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沙滩财经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诗词 > 名家 > 正文

宋词精选赏析

2022-07-19 19:57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沙滩财经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沙滩财经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沙滩财经网在线客服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凋落后西湖依然美好,满地落花残红,漫天飞絮蒙蒙,垂柳轻拂栏杆整日吹着轻风。
笙歌唱罢游人纷纷归去,这才觉得春去楼空,慢慢放下窗帘,见双燕归来疾飞在细雨中。
【评点】
本篇为词人晚年退隐颍州时所作组词《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为第四首。词中描写“群芳过后”暮春时节西湖的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而别有一番朦胧迷离之美。词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颍州暮春画卷,虽通篇写景,但也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抒写了词人静闲自适的旷达情怀和恬淡的心境。
起句统领全篇,“群芳过后”的西湖,让人顿觉惋惜伤感,但词人却觉“好”,足见其心情闲雅舒适而又情怀旷达。下面三句分写“西湖好”,铺陈渲染首句。“狼藉残红”满地落花残红,写西湖岸边地面之“好”;“飞絮蒙蒙”,漫天柳絮飞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阑干尽日风”,垂柳掩映着华丽的栏杆,随着和煦的春风摇曳起舞,写周围环境之“好”。这三句具体描写“西湖好”,反衬出词人的幽微的情态。
“笙歌散尽游人去”承接上片“尽日”,展现出此时环境之清幽,然“笙歌”未散,“游人”未去之时,西湖的笙歌繁华可想而知。所以“始觉春空”,这才觉得春去楼空,于是慢慢地“垂下帘栊”,却看见双燕穿过濛濛细雨翩翩而归。“细雨中”呼应上片“尽日风”,点明了气候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时间的推移。词中多用白描手法,尤其前后两结,虽无修饰,却颇耐人寻味。刘永济《词论》曾赞:“《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价曰:“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译文】
举起酒杯向东风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永无尽穷。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评点】
此词作于明道元年(1032)春,当时词人偕同友人梅尧臣旧地重游洛阳城,实为有感而作。本篇为一首惜春的小词,词人写旧地重聚,借赏花抒怀。
上片描写了词人昔日在洛阳与友人欢聚郊游的情景,表现了词人纵情游赏的潇洒自在,借景抒情,深化了词的意境,使感情愈加真挚。开头两句诗源自晚唐诗人司空图的《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词人加添了一“共”字,便添了新意。“共从容”是针对人与风而言,词人希望能留住东风,留住光景,可以继续游赏,更希望人们能够慢慢游赏,尽兴而归。“洛城东”点明游赏的地点,即洛阳城东的公园。由“垂杨”、“东风”几句,将暖风吹拂、翠柳飞舞、气候宜人的迷人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时正是游赏的好时候,此地正是观光的好去处。末两句抒情感叹,这些就是昔日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又全部重游了一次。“芳丛”点明此次郊游的主要目的为赏花。
下片慨叹人世无常、聚散匆匆,抒写了词人惆怅失落的感伤之情。前两句即发出深深的感叹,“聚散苦匆匆”意思是聚会本来就很难,可刚刚见面,又要匆匆告别,这怎能不带来深深的怅恨?一句“此恨无穷”扩及到各种离别,并不是只言词人的分别,而是言及古今亲人朋友之间的匆匆离别。末三句通过描写眼前所见鲜艳繁盛的景色,抒发了词人感伤的别离之情,正是“以乐景写惆怅”。词人将三年的花加以对比,“今年花胜去年红”,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更加鲜艳,但“明年花更好”,却不知道能和谁再来共赏?词人以惜花写惜别,层层递进,诗意盎然,构思新颖,可谓惜别诗中的绝妙之笔。
全词语言凝练,婉丽隽永,含蕴深刻,耐人寻味。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评点】
本篇抒写远别离愁。
上片写远行人在春日离家后随着行程的渐远,愁也越来越重,越强烈。“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是远行人途中所见之景,“梅残”、“柳细”、“草熏”等词渲染出悲情气氛;“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离家日渐遥远触发离愁,词人以春水迢迢比喻离愁的绵绵不断,真切生动,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其望归的愁情。
下片则从闺人着眼,悬想闺中人思念远行人的情态,表现闺中人相思的痛苦。“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两对句、八字即写出闺中人的缠绵深切的相思之情。接下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既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深情的嘱托,又表现了闺中人倚楼望远而又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补充说明上句,即使登楼也枉然,因为什么都看不见,你远眺到的只是平坦的、一望无尽的草地,原野尽头是重重青山,而你思念之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早已渺不可寻。即使望断春山也是徒然,更见闺中人的失望和感伤。此二句既刻画出闺中人的神态,又揭示出其内心深处悠远缠绵的情思,为宋词中的名句。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赞曰:“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明王世贞《艺后卮言》说:“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全词委婉缠绵,别具一格,词人将游子思乡之情与闺中人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写出两地互为相思的情思,可谓新颖生动。虽为常见的离情别绪的题材,但词人所运用的奇妙手法,使本词跳出俗套,读来清新雅致,令人神往。整首词意境优美,融情于景,情寓景中,表现了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词作。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译文】
清晨卷起结着轻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故而将双眉涂得像远山般长长。
回想那如烟往事,怜惜逝去的时光,更容易使人悲伤。想唱歌心里却发紧,想欢笑眉头却紧皱,这日子最让人痛断肝肠。
【评点】
本篇描写的是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抒写了歌女的相思离恨之情,将其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愁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词的上片写歌女清晨梳妆,白描歌女清晨试梳梅花妆和画远山眉的细节,以又细又长的眉黛象征离愁如远山绵长不尽,用意奇巧。“清晨帘幕卷轻霜”,清晨卷起结着轻霜的幕帘,点明歌女起床后的活动——卷帘,卷起“轻霜”,言此时已到微寒时节,因而“呵手”,这一细节写出歌女的娇怯状。接着她开始“试梅妆”,意思是试画新式梅花妆,反衬出歌女的秀美俏丽。“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既可理解为词人的揣度,也可理解为歌女的心理,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故而将双眉画得像远山般浅淡而细长。清朝学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评言:“纵画长眉能解离恨否?笔妙。能于无理中传出痴女子心肠。”
词的下片写歌女悲伤忧愁的心理,先是回忆昔日,后又转写今朝。“往事”、“流芳”,表达其对往昔的回忆的眷恋与惋惜之情。“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是歌女此时的情态:想唱歌心里却发紧,想欢笑眉头却紧皱的,表现歌女强颜欢笑的愁恨苦闷。这样的日子“最断人肠”,直言其内心的无比哀伤,隐含着词人对其深深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全词章法自然顺畅,上片写歌女化妆的场景,下片刻画其心理活动,以白描的手法,着重描写了歌女的动作和情态,刻画出歌女的离恨别伤,可谓构思新颖。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译文】
去年元宵夜时,繁华的街面上,张挂了无数花灯,照得夜晚明亮如白昼。月亮爬上柳树梢时,黄昏之后,约定相会的情人。
今年元宵夜的月光和花灯,依旧明亮灿烂。可去年相会的人却不见踪影,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评点】
此词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人以少女口吻写成。
上片回忆去年的欢悦,那时灯好、月明,热恋中的约会也因元夜的欢乐而增添光彩。“去年元夜时”点明时间,引出下文的叙述,接下三句为当时的情景;“花市灯如昼”极言元宵夜的灯火辉煌,展示了欢聚的时空背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去年元夜幽会的情景,为全词的词眼,其意境优美且情致浪漫,是欧词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月上柳梢头”描绘出情侣幽会的环境,月亮爬上柳树梢,此时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多么富有诗情画意!“人约”点明两人并非灯市邂逅,而是早有密约,“黄昏后”点出相会的时间。上片勾勒出一幅月下幽会的幸福场景,但快乐的时光总会很快消逝。
词的下片,词人笔锋一转,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物是人非的悲苦情景。“月与灯依旧”一句话即概括出今天的环境,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依旧月光普照,灯市灿烂如昼。而人又是怎样呢?一句“不见去年人”——去年相会的人却不见踪影,道出无尽的哀伤:去年花前月下,相依相伴,对诉衷肠,今年却孤身只影,无人陪伴。而为何“不见”,词人一字不及,更增添了悲凉之意。面对此情此景,少女怎能不伤感悲伤?“泪满春衫袖”——只见那相思之泪不禁打湿了春衫的衣袖,词人只用五字就将这种淡漠冷清的伤感形象化、明朗化,足见其功底深厚。
整首词语言通俗明快,抚今思昔,感情真挚,对比强烈,跌宕起伏,构思巧妙。词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今昔情景的哀乐放在一起,形成回旋咏唱的重叠之美,读来一咏三叹,耐人回味。在艺术构思上,此词的结构与唐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近似,却比崔诗的语言更回环错综,也更具民歌风味。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踪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渐走渐远渐无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
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依绣枕想在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未做成灯又燃尽。
【评点】
本篇是一首闺怨词,是欧阳修的早期作品。它以思妇的语气表达了离情别恨之情,这是五代花间词常用的形式,即代言体(以女性第一人称方式)。但此词又不同于花间词,虽亦写思妇的愁情,但无一字描述其外貌或者服饰,而是着力揭示思妇的内心世界,生动而细致地刻画其思想感情。这正是欧阳修与以往花间派词人的明显区别。
词的上片直抒思妇因远行爱人别后音讯全无而凄凉苦闷,语辞柔婉情深。“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思妇生恨的原因,不知远行人的行踪,才会“触目凄凉”,无时无地不如此。“多少闷”意指不知有多少,以模棱两可的语言直言“闷”之多。“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进一步抒写远别的情状和愁绪,前句连用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念由近推远,好像要去追寻爱人的踪迹,但却“水阔鱼沉”,不知何处追问了。词人以哀怨的语言表达出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缠绵深切。
下片描写思妇长夜相思寻梦不成的凄凉幽怨,词人用秋景来烘托深情,以万叶千声渲染秋夜的冷寂凄清,表现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内心世界,极为生动细致。“风竹敲秋韵”不过是寻常景色,但在思妇的眼里,“万叶千声皆是恨”,一叶叶一声声都能触动她的愁苦和相思。为了摆脱这样的煎熬,思妇决定“故欹单枕梦中寻”,斜依绣枕急于入睡做梦,幻想着能在梦中寻觅到自己所思念的爱人,但结果却“梦又不成灯又烬”,梦非但没有做成,连那最后一盏陪伴自己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既是写灯芯燃成灰烬,又暗喻了思妇欲与爱人相会的梦想不可能实现,她的哀伤就如这燃成灰烬的灯花一样凄迷、暗淡。
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婉,优柔不迫。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曾赞此词曰:“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深深庭院不知深几许?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烟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计其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走马章台路。
风狂雨骤三月春暮,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盈盈问花花不回答,散乱的落红飞过秋千去。
【评点】
本篇为一首暮春闺怨词,描写了暮春时节深闺女子怀人伤春的苦闷愁怨,是闺怨词中千古传诵的名作。
开首即连用三个“深”字,写出女子与世隔绝形如囚居一般的生活,暗示其孤身独处、怨恨莫诉的压抑之感,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苦落寞之景刻画得入木三分。李清照《词序》曾赞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接下来词人对深闺女子的住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由远及近,近处是“杨柳堆烟”,一排排杨柳密密丛丛,雾气弥漫,好似一幅水墨画。远处是一重重的帘幕,“无重数”三字描写出这座庭院的幽深隐秘。下一句词人笔锋一转,“玉勒雕鞍游冶处”将视线转到其丈夫那里,而下一句又折笔描写女子独处高楼,凝神远望丈夫游冶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词的下片借写风狂雨暴的黄昏,抒写出女子无限的伤春之感。末两句是欧阳修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一,毛先舒《古今词论引》曾分析道:“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卵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全词语言优美,浅显易懂,然意境深远,深沉细腻,远胜花间词之清韵。

