有大行一般能维持在10%以上,招商银行这样的优质股份行甚至能到15%以上。相比之下,贵阳银行确实差了一截。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净息差偏低,以及运营效率不够高。

净息差是什么?简单说就是银行赚利息的钱有多厚。贵阳银行近几年的净息差大概在1.8%左右,比行业平均水平略低。这跟它的客户结构有关——贷款利率上不去,存款成本又下不来,两头挤压,利润空间就被压缩了。

成本收入比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2023年数据显示,贵阳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约为35%,也就是说每赚100块钱收入,要花掉35块的成本。这个比例不算低,说明它的管理效率还有提升空间。相比之下,一些先进的银行已经能把这个比例控制在30%以内。

资产质量方面,前面提到了不良率约2%,看起来还可以,但你要结合区域经济背景来看。贵州虽然是西部增长较快的省份之一,但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型和基建类,抗周期能力弱。一旦经济下行,这些行业的还款能力就会受影响。而且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备受关注,而贵阳银行有不少贷款投向了城投平台,这部分的风险需要持续跟踪。

拨备覆盖率目前在200%左右,意味着它为每一笔不良贷款都准备了两倍的“备用金”。这个水平算是达标了,但不算充裕。万一未来不良率上升,拨备就要大量消耗,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资本充足率方面,如前所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7%,刚刚踩在监管红线之上。这意味着它未来如果想扩大信贷投放,要么通过利润留存积累资本,要么就得考虑再融资,比如发可转债或定增。但这两种方式都会对股价产生一定压力。

最后说说股东结构。贵阳银行的前几大股东主要是贵州省内的国资平台,比如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贵州乌江能源集团等。这种股权结构的好处是稳定性强,不容易发生控制权变更;但缺点是市场化程度可能不足,决策效率有时会受到影响。

最后说说股东结构。贵阳银行的前几大股东主

综合来看,贵阳银行的基本面属于“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硬伤,但也缺乏亮眼的亮点。它是一家正常经营、合规运作的地方银行,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在盈利能力、成长潜力和运营效率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七、和其他银行比,它有什么不一样?

有人问我:“同样是银行股,为啥要关注贵阳银行?它跟别的城商行有啥区别?”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我也认真对比了一下。

先拿它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这些东部地区的城商行比。那差距就明显了。宁波银行的ROE常年在15%以上,不良率不到1%,信息化程度高,零售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而贵阳银行无论从盈利水平、资产质量还是业务创新上,都差了好几个档次。这不是贬低它,而是客观事实。

先拿它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这些东部地区的

再跟其他中西部城商行比,比如成都银行、西安银行,情况就好一些。成都银行这几年得益于四川经济的活跃,尤其是成都的城市吸引力,业绩增长明显更快,股价表现也更强。西安银行则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也有不错的区域红利。相比之下,贵阳银行所在的贵州,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还是小了些,支撑力有限。

但它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比如说,它的客户关系更贴近本地,决策链条短,在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且贵州正在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贵阳银行在这方面也有一些试点项目,比如支持生态农业、林业碳汇融资等,算是找到了一些差异化路径。

另外,它的估值一直偏低。市盈率常年在4-6倍之间,市净率甚至跌破1倍,也就是“破净”状态。这说明市场对它的定价是比较保守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低估。当然,低估不一定代表马上会涨,也可能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所以总结一下,贵阳银行在同类银行中不算突出,但也不算垫底。它有自己的生存逻辑和发展节奏,只是节奏慢了点,声音小了点。

所以总结一下,贵阳银行在同类银行中不算突

八、散户适不适合关注它?

这个问题我经常被朋友问到。他们总想知道:“像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要不要看看这只股票?”

