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沙滩财经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诗词 > 名家 > 正文

谢亭送别(许浑)与金缕衣(杜秋娘)点评赏析

2022-07-19 19:57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沙滩财经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沙滩财经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沙滩财经网在线客服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唱一曲送别的劳歌解开行舟,红叶染尽青山秋水急急地流。
天暗酒醒时友人早已经远走,满天风雨中我独自走下西楼。
【评点】
这是许浑在宣城写的一首赠别诗。谢亭,又名谢公亭,南齐谢朓曾在此送别友人,后成为著名的送别之地,故址在今安徽宣城北。
诗的第一句写友人乘舟远行。“劳歌”代指送别之歌。诗人与友人分别在即,劳歌一曲,缆解舟行。这一句为本诗奠定了一种哀伤的基调。
第二句写诗人目送友人乘舟离去时,观赏到的江面景色。时值深秋,两岸山青,枫林红遍,与一江碧绿的秋水相互映衬,色彩明艳。这般艳丽之景似乎与离别之情有些矛盾,其实诗人是用了反衬的手法,景色越美,越反衬出相聚时光的短暂、互相道别的心酸。这样一来,动人的秋色反而成为愁绪的来源了。本句并未正面描写友人乘坐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一语则可以想象船行的速度是何等迅疾,同时,诗人远观行舟穿行于两岸尽是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形也如在眼前。“急”字反映了诗人责怪“流水何太急”的内心活动,也使诗句沾染上了一丝逼仄忧伤、喧嚣躁动的意味。这与诗人难以平静的心情是一致的。
诗的三四句和一二句之间时间间隔较久。友人已经离开很久,诗人却还没有离开送别之地谢亭,而是在那里小憩。因为送行时曾饮酒,此时,诗人满怀愁绪,加之不胜酒力,竟然睡着了。醒来时已到了傍晚时分,天色阴沉,细雨蒙蒙,江面和那两岸的青山红叶都被茫茫雨雾和浓重的雾色所笼罩。友人的行舟,更不知已经随着急流漂到云山雾嶂以外的什么地方了。诗人此刻只能见到苍茫阴沉的暮色、密密如织的细雨。酒醉初醒之际,他又忆起不久前与友人告别的情形,心中不禁涌上一种难言的愁绪,那种孤独与凄凉使他感觉再也无法面对谢亭,于是他寂寂无言,走下风声雨声织成一片的西楼。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句极写诗人醒酒之后的寂寥与惆怅,第四句却笔锋一转,开始写景。当然,“满天风雨下西楼”的灰暗景色也刚好符合诗人此刻的心情,因此读者完全可以深刻体会到他那怅惘的情思。如此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比起直抒胸臆,不但多了一丝含蓄,同时表达效果也更加强烈,使结尾富有了一种不言而神伤的魅力。
本诗的场景划为两个时间段,色调也有明显不同,前两句以青山红叶的艳丽之景反衬离愁别绪,后两句则用凄风苦雨正衬送别之伤,可谓手段多样。此外,第一句和第三句均提到舟行人远去,第二句和第四句则纯粹以景写情,使全诗在变化中又富于统一性,显示出了诗人绝佳的语言功底。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君不要吝惜那金缕衣,劝君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了可折就应该采折,不要等花落了白折空枝。
【评点】
这首诗歌流行于中唐时期。诗以浅近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劝告人们不要追求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光阴,珍惜青春。全诗富有哲理性,含义深远。具体诗人是谁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将其诗人直接注为杜秋娘。据记载,杜秋娘是金陵人,十五岁成为李锜之妾,后因李锜谋反被送入宫中,得到宪宗宠爱。后穆宗即位,封她为皇子傅母。皇子被废后,她回到故里,穷困凄苦,无依无靠。金缕衣,当属唐代乐府新题。
一、二句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两次出现,但第一句是“劝君莫惜”,第二句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正相反,形成重复中的鲜明对比。“金缕衣”是华贵之物,诗人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比它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少年时”。因此诗人“劝君惜取少年时”。诗人一劝再劝君,使用对白,情意殷切。第一句否定,第二句肯定,否定第一句是为了肯定第二句,这种写法使诗歌形成了一个反复咏叹的过程,使诗歌的旋律和节奏曲折缓慢,既体现了歌曲的韵律美,又展现了楚楚动人的风韵。
三、四句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还是强调“莫负好时光”。从句式来看,三、四句与一、二句类似,但在表现手法上又有所差异。一、二句直抒胸臆,三、四句却用了譬喻的方式,重复之中变化可见。三四句不似一二句那般句式整齐,但含义是彼此呼应恰到好处的。第三句劝告对方“有花”时应如何做,第四句假设“无花”时的后果。另外诗人又以“须”字和“莫”字对立,使两句话的意思紧密地联系起来。“有花堪折直须折”从正面劝告人们珍惜光阴、及时行乐;“莫待无花空折枝”从反面说不能珍惜时光的后果,再次表达同样的意思。这两句可以看做“劝君”的继续,但语调却由缓慢变得急促、激烈,力度很强。“花”字出现两次,“折”字竟然出现了三次,形成了一种回文式的美感。诗句大胆表达了对快乐的追求、对青春的热爱,热情真挚、豪放直率,令人深受感染。此外,一系列的字与字的重叠、句与句的反复,更使得诗歌琅琅上口,充满韵律美,含义也愈加显得悠远绵长。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谢亭送别(许浑)与金缕衣(杜秋娘)点评赏析