青玉案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译文】
一年的春光算来能占几分?到如今早过了三分之二,叶绿葱翠红花姣嫣都是乐事。可是在绿杨婆娑的庭院里,在暖风吹动的帘幕下,却有个人心事重重面容憔悴。
即便是天天在长安买花载酒,又哪能比得上在家乡山里观赏桃李?不要怪春风吹落游子眼泪,相思之情难以表白,梦魂也飘忽无依,只有回到家乡才称心如意。
【评点】
本篇是一首游子思乡之作,表达了暮春伤逝怀人的思乡之情。
上片侧重描写春愁,“一年春事都来几?”词人开篇即提出疑问:一年的春光算来能占几分,然后自问自答:“早过了、三之二。”三分春色,早已过去三分之二,不仅是惜春、恋春,更是伤春。接下来几句是描述春景,“绿暗红嫣”写暮春的可心乐事,暗喻春去夏来,年年都如此,而住在“绿杨庭院,暖风帘幕”中的人,却是“人憔悴”。这几句好似一组慢镜头,先是穿过庭院,再掀开帘幕,但见一个憔悴之人。词人因赏花伤春联想到时光流逝红颜憔悴,因而触动自己的怀人思归之情。
词的下片侧重写相思。“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将在长安买花与家乡的山李进行对照,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思念,强化了思乡之情。“不枉东风吹客泪”意为不要错怪春风吹落了游子眼泪,词人并没有像一些词人那样责备东风无情,而是坦诚地表白自己的心境:“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思乡情难以传述,欲通过梦还乡而不得,正是这些引发了“客泪”,而了却心事的办法“惟有归来是”。此句是全篇的总结之句,表示此刻正是归返家乡的好时候,桃李芳华之时,享受团圆美满才能化解心中的孤独和寂寞。词作流露出词人对仕途漂泊的深深厌倦之情。
此词用字浅显,但语简意深,意在言外,是宋词中的名作。词中写暮春景色却并未渲染其凄清,而写其仍然“绿暗红嫣”秾丽可以玩赏,只是词人心绪不佳,所以如此憔悴。又因为在长安买花载酒,联想到不如在家乡看桃李,只有归乡与家人团聚才可以快悦,一波三折,表现了诗人厌倦仕宦想归隐家园的情怀。全词借景抒情,构思独特,语言浑成,真挚感人。

曲玉管

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译文】
山头暮云乱飞,江边日头已落,我久久凭栏凝望暮霭烟波。看那山河冷落萧条,千里万里一片凄清秋色,让人不忍凝眸。
想起遥远的京城,那位体态轻盈的仙女,别后至今也未见她把锦书捎。莫非是大雁不愿远行,独自休闲飞落汀洲,令我思绪悠悠。
回想当年,我们曾经有多少幽欢佳会,谁知聚散难以预料,如今都成了无限的恨愁。天各一方,不能再会,每当我登山临水,便勾起平生心事,让我黯然魂消。一整天闷闷无言,惆怅地走下高楼。
【评点】
本篇写羁旅客愁和相思别情。全词层层铺叙,步步深入,纵横捭阖,结构有序,景情交融,细腻绵密。
上片主要写词人眼前所见之景。“陇首”三句,写词人久久倚靠着栏杆,看到了“云飞”、“日晚”、“烟波”。这些意象皆给人一种萧索、悲凉之感。然后词人由实而虚、由局部到整体,写到“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从而逼出“忍凝眸”三个字,表达词人面对如此萧索之景,不堪久望的心情。上片前五句均为写景,最后巧妙地用“忍凝眸”三个字,把人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可谓情景交融。
中片用大量笔墨描写所思的女子。“杳杳神京”首先交代了该女子的居住地——遥远的京城;“盈盈仙子”则点明了该女子的身份和体态。由于古人惯用“仙女”来代指美貌的娼妓,所以词人此处所指的女子应该是京城中有着曼妙身材的妓女。“锦字”化用典故,写出自从别后,自己就没有收到过该女子寄来的充满柔情蜜意的书信。词人一直盼望着鸿雁能够捎来她的只言片语,却看见鸿雁“冉冉飞下汀洲”。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心中的惆怅更加深沉。最后,词人用“思悠悠”三个字来总结中片,与上片的“忍凝眸”相照应,同时也写出自己的愁情更浓了。
末片围绕“思悠悠”展开了铺叙。正是由于旧日的欢情难以忘怀,今日才如此惆怅,所以“暗想”四句,由当时的相爱写到后来的相离,进而写到如今的愁绪。“阻追游”,写出了现在的辛酸和无奈。接着,词人宕开一笔,写到自己其实并非只在今天才产生这种“忍凝眸”、“思悠悠”的情绪,而是已经有很多次了。“每登山临水”,都会“惹起平生心事”。可是对此,自己又无计可施,只好“一场消黯,永日无言”,最后默默地“却下层楼”。这里“下层楼”正好与上片“凭阑久”相照应,使整首词显得更完整流畅。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译文】
长安古道上马行迟迟,高高柳树上秋蝉乱啼嘶。夕阳照射下的山那边,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见天幕从四方下垂。
归山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理想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零落无几,今年的我已不像去年那时。
【评点】
本篇为词人晚年游长安乐游原自伤身世之作,描写了其落魄潦倒时茕茕独处的凄凉情景,抒发了孤独寂寞的漂泊之情。跋涉在夕阳古道,穷愁潦倒的词人回忆不堪回首的往事,慨叹自己漂泊无定前途渺茫,抒写了茫然失意的情怀。
上片侧重写景,词人置身于“长安古道”之上,心绪便渲染上了浓重的历史色彩。“马迟迟”,车马缓缓而行;“高柳乱蝉嘶”,高高的柳树上秋蝉啼叫,声音纷乱凄凉,夕阳在山的那边慢慢降落,秋风在原野上用力地吹起;“目断四天垂”,词人极目远眺,看不见人烟,只见那广阔的天空如幕帐般向下四垂。上片描绘出一派凄凉的秋景,为全词的抒情罩上了悲凉的情调。
下片侧重抒情,追思过去,慨叹追怀眷念的往事已无迹可循。“归云一去无踪迹”写恋人一去杳无踪迹,“归云”喻指词人所思念的恋人,也是一切消逝永不复返的事物的象征。“何处是前期?”往日的理想期待在哪里?“前期”既是旧日的志意心期,又是与旧日的欢爱约期。然而,这两种期待都不知在“何处”了,暗指双双落空。“狎兴生疏,酒徒萧索”写此时的寂寥和落寞: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零落无几了。这样的局面使得词人不由得发出“不似去年时”的慨叹,所有的一切都虚幻不真实。在这里,词人没有了昔日的狂放不羁,无所顾忌,只是抒发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悲戚感受,暗喻了自己对功名、宦途的心灰意冷之情。
这首小词采用白描的手法,语言虽不华丽,意境却清丽深远,风格苍劲。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蝉声声哀婉凄切,傍晚在送别的长亭,一场大雨刚刚停歇。在都城的帐幕里我们无心饮酒,难舍难分之际艄公催着要开船启程,紧拉着手泪眼相看,竟然说不出话只有哽咽。可怜我这一去千里烟波茫茫,暮霭沉沉的南天一片空阔。
从古以来多情人就哀伤离别,更何况是在冷落萧瑟的清秋时节。今夜酒醒后船会行到何处?杨柳岸边,晨风料峭,天挂残月。这一去怕是要终年不归,离开你任什么良辰美景都是虚设。唉,纵然有千万种似水柔情,又能向何人诉说?
【评点】
这首词作为柳永同时也是宋朝婉约词派的代表作,真切再现了情人别离时恋恋不舍、缠绵哀怨的情景,至今仍被人们反复咏唱。
上片细腻地刻画了情人诀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
一开篇,词人便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点明了送别时的环境:凄清阴冷的深秋,雨后黄昏,京城外的长亭边。夜幕苍茫,大雨初停,晚蝉哀鸣,凡所见闻,处处悲凉。词人列出这些景物,以景写情,融情于景,暗示离人心中的“凄切”,刹那间,全词便被笼罩上了一层悲伤凄婉的基调,看似字字写景,实则字字含情。
“都门”以下五句,顿挫有致,回环往复,把读者的同情之心都勾动起来,与词人同悲伤、同啜泣。“都门帐饮无绪”委婉曲折地写出了饯别时的心情。此刻翻乱的心绪,只能用“剪不断,理还乱”来描摹了。面对即将到来的别离,珍馐美食也失去了滋味,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然而,两人正难舍难分,却无奈“兰舟催发”。不想走,却又不得不走,这是怎样的痛苦和无奈啊!此句将词人不忍离去、恋恋不舍,却又不能不离去的无奈和现实的不解人意、残酷无情表达了出来,言简而意丰。“执手”二句又进一步描摹当时的痛苦。两人手牵手,久久相望,千言万语,已经不知该从何说起,读之令人心酸。至此,一对恋人依依惜别,不愿分离,却在现实面前无可奈何的痛苦情状像电影画面一样,鲜活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念去去”三句,则似奔腾的江流一泻千里一样,直抒胸臆,爽快干脆。“念”字作领,设想别后道路多么遥远。“去去”二字用得极妙,远行之人不愿走,却不得不走,想想到时越走越远,眼前只剩“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情景,就让人感到无比凄楚。虽然从表面上看,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都是在写景,但实际上,这些景物无不包含着浓浓的愁绪,暗示远行之人前途渺茫,一对恋人相见遥遥无期。通过这两句的承接,很自然便由上片的实写转到下片的虚写。
下片中,词人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一开头,词人并没有着急设想别后的情景,而是宕开一笔,说“多情自古伤离别”,通过“自古”二字,把目前自己的个别情况提升为一个广泛现象。词人认为自古以来,多愁善感之人都会因离别而伤感,表明自己的感情并非个例,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而“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又从普遍现象回归到自己的个别情况,强调自己与别人相比,承受了更多的痛苦。江淹的《别赋》中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之句,而本词词人正是把这种感受揉进自己的作品中,并为之赋予新意,使这种别情更“黯然销魂”。
“今宵”三句接着前面的设想,进一步想象别后的孤独凄凉。远行之人独自饮酒、醉酒,酒醒后看到了“杨柳”、“残月”,感受到了“晓风”。而这几处“景”却个个都表达了词人的“情”,即所谓的“用景写情”,“景语即情语”。明写杨柳依依,实则通过“柳”与“留”之谐音,暗写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明写“晓风”,实则通过写其清冷萧索,暗写别后的孤独寒心;明写“残月”,实则通过写其破碎,暗写与恋人难以相见。通过景语写情,词作显得更加含蓄,别后之人孤独、忧伤、惆怅的心绪,也被表现得更加形象、真实,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意境。正因如此,此句也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此去”二句继续对别后的情况进行设想,想象自己孤身一人,纵使有良辰好景,对于自己来说也是形同虚设。心中的痛苦又被加深了。最后两句顺着上面的设想继续深入,感叹就算有万种风情,也由于后会无期而不知向谁诉说,从而把离情艺术地推向高潮。
这首词遣词造句不着一丝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笔下的各种景物莫不含情,把一腔离愁铺满天地古今,而又不失于做作。若此者,柳屯田之外,词坛又有几人!

