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沙滩财经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诗词 > 名家 > 正文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五言古诗

2022-07-19 19:57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沙滩财经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沙滩财经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沙滩财经网在线客服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悲伤地离开亲爱的朋友,船儿漂漂驶入茫茫烟雾。
乘船回归的是洛阳游子,闻钟声回望广陵的绿树。
今天在这里我和你分别,不知以后还在何处相遇。
人生在世就像浪中小舟,不论顺流逆流怎能停住。
【评点】
本诗为诗人写给友人的留别诗。诗人登州离去,看小舟在江上飘摇,忽生世事无常、命运无法自主的无奈之感。诗人寓情于景,描写眼前景,表达意中情,揭示世间理,抒写离别的惆怅忧伤,慨叹世事多变人生多艰。全诗用语看似平淡,实则内蕴深厚,意境凄婉悲凉。初发,启程。扬子,扬子江,即长江。元大,姓元,排行老大,生平不详。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省称。
开篇“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两句,写诗人启程离开,透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三、四句写诗人坐船离去。“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正是本诗中最著名闻名的佳句。诗人与友人分别,心情十分难过,但船儿最终还是出发了。船儿在烟雾中飘荡,诗人仍不停回头看着广陵城,城外的树林越来越模糊不清。正在这时,忽然又传来在广陵时经常听到的寺庙钟声。诗人不得不离去而又不舍与友人离别的矛盾心情,同响钟的悠扬余音、城外模糊的树色交织融合在一起。在这两句中,诗人没有写动情之语,而是通过形象来抒发感情,让形象的魅力感动读者。“残钟广陵树”五个字的感情色彩极其浓烈。接下来,“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四句,一是述说两人分别后不容易再相逢;一是诗人自我开解、宽慰:世间之事就像波涛中的行船,不是被水带走,就是在风浪中打旋,由不得你停下来。诗人恰是用行船不定,来譬喻世间之事的顺逆很难由自己做主。这样写,不仅是开解自己,也是宽慰友人。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今天郡斋里显得凄清寒冷,忽然想起全椒山中的隐者。
也许你此刻还在山中砍柴,归来之后好煮饭做菜充饥。
我想带着一瓢酒登门拜访,风雨夜让你得到一点慰藉。
空旷的山谷到处落叶飘飞,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评点】
本诗为风雨夕寄赠山中友人之作。诗人由郡斋秋冷想到山中道士生活清苦,于是对道士致以问候,表达了对道士的真挚关心,也反映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本诗乍一看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句,却有如一潭秋水,冷且清,颇具陶渊明的诗风,一直被誉为韦诗中的佳作。有人认为它“一片神行”,有人则说是“化工笔”,可见对它评价之高。全椒,即今安徽全椒。
本诗的题目为《寄全椒山中道士》。既是“寄”,自然会表露出诗人对山中道士的思念之情。然而思念仅是表面意思,此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需用心体味。
全诗的核心在于一个“冷”字,诗中所流露出的也恰是这一“冷”字。第一句写的就是郡斋气候之冷,更是写诗人心中之冷。随后,诗人因这两种冷而忽然忆起山中道士。山中道士在如此寒冷的时节去涧底砍柴,砍柴回来却是“煮白石”。他在山里潜心修炼,生活却如此清苦。诗人思念他,想将一瓢酒送过去,好让他在这清冷的风雨之夜,获得一丝友情的慰藉。可是诗人又想到:道士都是行踪不定的人,今日或许在这块岩石边住下来,明日可能又迁至别处某个洞穴去了。更何况秋天到了,漫山都是落叶,连路都很难找,他的足印自然也被落叶掩盖住了,那么该去哪里找寻这个闲云野鹤般的人呢?本诗尽管用语平淡,却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各种跳荡和反复。一开篇,是因郡斋之冷而忆起山中道士,然后想送酒去抚慰他,最后又觉得可能找不到他而无奈慨叹,而最终诗人心中的寂寥也无法消除。
上述复杂的情愫,诗人皆是通过情感与形象的配合来体现的。从“今朝郡斋冷”两句,可见诗人在郡斋中的寂寥;而“束荆薪”、“煮白石”是山中道士的活动形象;“欲持”和“远慰”又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落叶空山”则是秋风萧瑟、漫山落叶、杳无人迹的深山形象。上述情感与形象联系起来,就构成了韵味悠长的意境,非常耐人玩味。本诗看起来是写景,展现出一片清冷、疏落、幽远的景致,但启发人想象的其实是看似平淡、实则深厚而诚挚的情感。诗人如此用笔,让人产生“一片神行”之感。全诗在清冷、疏落中可见空旷,在平淡中可见深厚和诚挚。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五言古诗