我的回答通常是:可以看,但别抱太大期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贵阳银行这类股票,本质上更适合那些有耐心、能承受低波动、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你要是天天盯着盘口,希望今天买明天涨,那它肯定不适合你。它的节奏太慢,消息太少,热点也不多,很容易让你失去兴趣。

但如果你是那种愿意花时间研究财报、关注区域经济变化、喜欢“捡便宜”的价值型投资者,那它倒是可以列入观察名单。毕竟价格摆在那儿,估值低,分红尚可,风险也没有明显暴露。

不过你也得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银行股看似安全,但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比如经济大幅下滑、地产泡沫破裂、地方债务危机爆发,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这类区域性银行。它们的缓冲垫没那么厚,抵御冲击的能力也弱一些。

所以我建议,如果你真感兴趣,不妨先小额配置一点,然后持续跟踪它的季报、年报,看看资产质量有没有恶化,盈利能力有没有改善,管理层有没有新动作。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听别人说“这只股便宜”就一头扎进去。

九、最后聊聊,它值不值得长期拿着?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有人觉得银行股就应该长期持有,吃分红;也有人认为它们成长性太差,迟早被淘汰。

在我看来,贵阳银行能不能长期拿,关键看你图什么。

如果你图的是高分红+低估值+低波动,那它可以作为一个组合里的“压舱石”。就像家里放点黄金一样,不一定天天涨,但关键时刻能稳住心态。

但如果你图的是资本增值、股价翻倍、财富自由,那对不起,它大概率会让你失望。它的成长路径决定了它很难成为“黑马”。

而且你还得考虑时间成本。十年后回头看,也许它的净利润翻了一倍,但股价可能还在原地踏步。因为市场给它的估值一直不高,除非有一天它真的实现了转型突破,否则很难摆脱“低价股”的标签。

所以我的态度很明确:它可以是你投资组合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全部。

就像吃饭一样,你可以吃米饭,但不能顿顿只吃米饭。贵阳银行就像是那一碗白米饭——管饱,但不够香。你需要搭配点肉、蔬菜、汤,才能营养均衡。

十、自问自答环节:关于贵阳银行,你还想知道啥?

Q:贵阳银行是国企吗?
A:严格来说,它是一家地方性上市商业银行,控股股东是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属于国有控股企业,所以具有国企背景。

Q:它的分红怎么样?值得为了分红买它吗?
A:近几年分红比例还算稳定,股息率在4%-5%左右,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但是否值得为分红买入,取决于你对风险和流动性的考量。

Q:它的分红怎么样?值得为了分红买它吗?

Q:它有没有可能被合并或重组?
A:目前没有公开信息表明会有此类计划。不过近年来中小银行整合趋势明显,未来是否存在区域银行合并的可能性,还需关注政策动向。

Q:它的手机银行好用吗?
A:根据一些用户反馈,功能基本齐全,能满足日常转账、理财、贷款需求,但在界面设计和智能化服务上,跟一线大行相比还有差距。

Q:为什么它的股价一直涨不起来?
A: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对区域性银行成长性的担忧、净息差收窄的压力、资产质量问题的顾虑,以及整体银行板块估值偏低等。

Q:它和贵州茅台有关系吗?
A:没有直接关系。一个是银行金融机构,一个是白酒生产企业,虽然都在贵州,但行业完全不同,业务毫无交集。

Q:它涉足金融科技了吗?
A:有在布局,比如推出了自己的线上服务平台,尝试大数据风控和智能客服,但整体技术水平和应用深度还有待提升。

Q:它涉足金融科技了吗?
A:有在布局

Q:它的贷款主要投向哪些行业?
A: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领域,其中对公业务占比较大。

Q:外资持有它的股票吗?
A:有少量外资通过沪港通等渠道持股,但比例不高,说明国际投资者对它的关注度相对有限。

Q:它会不会发行可转债或进行定增?
A: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未来资本补充压力加大,可能会选择再融资工具,具体需关注公司公告。


说实话,写完这篇,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啰嗦。但没办法,贵阳银行就是这样一只股票——你不深入聊,会觉得它平淡无奇;你真聊起来,又发现它藏着不少细节。它不是明星,也不是弃儿,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努力活着的企业。而投资,有时候不就是在这一个个普通人里,寻找那个“也许会变好”的可能性吗?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