浪淘沙慢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残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译文】
一觉梦醒,一缕寒风透窗而进,把孤灯吹熄。哪能忍受酒醒后的凄凉,又听见屋外空阶上夜雨滴滴。可叹我蹉跎困顿久作天涯客,辜负了美人多少盟誓,怎能忍心把从前的欢会,突然就变成忧愁悲戚。
愁苦至极,我一次次回想,在洞房深处,我们曾有多少次畅饮欢歌,双双嬉游在鸳鸯暖被里。那时哪里还去管它就要分离,耗费你的心力。我们尽情翻云覆雨,万种柔情,千般亲昵,两情依依,相怜相惜。
看如今,长夜漫漫,漏壶频滴,你我无端相隔分离。不知何时再能在一起。要有那一天我愿和你共枕亲昵,轻轻地向你细说,在水乡的每个夜晚,我是怎样数着更声把你思忆。
【评点】
本篇为羁旅途中思念情人之词。全篇善于铺陈叙事,如数家常般把离别相思之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第一片写主人公夜中酒醒时的忧戚。窗风吹灯,夜雨漏阶,可知是夜半而醒,亦暗示出主人公之失眠。“寒灯”、“空阶”、“频滴”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主人公孤苦凄凉之心境。“嗟因循”以下几句抒发久滞在外之苦,有自怨自艾之意,更有无可奈何、怨天尤人之情。正因如此,主人公才与佳人分手,以前的欢爱忽然变成今日的苦苦相思,人生真是不可捉摸。
第二片紧承上片意脉,追思往昔欢爱之风情。用“愁极”承上启下。“追思”而云“再三”,表现出对这一段幸福往事和甜情蜜意的无法割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几度”表明二人之欢爱已非一次,故情弥深而意弥笃。这段描写又是上片“从前欢会”的具体表现,前呼后应,针线绵密。
第三片再回到现实,又由现实设想将来相见时之景,用从前之景与未来之想象衬托现实之苦,是柳永抒情常用之法。
此词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的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情感真挚,热烈奔放。

迷神引

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译文】
一叶小舟舒卷轻帆,暂时停泊在楚江南岸。孤城中响起阵阵角声,又引出胡笳声呜咽哀怨。江水白茫茫,沙滩上栖息的大雁,顷刻间全部被惊散。一丛丛秋林雾散烟收,像画屏一般在眼前铺展。看天边远山是那么细小,就像美人的黛眉一样浅淡。
轻易地离开了心上人,到这里成了游宦。深感到旅途劳累,一年又到岁晚。不忍看异乡风物,一片萧索,进入眼中又添愁烦。京城是这般遥远,秦楼楚馆也被阻难去,让我心烦意乱。芳草萋萋伸到空阔的云天,夕阳洒满河山。佳人杳无音信,像被风吹走的浮云远去不返。
【评点】
本篇是一首典型的抒写羁旅行役愁情的词作,是词人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反映了柳永不得志的苦闷与不满。
上片侧重写景,词人以疏淡之笔描绘夜泊楚江远眺所见江野暮景。起句写词人乘舟经过楚江,停泊在南岸。“暂泊”喻示天色已晚,而明朝又将继续航行,透露出旅途的劳顿。接下来写楚江暮景,“孤城暮角,引胡笳怨”写傍晚孤城中响起阵阵角声与呜咽哀怨的胡笳声,此情此景怎能不勾起旅人凄黯的情绪?“暮角”与“胡笳”的愁怨情绪笼罩全词,表现了词人倍感寂寞的旅途。接着几句写茫茫江水,栖息的大雁,丛丛秋林,天边远山,这样一幅清丽的水墨画,反衬出词人羁旅的孤苦和冷清。
下片抒写游宦的劳累艰深以及思念家乡亲人而伤神愁苦之情。词人“旧赏轻抛”,成为“游宦”,但却“觉客程劳,年光晚”,直言行役之苦;“异乡风物”特别萧索,进入眼中却添愁烦,写出愁闷的心情;“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京城是这般遥远,秦楼楚馆也被阻难去,让我心烦意乱,写出伤怀念远的情绪;“芳草连空阔,残照满”写的是实景,将抒情拉回现实,使叙写更加生动而富于变化;“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充说明了“秦楼阻”的含义,表现了词人对早年陈情旧梦的怀念之情。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调清凄婉约,气韵含蓄沉郁,风格清劲浑厚。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评点】
本篇亦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词人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
上片写登楼远望所引起的无尽愁思,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气氛。“伫倚危楼风细细”词人登高望远,离别愁恨油然而生。“伫倚”二字足见主人公凭栏之久、怀想之深。然极目远望,看到的却是黯然销魂的“春愁”,词人不说“春愁”由心而发,却说生之于天际,一方面是为了将无形变成有形,以具象说明抽象,增加了词的画面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愁怨是景物所触发。“草色烟光”即是词人极目天涯的所见之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一声感叹“无言谁会凭栏意”,又有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这是对独自倚栏、希望成空的慨叹,也是不见心上人、难诉情怀的凄凉感喟。
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著的心怀。词人为了排遣内心深沉的离愁之情,决意借酒浇愁,“拟把疏狂图一醉”,打算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而且还要“对酒当歌”放声高歌抒发自己的愁怀,但强颜欢笑,却是“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末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道破:“春愁”缘起“相思”,如此一波三折,激情回荡,颇具感染力。结尾二句是柳词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曾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全词抒情写景,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荡气回肠,颇具柳词的抒情特色。