admin

|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悲伤地离开亲爱的朋友,船儿漂漂驶入茫茫烟雾。
乘船回归的是洛阳游子,闻钟声回望广陵的绿树。
今天在这里我和你分别,不知以后还在何处相遇。
人生在世就像浪中小舟,不论顺流逆流怎能停住。
【评点】
本诗为诗人写给友人的留别诗。诗人登州离去,看小舟在江上飘摇,忽生世事无常、命运无法自主的无奈之感。诗人寓情于景,描写眼前景,表达意中情,揭示世间理,抒写离别的惆怅忧伤,慨叹世事多变人生多艰。全诗用语看似平淡,实则内蕴深厚,意境凄婉悲凉。初发,启程。扬子,扬子江,即长江。元大,姓元,排行老大,生平不详。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省称。
开篇“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两句,写诗人启程离开,透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三、四句写诗人坐船离去。“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正是本诗中最著名闻名的佳句。诗人与友人分别,心情十分难过,但船儿最终还是出发了。船儿在烟雾中飘荡,诗人仍不停回头看着广陵城,城外的树林越来越模糊不清。正在这时,忽然又传来在广陵时经常听到的寺庙钟声。诗人不得不离去而又不舍与友人离别的矛盾心情,同响钟的悠扬余音、城外模糊的树色交织融合在一起。在这两句中,诗人没有写动情之语,而是通过形象来抒发感情,让形象的魅力感动读者。“残钟广陵树”五个字的感情色彩极其浓烈。接下来,“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四句,一是述说两人分别后不容易再相逢;一是诗人自我开解、宽慰:世间之事就像波涛中的行船,不是被水带走,就是在风浪中打旋,由不得你停下来。诗人恰是用行船不定,来譬喻世间之事的顺逆很难由自己做主。这样写,不仅是开解自己,也是宽慰友人。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今天郡斋里显得凄清寒冷,忽然想起全椒山中的隐者。
也许你此刻还在山中砍柴,归来之后好煮饭做菜充饥。
我想带着一瓢酒登门拜访,风雨夜让你得到一点慰藉。
空旷的山谷到处落叶飘飞,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评点】
本诗为风雨夕寄赠山中友人之作。诗人由郡斋秋冷想到山中道士生活清苦,于是对道士致以问候,表达了对道士的真挚关心,也反映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本诗乍一看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句,却有如一潭秋水,冷且清,颇具陶渊明的诗风,一直被誉为韦诗中的佳作。有人认为它“一片神行”,有人则说是“化工笔”,可见对它评价之高。全椒,即今安徽全椒。
本诗的题目为《寄全椒山中道士》。既是“寄”,自然会表露出诗人对山中道士的思念之情。然而思念仅是表面意思,此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需用心体味。
全诗的核心在于一个“冷”字,诗中所流露出的也恰是这一“冷”字。第一句写的就是郡斋气候之冷,更是写诗人心中之冷。随后,诗人因这两种冷而忽然忆起山中道士。山中道士在如此寒冷的时节去涧底砍柴,砍柴回来却是“煮白石”。他在山里潜心修炼,生活却如此清苦。诗人思念他,想将一瓢酒送过去,好让他在这清冷的风雨之夜,获得一丝友情的慰藉。可是诗人又想到:道士都是行踪不定的人,今日或许在这块岩石边住下来,明日可能又迁至别处某个洞穴去了。更何况秋天到了,漫山都是落叶,连路都很难找,他的足印自然也被落叶掩盖住了,那么该去哪里找寻这个闲云野鹤般的人呢?本诗尽管用语平淡,却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各种跳荡和反复。一开篇,是因郡斋之冷而忆起山中道士,然后想送酒去抚慰他,最后又觉得可能找不到他而无奈慨叹,而最终诗人心中的寂寥也无法消除。
上述复杂的情愫,诗人皆是通过情感与形象的配合来体现的。从“今朝郡斋冷”两句,可见诗人在郡斋中的寂寥;而“束荆薪”、“煮白石”是山中道士的活动形象;“欲持”和“远慰”又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落叶空山”则是秋风萧瑟、漫山落叶、杳无人迹的深山形象。上述情感与形象联系起来,就构成了韵味悠长的意境,非常耐人玩味。本诗看起来是写景,展现出一片清冷、疏落、幽远的景致,但启发人想象的其实是看似平淡、实则深厚而诚挚的情感。诗人如此用笔,让人产生“一片神行”之感。全诗在清冷、疏落中可见空旷,在平淡中可见深厚和诚挚。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