admin

|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唱一曲送别的劳歌解开行舟,红叶染尽青山秋水急急地流。
天暗酒醒时友人早已经远走,满天风雨中我独自走下西楼。
【评点】
这是许浑在宣城写的一首赠别诗。谢亭,又名谢公亭,南齐谢朓曾在此送别友人,后成为著名的送别之地,故址在今安徽宣城北。
诗的第一句写友人乘舟远行。“劳歌”代指送别之歌。诗人与友人分别在即,劳歌一曲,缆解舟行。这一句为本诗奠定了一种哀伤的基调。
第二句写诗人目送友人乘舟离去时,观赏到的江面景色。时值深秋,两岸山青,枫林红遍,与一江碧绿的秋水相互映衬,色彩明艳。这般艳丽之景似乎与离别之情有些矛盾,其实诗人是用了反衬的手法,景色越美,越反衬出相聚时光的短暂、互相道别的心酸。这样一来,动人的秋色反而成为愁绪的来源了。本句并未正面描写友人乘坐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一语则可以想象船行的速度是何等迅疾,同时,诗人远观行舟穿行于两岸尽是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形也如在眼前。“急”字反映了诗人责怪“流水何太急”的内心活动,也使诗句沾染上了一丝逼仄忧伤、喧嚣躁动的意味。这与诗人难以平静的心情是一致的。
诗的三四句和一二句之间时间间隔较久。友人已经离开很久,诗人却还没有离开送别之地谢亭,而是在那里小憩。因为送行时曾饮酒,此时,诗人满怀愁绪,加之不胜酒力,竟然睡着了。醒来时已到了傍晚时分,天色阴沉,细雨蒙蒙,江面和那两岸的青山红叶都被茫茫雨雾和浓重的雾色所笼罩。友人的行舟,更不知已经随着急流漂到云山雾嶂以外的什么地方了。诗人此刻只能见到苍茫阴沉的暮色、密密如织的细雨。酒醉初醒之际,他又忆起不久前与友人告别的情形,心中不禁涌上一种难言的愁绪,那种孤独与凄凉使他感觉再也无法面对谢亭,于是他寂寂无言,走下风声雨声织成一片的西楼。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句极写诗人醒酒之后的寂寥与惆怅,第四句却笔锋一转,开始写景。当然,“满天风雨下西楼”的灰暗景色也刚好符合诗人此刻的心情,因此读者完全可以深刻体会到他那怅惘的情思。如此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比起直抒胸臆,不但多了一丝含蓄,同时表达效果也更加强烈,使结尾富有了一种不言而神伤的魅力。
本诗的场景划为两个时间段,色调也有明显不同,前两句以青山红叶的艳丽之景反衬离愁别绪,后两句则用凄风苦雨正衬送别之伤,可谓手段多样。此外,第一句和第三句均提到舟行人远去,第二句和第四句则纯粹以景写情,使全诗在变化中又富于统一性,显示出了诗人绝佳的语言功底。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君不要吝惜那金缕衣,劝君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了可折就应该采折,不要等花落了白折空枝。
【评点】
这首诗歌流行于中唐时期。诗以浅近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劝告人们不要追求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光阴,珍惜青春。全诗富有哲理性,含义深远。具体诗人是谁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将其诗人直接注为杜秋娘。据记载,杜秋娘是金陵人,十五岁成为李锜之妾,后因李锜谋反被送入宫中,得到宪宗宠爱。后穆宗即位,封她为皇子傅母。皇子被废后,她回到故里,穷困凄苦,无依无靠。金缕衣,当属唐代乐府新题。
一、二句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两次出现,但第一句是“劝君莫惜”,第二句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正相反,形成重复中的鲜明对比。“金缕衣”是华贵之物,诗人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比它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少年时”。因此诗人“劝君惜取少年时”。诗人一劝再劝君,使用对白,情意殷切。第一句否定,第二句肯定,否定第一句是为了肯定第二句,这种写法使诗歌形成了一个反复咏叹的过程,使诗歌的旋律和节奏曲折缓慢,既体现了歌曲的韵律美,又展现了楚楚动人的风韵。
三、四句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还是强调“莫负好时光”。从句式来看,三、四句与一、二句类似,但在表现手法上又有所差异。一、二句直抒胸臆,三、四句却用了譬喻的方式,重复之中变化可见。三四句不似一二句那般句式整齐,但含义是彼此呼应恰到好处的。第三句劝告对方“有花”时应如何做,第四句假设“无花”时的后果。另外诗人又以“须”字和“莫”字对立,使两句话的意思紧密地联系起来。“有花堪折直须折”从正面劝告人们珍惜光阴、及时行乐;“莫待无花空折枝”从反面说不能珍惜时光的后果,再次表达同样的意思。这两句可以看做“劝君”的继续,但语调却由缓慢变得急促、激烈,力度很强。“花”字出现两次,“折”字竟然出现了三次,形成了一种回文式的美感。诗句大胆表达了对快乐的追求、对青春的热爱,热情真挚、豪放直率,令人深受感染。此外,一系列的字与字的重叠、句与句的反复,更使得诗歌琅琅上口,充满韵律美,含义也愈加显得悠远绵长。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