戚氏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暗淡夕阳闲。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流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译文】
深秋的天气,一阵小雨洒落在庭院。栏干边的菊花已凋枯,井边的梧桐也落叶飘零,好像一片片碎云残烟。处处是凄凉景象,远望江水关山,只有夕阳西落淡云悠闲。当年宋玉悲秋,也曾在这里涉水登山。如今我远道而来,心中凄楚,不忍听这陇头流水呜咽。更不愿闻秋蝉伴落叶悲鸣,蟋蟀在衰草中啼叫,混杂秋声让人意乱心烦。
我在寂寞驿馆里度日如年,在风霜渐渐寒冷的秋夜,我静静地坐到夜深更阑。长天一清如洗,银河明净如泉,皓月当空高悬,漫漫长夜里面对此景,让我思绪绵绵,不堪屈指细算虚度的从前。那些年我未曾取得功名利禄,终日流连于楚馆秦楼,白白地过了一年又一年。
当年京城风光分外好,我年纪轻轻,一天天饮酒贪欢。更何况还有许多狂朋怪侣,遇到那酒宴歌舞更纵情流连。别后光阴如梭飞逝,想起旧游情景好像梦幻,不知这烟水征程还有多远?摆不脱的名利牵累让我憔悴不堪。追思往事只有满脸愁颜。漏箭在悄悄移动,稍稍地感到轻寒,又听到声声画角凄厉响耳边。闲站在窗户旁边,吹灭油灯等待拂晓,与自己影子相伴一夜无眠。
【评点】
《戚氏》调为长调慢词,由柳永首创。全词共二百一十二字,在长调中属最长的体制之一。《戚氏》调句法轻松活泼,音律和谐优美,平仄韵位错落有致。本词共分为三片,围绕一个独居旅舍的行人在夕阳西下时、入夜时、深夜到拂晓时三个时间段内的所见、所思、所感而展开。
上片写雨后日暮时分,独居旅舍之人的见闻和感受。起首的“晚秋”二字,指出当时的时令是九月。然后词人由近及远,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首先描写近景:槛菊、井梧点缀着荒寂的旅舍,然而,槛菊已经“萧疏”,井梧已经“零乱”,使本已荒寂的旅舍更显萧条。“惹残烟”三字,字字含有丰富的意蕴。说“烟”为“残”,突出了菊、梧已凋零,失去了原先烟笼霭密的生机;说“残”为“惹”,刻画出了菊、梧还在尽力搔首弄姿、卖弄风情的情形,更惹人怜惜。接着,词人放开手笔,描写远景。“夕阳闲”的“闲”字,用强烈的对比、移情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当时的心境。而从“倦听”开始,词人又转而写听到的一切。“相应喧喧”中的“应”字,写活了秋蝉、蟋蟀鸣叫相互呼应的秋声。而二者的叫声正与词人内心的凄凉之感产生共鸣,词人此处采用的正是融情于景的写法。
中片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日暮进一步写到更阑。此时,风清露冷,万籁俱寂,词人独自一人,无法入眠,静坐在明月下,回想着过去,思念着家人,无限愁思袭来,更凸现出他此时心中的凄凉。“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望着浩浩夜空中片片云朵,清清的银河,沐浴着明月的清辉,自然会让人“思绵绵”。而在漫漫长夜,面对此情此景,哪还有心思屈指回忆从前?“未名”三句,皆为从前之事。这样以虚衬实,更显得情真意厚,出神入化。
下片“帝里风光好”几句,继续回忆曾经年少时狂放不羁的生活,仍为中片“暗想”所想的内容。而且同样采用虚写,与前面紧密衔接、天衣无缝。“别来迅景如梭”宕开一笔,由虚景转写实景。如此一来,整首词有虚有实,虚实相间,错落有致,腾挪自如。“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由过去的快乐时光,引出了现在的孤独寂寞,进而又引出了“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自己之所以离别亲朋好友,独自浪迹天涯,忍受这份孤独和煎熬,其实就是为了那点名利。词人回想着往事,不知不觉,更漏已快滴尽,远处传来阵阵凄厉的画角声,自己竟一夜未眠。结句“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传神地刻画出一个独自依靠窗棂、回想往事、愁绪万千、难以入眠的天涯倦客形象,把游子孤独凄凉的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整篇的词眼。
柳永的这首词把一个浪迹天涯的孤独旅人的羁旅之愁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同身受,堪称名篇。整首词以凄婉的基调,声情并茂的诉说,营造出凄怨感人的气氛,是一曲旷世的凄凉之歌。同时代的王灼其在其《碧鸡漫志》中提到:“《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可见《戚氏》一词的成就之高。

定风波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月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译文】
自入春以来见红花绿叶全带着愁苦,样样事都让我心烦意躁。太阳已升到了花树梢头,黄莺已在柳条间鸣啼穿梭,我仍在香被里躺卧。腰身消瘦了,秀发乱蓬蓬,整天无精打采懒得把脂粉胭脂抹。真无奈,只恨那薄情郎一去后,从不把书信捎。
早知如此,后悔当初没有把他的马鞍锁。让他留在书房里,只和彩笺毛笔为伍,紧紧管住他让他吟诗作功课。一天天紧相随,不分开,我手拈针线伴他坐,我们要快快活活长厮守,免得青春年少光阴虚度过。
【评点】
本篇为写闺怨的名作,词人以代言体的形式写出歌妓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充满词人的怜惜之情。词以俚语、俗语、任情放露的笔法直写女子闺房独守、百无聊赖、慵懒憔悴、日夜相思的愁苦,直抒女子渴望和情郎终相厮守的痴情,表现女子心理细致入微,真切感人。
上片以景衬情,描写了歌妓的外表,借明媚的春光反衬出女子的愁苦和心烦意乱。开篇即写春来:“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春天以来,他就一直杳无音讯;桃红柳绿,都是伤心触目的颜色,一颗芳心无处能安放。太阳已升上树梢,黄莺也已在柳条间鸣啼穿梭,可她却只管懒压绣被、不愿起床,更不愿梳妆打扮,只是愤愤然地喃喃自语:“恨薄情郎一去,音书无个。”下片侧重心理描写,词人以歌妓的口气直抒胸臆,表现了女子的生活理想和愿望,贴切而细腻。
全词语言通俗,未加雕琢,词人以民间词常用的代言体写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人物的生活情态与心理活动,任情放露,体现出柳词的风格,为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采莲令

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译文】
明月收敛了光华,淡淡霜天上曙光泛出,西行的游子此时心情最苦。美丽的姑娘拉着我的手,轧轧打开朱门送我上岔路。她亭亭伫立,千娇百媚的脸上,泪水横流,默默相看,这断肠场面我怎忍心回顾?
可叹这条小船,急匆匆摇桨乘风驰去,贪着赶路,怎知我们的离情别绪。我心中万般无奈,却只能暗暗饮恨,脉脉柔情可向谁诉?再回头看时,京城已经看不到,凄寒的江天外,只隐隐约约看到两三排烟树。
【评点】
本篇仍抒写离情别恨。
上片描绘拂晓送别两情缱绻、依依难舍的情景。“月华收,云淡霜天曙”写景,渲染离别的气氛。游子在月落云收、霜天欲曙时离开,“西征客、此时情苦”,心上人依依不舍,“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她“盈盈伫立”,千娇百媚的脸上“无言有泪”,让人“断肠争忍回顾”,写尽远行人的内心痛苦。
下片写别后途中的离愁别绪和惆怅之情。小船急急向前,贪着赶路,内心的“离绪”“饮恨”又能同谁诉说?待回头,已看不见“重城”,只看见了“隐隐两三烟树”。寥寥数语便将西行之人心中无限的惆怅,以及对心上人与家乡的不尽的留恋表达出来。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分析道:“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具。‘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换头,写别后舟行之速。‘万般’三句,写别后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远景作收,笔力千钧。上片之末言回顾,谓人。此则谓舟行已远,不独人不见,即城亦不见,但见烟树隐隐而已。一顾再顾,总见步步留恋之深。屈子云:‘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收处仿佛似之。”
全词以景语起,又以景语结,景中寓情,凄迷景色和愁郁情怀紧相交融,含蓄感人。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译文】
看潇潇暮雨洒落江天,一番清洗,洗出一片清秋。渐觉凉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全变得肃杀冷落,如血的残阳正斜照高楼。到处是一片残花败叶,一切美好风物都渐渐萧条。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默默无声匆匆东流。
不忍心登上高楼远眺,怕望故乡遥远渺茫,归心更难以收。可叹几年浪迹萍踪漂泊不定,不知为何事在他乡苦苦滞留?想此时佳人定在妆楼凝望,不知她会有多少回误认归舟?她哪会知道我和她一样,身倚栏杆苦苦思念满怀忧愁。
【评点】
本篇为词人的名篇,融写景抒情于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上片写所望之景色,词人以如椽之笔描绘江野暮秋萧瑟寥廓、浑莽苍凉的景色:以“潇潇”暮雨、“凄紧”的霜风、江流展现了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以“冷落”的关河、夕阳“残照”描绘了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充满了萧瑟、肃杀的悲秋情调。“苒苒物华休”比喻青春时光的短暂,只剩下“无语东流”的长江水,暗示词人的惆怅和悲愁无处诉说。
下片写登高远眺的感想,抒写了思乡怀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不忍登高”说明词人所处的位置,“不忍”二字点出曲折,增加了一番情致。接下来几句层层说明了缘何“不忍”,一是“望故乡渺邈”,因而“归思难收”;二是“叹年来踪迹”,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想佳人”之思绪,此乃“不忍”之根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不知她会有多少回误认归舟?相思太苦。最后两句转到自己身上,“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怎会知道我身倚栏杆苦苦思念满怀忧愁?
在词人多篇写羁旅行役的长调中,本篇是最富于意境的典范之作。词的写景层次清晰有序,抒情淋漓尽致,写尽了他乡游子的羁旅哀愁。全词语言通俗,将思乡怀人之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然感情真挚而强烈,跌宕起伏。词中“渐霜风”几句为千古登临名句,苏轼赞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销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译文】
登上孤零零的荒凉土垒,站在高亭上举目远望,见到的是烟雾弥漫的幽静沙洲。雨过天晴,暗霓挂雨升起,阵阵秋风劲吹门槛,酷暑燥热略微收敛。才渐渐感到时节已是清秋,晚蝉声声聒噪,似乎也是在告知金秋已来到。观赏眼前秋景回想昔日欢爱之人,可怜她远在那烟云迷蒙的京都。
面对此景勾起我对往昔的回忆,但如今只能频添许多新愁,想和故友再聚已很难如愿做到。站在高处终日凝望,我默默无语黯然魂销。看远方雨晴后烟雾朦胧,几只晚鸦乱飞,暮色苍茫江城萧索。听南楼画角声声,又把夕阳送走。
【评点】
《竹马子》也是柳永自创。整首词的意境清雅,其中既抒发了词人个人的离愁别恨,也对封建文人命运进行了凭吊,整体基调沉郁而又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在漫游江南时所作,首先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全篇多景语,描绘出一幅雄浑苍凉的景象。同时,词人又寓情于景,含蓄不尽,余味无穷。上片写途中登荒凉孤垒所见风雨初停的寒冷暮色,览景追怀,感慨帝都迢递、政治失意、旧欢一去不返。“登孤垒”、“临烟渚”,不免使人产生一种苍凉凄清之感。“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句中,“雌霓”和“雄风”二词用得极妙。“雌霓”是一种色泽偏暗的虹,而“雄风”是一种清凉劲健的风,二者用于此处,既准确表现出了夏秋之交雨后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又显得相当雅致和考究。此时词人静临烟渚,站在孤垒上,倚靠危亭远望,深切地感受着这种时序的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正是这一组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渐觉”二字稍稍一顿,引出“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从而进一步明确点出了当时的时序为深秋。至此,词人通过孤垒、危亭等意象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雌霓、雄风等特有景象相结合,借着点名时序,抒写了壮士悲秋之感慨。接着,词人的情绪又慢慢地由悲秋向伤离别的方向发展,于是开始“览景想前欢”了。其中的“前欢”,当是词人曾在帝都汴京时来往比较密切的一位歌妓。然而“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现在远离汴京,难以重返,那些往事也都如过眼云烟一样逝去了。这一句是过渡句,使整首词从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下片紧接着上片,继续写“想前欢”之事。不过,本词中的“想前欢”并不像别的词中类似之处写得那样具体形象,而仅仅写出了现在回想过往事情时的痛苦之情。“新愁易积,故人难聚”,把词人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更深了。旧情本来就难忘,而离别又凭空增添了更多新愁;别后难以相聚,又使得愁上加愁,旧愁新愁层层堆积,无法排遣。“易”和“难”在本句中既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关系,更是一种因果关系。由于无法排遣离愁,词人只能“尽日凝伫”,“销魂无语”,而词人对故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两个动作,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极目”以后五句,词人提到了霁霭、暝鸦、画角、残阳等意象,这些意象个个都能给人一种萧索凄凉之感,从而有力地衬托出内心的愁闷和悲苦。尤其是“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二句,很自然地把自己一人的羁旅之愁拓展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下片把不见故人的孤独愁怀抒写得哀婉而真挚,与上片呼应,同时又以江城凄迷萧索暮色作结,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这首词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艺术造诣极高。上片通过时序的变化,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从而把全词的抒情基调摆在了读者面前。其中,前九句都是写景,后三句是写情;前九句是实写,后三句是虚写。下片则是前五句抒情,后五句写景;前五句是虚写,后五句是实写。通篇这种情与景交错的布局,使得这首词从整体结构上看起来变化有致,灵活顺畅,丝毫不呆板。同时,这样的布局也有利于状写词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过程。全词结构严谨,流畅自如,堪称长调慢词中的佳作。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银练,翠绿山峰像箭镞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相续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遗曲吟唱。
【评点】
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以“登临送目”起首,指出地点和时间,并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写。结尾总收一笔,从侧面概说此地风物之美。
下片抒怀。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别有言外之意。“千古”二句起笔高迈,从后人感怀的角度,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六朝”两句融情入景,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衰草、商女、后庭等一系列凄清的意象,效果立现。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可至今犹唱的《后庭》遗曲不也是对今人的一种警醒吗?
这首词境界雄浑、阔大,伤怀吊古,暗寄讽谏之情,可以看出词人对统治者的劝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谓蕴藉深沉。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译文】
客舍中听到捣洗寒衣砧声,孤城上又传来画角凄鸣,一派秋声弥漫长空寥廓。东归的燕子朝海上飞去,南来的大雁向沙滩降落。楚台的清风习习,庾楼的月华如水,这一切如同昨日一样美好。
无奈被一些些名利束缚,无奈被那俗事耽搁,可惜那风流情怀总被抛却。当初无端的留下大言,如今耽误了秦楼的相约。夜深之时,酒醒以后,且把心头事好好思索。
【评点】
本篇为词人寒馆客居伤怀之作。
上片侧重写景,描写秋夜孤城萧索寥廓的月色,勾勒出一幅凄清冷隽的秋光图。开篇三句点明羁身异乡的游子身份,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了悠远哀长的秋声;接下来写了词人所见之景:东归的燕子朝海上飞去,南来的大雁向沙滩降落,暗喻词人身不由己、久客异乡的无奈;“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转入忆旧,以清风明月暗指昔日游赏的快乐,表明难以忘怀往日的欢情与佳景,笔触凝练,以景寓情。
下片即景抒怀,抒写被名缰利锁、世情俗态束缚耽搁、功名误身、身不由己的愁苦,是词人变法失败后忧郁心境的显露。“无奈被些名利缚”、“当初谩留华表语”表达了词人对政治的厌倦之情,而“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而今误我秦楼约”看似描写辜负红颜,实则借以抒发对无牵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末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词人“梦阑酒醒后”,独自“思量着”,以此结尾,让人意犹未尽,却又引发读者无尽的联想。
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感真挚感人,言近意远,反映了词人积极人生中的另一面。虽为一代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但王安石的心理却矛盾重重:一方面,他热衷政治,抱负远大;而另一方面,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却也不时泛起急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慨叹。本词正是词人后一种思想的反映。

清平乐

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译文】
怎么也未能把春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风。
【评点】
本篇抒写伤春惜春之情,虽题材不新鲜,但词人构思精巧,笔法奇妙,将自己的生活融进景色中,写出了自己的性情和风骨,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词的上片以倒装句式写万花委地、残红碎锦的暮春萧条景色,抒写留春不住的感伤,表达了词人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情怀,隐隐寄寓了词人英雄末路的悲慨。“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从听觉入手,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黄莺在耳边不停唱歌,劝说春天不要匆匆离去,然却“留春不住”,写出无计留春之苦;“满地残红宫锦污”写脏污的红锦落花满地零落,是从视觉入笔,表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昨夜南园风雨”点出春残的原因。本词的这种倒装结构,即所谓的“卷帘法”,在宋词中鲜用,故可谓别具一格。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词人不亲权贵的高尚品格。“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再次付诸听觉,正当词人亲见这繁花似锦的春天就要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远处传来歌女小怜的琵琶声。这琶琶之声是如此哀婉动人,因而触动了词人对春宵思妇“思绕天涯”的想象,在这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人整夜无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萦绕天际,穿过千里关山,追寻远在天涯的情郎。“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转回视觉描写,词人描述了暮春漫天飞舞的杨花,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情景,暗喻自己的不肯趋炎附势的风骨,手法新巧而又富有情趣。
全词情景交融,清新婉丽,以听觉与视觉互为交叉的方式,从声响与色彩两方面入笔,展开一幅春残图,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强化了抒情效果,可谓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译文】
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一起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评点】
这是一首采莲词。词中主要描写莲花的美丽和采莲四周的环境,衬托出采莲女子的心灵美。
上片写女子结伴采莲的情景。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她们要先轻轻地拨开浮萍,表现了采莲女子的耐心和采莲动作的轻柔细致。“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写她们采莲的过程和周边的环境,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她们到达浦口时,晓日初升,浓浓的云气都还没有消散,将她们的船笼罩着。等到她们“采罢”回到江边时,已经月满西楼,一整天的劳动结束了。这两句对仗非常工整,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词人的笔下,采莲劳动被描写得相当优美,采莲女子的勤劳和美丽也尽显无遗。
下片借景抒情,表现采莲女子美好的心灵。她们动作轻柔,说明她们非常爱惜莲花。她们为莲花的遭遇担忧,大概是从莲花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词人不直接抒情,而是借描写采莲女的外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喻示内心的深情无法倾诉。美丽的风景终究会流逝,人无可奈何,花也无计可施。用“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暗喻少女难以容颜永驻,感叹对青春易逝的无奈。尽管采莲女子那么爱惜莲花,就像爱惜自己的青春和命运一样,但还是阻挡不了年华逝去啊!既然这样,只得“年年拼得为花愁”了。但这还不够,最令人担心的是“明朝万一西风动”,就会“争奈朱颜不耐秋”。一旦明天西风突然袭来,莲花抵抗不住秋寒,马上就会凋落。“朱颜”代指莲花,既说花也说人,进一步将人花合一,但又不着痕迹。词人观察入微,描写细腻,把采莲女子多愁善感的内心感受刻画得可触可感。
全词非常有特色,既具有民歌性质的清新明净,又带着文人词作特有的典雅含蓄,别具风致而又楚楚动人。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宋词精选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宋词精选赏析

admin

|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凋落后西湖依然美好,满地落花残红,漫天飞絮蒙蒙,垂柳轻拂栏杆整日吹着轻风。
笙歌唱罢游人纷纷归去,这才觉得春去楼空,慢慢放下窗帘,见双燕归来疾飞在细雨中。
【评点】
本篇为词人晚年退隐颍州时所作组词《采桑子》之一,《采桑子》共有十首,此为第四首。词中描写“群芳过后”暮春时节西湖的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而别有一番朦胧迷离之美。词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颍州暮春画卷,虽通篇写景,但也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抒写了词人静闲自适的旷达情怀和恬淡的心境。
起句统领全篇,“群芳过后”的西湖,让人顿觉惋惜伤感,但词人却觉“好”,足见其心情闲雅舒适而又情怀旷达。下面三句分写“西湖好”,铺陈渲染首句。“狼藉残红”满地落花残红,写西湖岸边地面之“好”;“飞絮蒙蒙”,漫天柳絮飞舞,言空中之“好”;“垂柳阑干尽日风”,垂柳掩映着华丽的栏杆,随着和煦的春风摇曳起舞,写周围环境之“好”。这三句具体描写“西湖好”,反衬出词人的幽微的情态。
“笙歌散尽游人去”承接上片“尽日”,展现出此时环境之清幽,然“笙歌”未散,“游人”未去之时,西湖的笙歌繁华可想而知。所以“始觉春空”,这才觉得春去楼空,于是慢慢地“垂下帘栊”,却看见双燕穿过濛濛细雨翩翩而归。“细雨中”呼应上片“尽日风”,点明了气候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时间的推移。词中多用白描手法,尤其前后两结,虽无修饰,却颇耐人寻味。刘永济《词论》曾赞:“《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整首词情景交融,以动显静,动静交错,而语言清丽,风格空灵。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价曰:“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译文】
举起酒杯向东风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永无尽穷。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评点】
此词作于明道元年(1032)春,当时词人偕同友人梅尧臣旧地重游洛阳城,实为有感而作。本篇为一首惜春的小词,词人写旧地重聚,借赏花抒怀。
上片描写了词人昔日在洛阳与友人欢聚郊游的情景,表现了词人纵情游赏的潇洒自在,借景抒情,深化了词的意境,使感情愈加真挚。开头两句诗源自晚唐诗人司空图的《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词人加添了一“共”字,便添了新意。“共从容”是针对人与风而言,词人希望能留住东风,留住光景,可以继续游赏,更希望人们能够慢慢游赏,尽兴而归。“洛城东”点明游赏的地点,即洛阳城东的公园。由“垂杨”、“东风”几句,将暖风吹拂、翠柳飞舞、气候宜人的迷人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时正是游赏的好时候,此地正是观光的好去处。末两句抒情感叹,这些就是昔日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又全部重游了一次。“芳丛”点明此次郊游的主要目的为赏花。
下片慨叹人世无常、聚散匆匆,抒写了词人惆怅失落的感伤之情。前两句即发出深深的感叹,“聚散苦匆匆”意思是聚会本来就很难,可刚刚见面,又要匆匆告别,这怎能不带来深深的怅恨?一句“此恨无穷”扩及到各种离别,并不是只言词人的分别,而是言及古今亲人朋友之间的匆匆离别。末三句通过描写眼前所见鲜艳繁盛的景色,抒发了词人感伤的别离之情,正是“以乐景写惆怅”。词人将三年的花加以对比,“今年花胜去年红”,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更加鲜艳,但“明年花更好”,却不知道能和谁再来共赏?词人以惜花写惜别,层层递进,诗意盎然,构思新颖,可谓惜别诗中的绝妙之笔。
全词语言凝练,婉丽隽永,含蕴深刻,耐人寻味。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评点】
本篇抒写远别离愁。
上片写远行人在春日离家后随着行程的渐远,愁也越来越重,越强烈。“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是远行人途中所见之景,“梅残”、“柳细”、“草熏”等词渲染出悲情气氛;“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离家日渐遥远触发离愁,词人以春水迢迢比喻离愁的绵绵不断,真切生动,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其望归的愁情。
下片则从闺人着眼,悬想闺中人思念远行人的情态,表现闺中人相思的痛苦。“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两对句、八字即写出闺中人的缠绵深切的相思之情。接下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既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深情的嘱托,又表现了闺中人倚楼望远而又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补充说明上句,即使登楼也枉然,因为什么都看不见,你远眺到的只是平坦的、一望无尽的草地,原野尽头是重重青山,而你思念之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早已渺不可寻。即使望断春山也是徒然,更见闺中人的失望和感伤。此二句既刻画出闺中人的神态,又揭示出其内心深处悠远缠绵的情思,为宋词中的名句。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赞曰:“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明王世贞《艺后卮言》说:“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全词委婉缠绵,别具一格,词人将游子思乡之情与闺中人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写出两地互为相思的情思,可谓新颖生动。虽为常见的离情别绪的题材,但词人所运用的奇妙手法,使本词跳出俗套,读来清新雅致,令人神往。整首词意境优美,融情于景,情寓景中,表现了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词作。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译文】
清晨卷起结着轻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故而将双眉涂得像远山般长长。
回想那如烟往事,怜惜逝去的时光,更容易使人悲伤。想唱歌心里却发紧,想欢笑眉头却紧皱,这日子最让人痛断肝肠。
【评点】
本篇描写的是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抒写了歌女的相思离恨之情,将其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愁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词的上片写歌女清晨梳妆,白描歌女清晨试梳梅花妆和画远山眉的细节,以又细又长的眉黛象征离愁如远山绵长不尽,用意奇巧。“清晨帘幕卷轻霜”,清晨卷起结着轻霜的幕帘,点明歌女起床后的活动——卷帘,卷起“轻霜”,言此时已到微寒时节,因而“呵手”,这一细节写出歌女的娇怯状。接着她开始“试梅妆”,意思是试画新式梅花妆,反衬出歌女的秀美俏丽。“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既可理解为词人的揣度,也可理解为歌女的心理,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故而将双眉画得像远山般浅淡而细长。清朝学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评言:“纵画长眉能解离恨否?笔妙。能于无理中传出痴女子心肠。”
词的下片写歌女悲伤忧愁的心理,先是回忆昔日,后又转写今朝。“往事”、“流芳”,表达其对往昔的回忆的眷恋与惋惜之情。“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是歌女此时的情态:想唱歌心里却发紧,想欢笑眉头却紧皱的,表现歌女强颜欢笑的愁恨苦闷。这样的日子“最断人肠”,直言其内心的无比哀伤,隐含着词人对其深深的同情,语简意深,十分传神。
全词章法自然顺畅,上片写歌女化妆的场景,下片刻画其心理活动,以白描的手法,着重描写了歌女的动作和情态,刻画出歌女的离恨别伤,可谓构思新颖。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译文】
去年元宵夜时,繁华的街面上,张挂了无数花灯,照得夜晚明亮如白昼。月亮爬上柳树梢时,黄昏之后,约定相会的情人。
今年元宵夜的月光和花灯,依旧明亮灿烂。可去年相会的人却不见踪影,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评点】
此词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人以少女口吻写成。
上片回忆去年的欢悦,那时灯好、月明,热恋中的约会也因元夜的欢乐而增添光彩。“去年元夜时”点明时间,引出下文的叙述,接下三句为当时的情景;“花市灯如昼”极言元宵夜的灯火辉煌,展示了欢聚的时空背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去年元夜幽会的情景,为全词的词眼,其意境优美且情致浪漫,是欧词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月上柳梢头”描绘出情侣幽会的环境,月亮爬上柳树梢,此时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多么富有诗情画意!“人约”点明两人并非灯市邂逅,而是早有密约,“黄昏后”点出相会的时间。上片勾勒出一幅月下幽会的幸福场景,但快乐的时光总会很快消逝。
词的下片,词人笔锋一转,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物是人非的悲苦情景。“月与灯依旧”一句话即概括出今天的环境,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依旧月光普照,灯市灿烂如昼。而人又是怎样呢?一句“不见去年人”——去年相会的人却不见踪影,道出无尽的哀伤:去年花前月下,相依相伴,对诉衷肠,今年却孤身只影,无人陪伴。而为何“不见”,词人一字不及,更增添了悲凉之意。面对此情此景,少女怎能不伤感悲伤?“泪满春衫袖”——只见那相思之泪不禁打湿了春衫的衣袖,词人只用五字就将这种淡漠冷清的伤感形象化、明朗化,足见其功底深厚。
整首词语言通俗明快,抚今思昔,感情真挚,对比强烈,跌宕起伏,构思巧妙。词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今昔情景的哀乐放在一起,形成回旋咏唱的重叠之美,读来一咏三叹,耐人回味。在艺术构思上,此词的结构与唐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近似,却比崔诗的语言更回环错综,也更具民歌风味。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踪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渐走渐远渐无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
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依绣枕想在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未做成灯又燃尽。
【评点】
本篇是一首闺怨词,是欧阳修的早期作品。它以思妇的语气表达了离情别恨之情,这是五代花间词常用的形式,即代言体(以女性第一人称方式)。但此词又不同于花间词,虽亦写思妇的愁情,但无一字描述其外貌或者服饰,而是着力揭示思妇的内心世界,生动而细致地刻画其思想感情。这正是欧阳修与以往花间派词人的明显区别。
词的上片直抒思妇因远行爱人别后音讯全无而凄凉苦闷,语辞柔婉情深。“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思妇生恨的原因,不知远行人的行踪,才会“触目凄凉”,无时无地不如此。“多少闷”意指不知有多少,以模棱两可的语言直言“闷”之多。“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进一步抒写远别的情状和愁绪,前句连用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念由近推远,好像要去追寻爱人的踪迹,但却“水阔鱼沉”,不知何处追问了。词人以哀怨的语言表达出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缠绵深切。
下片描写思妇长夜相思寻梦不成的凄凉幽怨,词人用秋景来烘托深情,以万叶千声渲染秋夜的冷寂凄清,表现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内心世界,极为生动细致。“风竹敲秋韵”不过是寻常景色,但在思妇的眼里,“万叶千声皆是恨”,一叶叶一声声都能触动她的愁苦和相思。为了摆脱这样的煎熬,思妇决定“故欹单枕梦中寻”,斜依绣枕急于入睡做梦,幻想着能在梦中寻觅到自己所思念的爱人,但结果却“梦又不成灯又烬”,梦非但没有做成,连那最后一盏陪伴自己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既是写灯芯燃成灰烬,又暗喻了思妇欲与爱人相会的梦想不可能实现,她的哀伤就如这燃成灰烬的灯花一样凄迷、暗淡。
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婉,优柔不迫。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曾赞此词曰:“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深深庭院不知深几许?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烟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计其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走马章台路。
风狂雨骤三月春暮,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盈盈问花花不回答,散乱的落红飞过秋千去。
【评点】
本篇为一首暮春闺怨词,描写了暮春时节深闺女子怀人伤春的苦闷愁怨,是闺怨词中千古传诵的名作。
开首即连用三个“深”字,写出女子与世隔绝形如囚居一般的生活,暗示其孤身独处、怨恨莫诉的压抑之感,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苦落寞之景刻画得入木三分。李清照《词序》曾赞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接下来词人对深闺女子的住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由远及近,近处是“杨柳堆烟”,一排排杨柳密密丛丛,雾气弥漫,好似一幅水墨画。远处是一重重的帘幕,“无重数”三字描写出这座庭院的幽深隐秘。下一句词人笔锋一转,“玉勒雕鞍游冶处”将视线转到其丈夫那里,而下一句又折笔描写女子独处高楼,凝神远望丈夫游冶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词的下片借写风狂雨暴的黄昏,抒写出女子无限的伤春之感。末两句是欧阳修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一,毛先舒《古今词论引》曾分析道:“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卵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全词语言优美,浅显易懂,然意境深远,深沉细腻,远胜花间词之清韵。

青玉案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译文】
一年的春光算来能占几分?到如今早过了三分之二,叶绿葱翠红花姣嫣都是乐事。可是在绿杨婆娑的庭院里,在暖风吹动的帘幕下,却有个人心事重重面容憔悴。
即便是天天在长安买花载酒,又哪能比得上在家乡山里观赏桃李?不要怪春风吹落游子眼泪,相思之情难以表白,梦魂也飘忽无依,只有回到家乡才称心如意。
【评点】
本篇是一首游子思乡之作,表达了暮春伤逝怀人的思乡之情。
上片侧重描写春愁,“一年春事都来几?”词人开篇即提出疑问:一年的春光算来能占几分,然后自问自答:“早过了、三之二。”三分春色,早已过去三分之二,不仅是惜春、恋春,更是伤春。接下来几句是描述春景,“绿暗红嫣”写暮春的可心乐事,暗喻春去夏来,年年都如此,而住在“绿杨庭院,暖风帘幕”中的人,却是“人憔悴”。这几句好似一组慢镜头,先是穿过庭院,再掀开帘幕,但见一个憔悴之人。词人因赏花伤春联想到时光流逝红颜憔悴,因而触动自己的怀人思归之情。
词的下片侧重写相思。“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将在长安买花与家乡的山李进行对照,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思念,强化了思乡之情。“不枉东风吹客泪”意为不要错怪春风吹落了游子眼泪,词人并没有像一些词人那样责备东风无情,而是坦诚地表白自己的心境:“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思乡情难以传述,欲通过梦还乡而不得,正是这些引发了“客泪”,而了却心事的办法“惟有归来是”。此句是全篇的总结之句,表示此刻正是归返家乡的好时候,桃李芳华之时,享受团圆美满才能化解心中的孤独和寂寞。词作流露出词人对仕途漂泊的深深厌倦之情。
此词用字浅显,但语简意深,意在言外,是宋词中的名作。词中写暮春景色却并未渲染其凄清,而写其仍然“绿暗红嫣”秾丽可以玩赏,只是词人心绪不佳,所以如此憔悴。又因为在长安买花载酒,联想到不如在家乡看桃李,只有归乡与家人团聚才可以快悦,一波三折,表现了诗人厌倦仕宦想归隐家园的情怀。全词借景抒情,构思独特,语言浑成,真挚感人。

曲玉管

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译文】
山头暮云乱飞,江边日头已落,我久久凭栏凝望暮霭烟波。看那山河冷落萧条,千里万里一片凄清秋色,让人不忍凝眸。
想起遥远的京城,那位体态轻盈的仙女,别后至今也未见她把锦书捎。莫非是大雁不愿远行,独自休闲飞落汀洲,令我思绪悠悠。
回想当年,我们曾经有多少幽欢佳会,谁知聚散难以预料,如今都成了无限的恨愁。天各一方,不能再会,每当我登山临水,便勾起平生心事,让我黯然魂消。一整天闷闷无言,惆怅地走下高楼。
【评点】
本篇写羁旅客愁和相思别情。全词层层铺叙,步步深入,纵横捭阖,结构有序,景情交融,细腻绵密。
上片主要写词人眼前所见之景。“陇首”三句,写词人久久倚靠着栏杆,看到了“云飞”、“日晚”、“烟波”。这些意象皆给人一种萧索、悲凉之感。然后词人由实而虚、由局部到整体,写到“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从而逼出“忍凝眸”三个字,表达词人面对如此萧索之景,不堪久望的心情。上片前五句均为写景,最后巧妙地用“忍凝眸”三个字,把人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可谓情景交融。
中片用大量笔墨描写所思的女子。“杳杳神京”首先交代了该女子的居住地——遥远的京城;“盈盈仙子”则点明了该女子的身份和体态。由于古人惯用“仙女”来代指美貌的娼妓,所以词人此处所指的女子应该是京城中有着曼妙身材的妓女。“锦字”化用典故,写出自从别后,自己就没有收到过该女子寄来的充满柔情蜜意的书信。词人一直盼望着鸿雁能够捎来她的只言片语,却看见鸿雁“冉冉飞下汀洲”。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心中的惆怅更加深沉。最后,词人用“思悠悠”三个字来总结中片,与上片的“忍凝眸”相照应,同时也写出自己的愁情更浓了。
末片围绕“思悠悠”展开了铺叙。正是由于旧日的欢情难以忘怀,今日才如此惆怅,所以“暗想”四句,由当时的相爱写到后来的相离,进而写到如今的愁绪。“阻追游”,写出了现在的辛酸和无奈。接着,词人宕开一笔,写到自己其实并非只在今天才产生这种“忍凝眸”、“思悠悠”的情绪,而是已经有很多次了。“每登山临水”,都会“惹起平生心事”。可是对此,自己又无计可施,只好“一场消黯,永日无言”,最后默默地“却下层楼”。这里“下层楼”正好与上片“凭阑久”相照应,使整首词显得更完整流畅。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译文】
长安古道上马行迟迟,高高柳树上秋蝉乱啼嘶。夕阳照射下的山那边,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见天幕从四方下垂。
归山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理想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零落无几,今年的我已不像去年那时。
【评点】
本篇为词人晚年游长安乐游原自伤身世之作,描写了其落魄潦倒时茕茕独处的凄凉情景,抒发了孤独寂寞的漂泊之情。跋涉在夕阳古道,穷愁潦倒的词人回忆不堪回首的往事,慨叹自己漂泊无定前途渺茫,抒写了茫然失意的情怀。
上片侧重写景,词人置身于“长安古道”之上,心绪便渲染上了浓重的历史色彩。“马迟迟”,车马缓缓而行;“高柳乱蝉嘶”,高高的柳树上秋蝉啼叫,声音纷乱凄凉,夕阳在山的那边慢慢降落,秋风在原野上用力地吹起;“目断四天垂”,词人极目远眺,看不见人烟,只见那广阔的天空如幕帐般向下四垂。上片描绘出一派凄凉的秋景,为全词的抒情罩上了悲凉的情调。
下片侧重抒情,追思过去,慨叹追怀眷念的往事已无迹可循。“归云一去无踪迹”写恋人一去杳无踪迹,“归云”喻指词人所思念的恋人,也是一切消逝永不复返的事物的象征。“何处是前期?”往日的理想期待在哪里?“前期”既是旧日的志意心期,又是与旧日的欢爱约期。然而,这两种期待都不知在“何处”了,暗指双双落空。“狎兴生疏,酒徒萧索”写此时的寂寥和落寞:冶游饮宴的兴致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零落无几了。这样的局面使得词人不由得发出“不似去年时”的慨叹,所有的一切都虚幻不真实。在这里,词人没有了昔日的狂放不羁,无所顾忌,只是抒发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悲戚感受,暗喻了自己对功名、宦途的心灰意冷之情。
这首小词采用白描的手法,语言虽不华丽,意境却清丽深远,风格苍劲。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蝉声声哀婉凄切,傍晚在送别的长亭,一场大雨刚刚停歇。在都城的帐幕里我们无心饮酒,难舍难分之际艄公催着要开船启程,紧拉着手泪眼相看,竟然说不出话只有哽咽。可怜我这一去千里烟波茫茫,暮霭沉沉的南天一片空阔。
从古以来多情人就哀伤离别,更何况是在冷落萧瑟的清秋时节。今夜酒醒后船会行到何处?杨柳岸边,晨风料峭,天挂残月。这一去怕是要终年不归,离开你任什么良辰美景都是虚设。唉,纵然有千万种似水柔情,又能向何人诉说?
【评点】
这首词作为柳永同时也是宋朝婉约词派的代表作,真切再现了情人别离时恋恋不舍、缠绵哀怨的情景,至今仍被人们反复咏唱。
上片细腻地刻画了情人诀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
一开篇,词人便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点明了送别时的环境:凄清阴冷的深秋,雨后黄昏,京城外的长亭边。夜幕苍茫,大雨初停,晚蝉哀鸣,凡所见闻,处处悲凉。词人列出这些景物,以景写情,融情于景,暗示离人心中的“凄切”,刹那间,全词便被笼罩上了一层悲伤凄婉的基调,看似字字写景,实则字字含情。
“都门”以下五句,顿挫有致,回环往复,把读者的同情之心都勾动起来,与词人同悲伤、同啜泣。“都门帐饮无绪”委婉曲折地写出了饯别时的心情。此刻翻乱的心绪,只能用“剪不断,理还乱”来描摹了。面对即将到来的别离,珍馐美食也失去了滋味,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然而,两人正难舍难分,却无奈“兰舟催发”。不想走,却又不得不走,这是怎样的痛苦和无奈啊!此句将词人不忍离去、恋恋不舍,却又不能不离去的无奈和现实的不解人意、残酷无情表达了出来,言简而意丰。“执手”二句又进一步描摹当时的痛苦。两人手牵手,久久相望,千言万语,已经不知该从何说起,读之令人心酸。至此,一对恋人依依惜别,不愿分离,却在现实面前无可奈何的痛苦情状像电影画面一样,鲜活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念去去”三句,则似奔腾的江流一泻千里一样,直抒胸臆,爽快干脆。“念”字作领,设想别后道路多么遥远。“去去”二字用得极妙,远行之人不愿走,却不得不走,想想到时越走越远,眼前只剩“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情景,就让人感到无比凄楚。虽然从表面上看,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都是在写景,但实际上,这些景物无不包含着浓浓的愁绪,暗示远行之人前途渺茫,一对恋人相见遥遥无期。通过这两句的承接,很自然便由上片的实写转到下片的虚写。
下片中,词人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一开头,词人并没有着急设想别后的情景,而是宕开一笔,说“多情自古伤离别”,通过“自古”二字,把目前自己的个别情况提升为一个广泛现象。词人认为自古以来,多愁善感之人都会因离别而伤感,表明自己的感情并非个例,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而“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又从普遍现象回归到自己的个别情况,强调自己与别人相比,承受了更多的痛苦。江淹的《别赋》中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之句,而本词词人正是把这种感受揉进自己的作品中,并为之赋予新意,使这种别情更“黯然销魂”。
“今宵”三句接着前面的设想,进一步想象别后的孤独凄凉。远行之人独自饮酒、醉酒,酒醒后看到了“杨柳”、“残月”,感受到了“晓风”。而这几处“景”却个个都表达了词人的“情”,即所谓的“用景写情”,“景语即情语”。明写杨柳依依,实则通过“柳”与“留”之谐音,暗写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明写“晓风”,实则通过写其清冷萧索,暗写别后的孤独寒心;明写“残月”,实则通过写其破碎,暗写与恋人难以相见。通过景语写情,词作显得更加含蓄,别后之人孤独、忧伤、惆怅的心绪,也被表现得更加形象、真实,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意境。正因如此,此句也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此去”二句继续对别后的情况进行设想,想象自己孤身一人,纵使有良辰好景,对于自己来说也是形同虚设。心中的痛苦又被加深了。最后两句顺着上面的设想继续深入,感叹就算有万种风情,也由于后会无期而不知向谁诉说,从而把离情艺术地推向高潮。
这首词遣词造句不着一丝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笔下的各种景物莫不含情,把一腔离愁铺满天地古今,而又不失于做作。若此者,柳屯田之外,词坛又有几人!

浪淘沙慢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残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译文】
一觉梦醒,一缕寒风透窗而进,把孤灯吹熄。哪能忍受酒醒后的凄凉,又听见屋外空阶上夜雨滴滴。可叹我蹉跎困顿久作天涯客,辜负了美人多少盟誓,怎能忍心把从前的欢会,突然就变成忧愁悲戚。
愁苦至极,我一次次回想,在洞房深处,我们曾有多少次畅饮欢歌,双双嬉游在鸳鸯暖被里。那时哪里还去管它就要分离,耗费你的心力。我们尽情翻云覆雨,万种柔情,千般亲昵,两情依依,相怜相惜。
看如今,长夜漫漫,漏壶频滴,你我无端相隔分离。不知何时再能在一起。要有那一天我愿和你共枕亲昵,轻轻地向你细说,在水乡的每个夜晚,我是怎样数着更声把你思忆。
【评点】
本篇为羁旅途中思念情人之词。全篇善于铺陈叙事,如数家常般把离别相思之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第一片写主人公夜中酒醒时的忧戚。窗风吹灯,夜雨漏阶,可知是夜半而醒,亦暗示出主人公之失眠。“寒灯”、“空阶”、“频滴”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主人公孤苦凄凉之心境。“嗟因循”以下几句抒发久滞在外之苦,有自怨自艾之意,更有无可奈何、怨天尤人之情。正因如此,主人公才与佳人分手,以前的欢爱忽然变成今日的苦苦相思,人生真是不可捉摸。
第二片紧承上片意脉,追思往昔欢爱之风情。用“愁极”承上启下。“追思”而云“再三”,表现出对这一段幸福往事和甜情蜜意的无法割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几度”表明二人之欢爱已非一次,故情弥深而意弥笃。这段描写又是上片“从前欢会”的具体表现,前呼后应,针线绵密。
第三片再回到现实,又由现实设想将来相见时之景,用从前之景与未来之想象衬托现实之苦,是柳永抒情常用之法。
此词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的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情感真挚,热烈奔放。

迷神引

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译文】
一叶小舟舒卷轻帆,暂时停泊在楚江南岸。孤城中响起阵阵角声,又引出胡笳声呜咽哀怨。江水白茫茫,沙滩上栖息的大雁,顷刻间全部被惊散。一丛丛秋林雾散烟收,像画屏一般在眼前铺展。看天边远山是那么细小,就像美人的黛眉一样浅淡。
轻易地离开了心上人,到这里成了游宦。深感到旅途劳累,一年又到岁晚。不忍看异乡风物,一片萧索,进入眼中又添愁烦。京城是这般遥远,秦楼楚馆也被阻难去,让我心烦意乱。芳草萋萋伸到空阔的云天,夕阳洒满河山。佳人杳无音信,像被风吹走的浮云远去不返。
【评点】
本篇是一首典型的抒写羁旅行役愁情的词作,是词人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反映了柳永不得志的苦闷与不满。
上片侧重写景,词人以疏淡之笔描绘夜泊楚江远眺所见江野暮景。起句写词人乘舟经过楚江,停泊在南岸。“暂泊”喻示天色已晚,而明朝又将继续航行,透露出旅途的劳顿。接下来写楚江暮景,“孤城暮角,引胡笳怨”写傍晚孤城中响起阵阵角声与呜咽哀怨的胡笳声,此情此景怎能不勾起旅人凄黯的情绪?“暮角”与“胡笳”的愁怨情绪笼罩全词,表现了词人倍感寂寞的旅途。接着几句写茫茫江水,栖息的大雁,丛丛秋林,天边远山,这样一幅清丽的水墨画,反衬出词人羁旅的孤苦和冷清。
下片抒写游宦的劳累艰深以及思念家乡亲人而伤神愁苦之情。词人“旧赏轻抛”,成为“游宦”,但却“觉客程劳,年光晚”,直言行役之苦;“异乡风物”特别萧索,进入眼中却添愁烦,写出愁闷的心情;“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京城是这般遥远,秦楼楚馆也被阻难去,让我心烦意乱,写出伤怀念远的情绪;“芳草连空阔,残照满”写的是实景,将抒情拉回现实,使叙写更加生动而富于变化;“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充说明了“秦楼阻”的含义,表现了词人对早年陈情旧梦的怀念之情。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调清凄婉约,气韵含蓄沉郁,风格清劲浑厚。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评点】
本篇亦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词人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
上片写登楼远望所引起的无尽愁思,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气氛。“伫倚危楼风细细”词人登高望远,离别愁恨油然而生。“伫倚”二字足见主人公凭栏之久、怀想之深。然极目远望,看到的却是黯然销魂的“春愁”,词人不说“春愁”由心而发,却说生之于天际,一方面是为了将无形变成有形,以具象说明抽象,增加了词的画面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愁怨是景物所触发。“草色烟光”即是词人极目天涯的所见之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一声感叹“无言谁会凭栏意”,又有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这是对独自倚栏、希望成空的慨叹,也是不见心上人、难诉情怀的凄凉感喟。
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著的心怀。词人为了排遣内心深沉的离愁之情,决意借酒浇愁,“拟把疏狂图一醉”,打算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而且还要“对酒当歌”放声高歌抒发自己的愁怀,但强颜欢笑,却是“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末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道破:“春愁”缘起“相思”,如此一波三折,激情回荡,颇具感染力。结尾二句是柳词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曾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全词抒情写景,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荡气回肠,颇具柳词的抒情特色。

戚氏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暗淡夕阳闲。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流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译文】
深秋的天气,一阵小雨洒落在庭院。栏干边的菊花已凋枯,井边的梧桐也落叶飘零,好像一片片碎云残烟。处处是凄凉景象,远望江水关山,只有夕阳西落淡云悠闲。当年宋玉悲秋,也曾在这里涉水登山。如今我远道而来,心中凄楚,不忍听这陇头流水呜咽。更不愿闻秋蝉伴落叶悲鸣,蟋蟀在衰草中啼叫,混杂秋声让人意乱心烦。
我在寂寞驿馆里度日如年,在风霜渐渐寒冷的秋夜,我静静地坐到夜深更阑。长天一清如洗,银河明净如泉,皓月当空高悬,漫漫长夜里面对此景,让我思绪绵绵,不堪屈指细算虚度的从前。那些年我未曾取得功名利禄,终日流连于楚馆秦楼,白白地过了一年又一年。
当年京城风光分外好,我年纪轻轻,一天天饮酒贪欢。更何况还有许多狂朋怪侣,遇到那酒宴歌舞更纵情流连。别后光阴如梭飞逝,想起旧游情景好像梦幻,不知这烟水征程还有多远?摆不脱的名利牵累让我憔悴不堪。追思往事只有满脸愁颜。漏箭在悄悄移动,稍稍地感到轻寒,又听到声声画角凄厉响耳边。闲站在窗户旁边,吹灭油灯等待拂晓,与自己影子相伴一夜无眠。
【评点】
《戚氏》调为长调慢词,由柳永首创。全词共二百一十二字,在长调中属最长的体制之一。《戚氏》调句法轻松活泼,音律和谐优美,平仄韵位错落有致。本词共分为三片,围绕一个独居旅舍的行人在夕阳西下时、入夜时、深夜到拂晓时三个时间段内的所见、所思、所感而展开。
上片写雨后日暮时分,独居旅舍之人的见闻和感受。起首的“晚秋”二字,指出当时的时令是九月。然后词人由近及远,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首先描写近景:槛菊、井梧点缀着荒寂的旅舍,然而,槛菊已经“萧疏”,井梧已经“零乱”,使本已荒寂的旅舍更显萧条。“惹残烟”三字,字字含有丰富的意蕴。说“烟”为“残”,突出了菊、梧已凋零,失去了原先烟笼霭密的生机;说“残”为“惹”,刻画出了菊、梧还在尽力搔首弄姿、卖弄风情的情形,更惹人怜惜。接着,词人放开手笔,描写远景。“夕阳闲”的“闲”字,用强烈的对比、移情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当时的心境。而从“倦听”开始,词人又转而写听到的一切。“相应喧喧”中的“应”字,写活了秋蝉、蟋蟀鸣叫相互呼应的秋声。而二者的叫声正与词人内心的凄凉之感产生共鸣,词人此处采用的正是融情于景的写法。
中片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日暮进一步写到更阑。此时,风清露冷,万籁俱寂,词人独自一人,无法入眠,静坐在明月下,回想着过去,思念着家人,无限愁思袭来,更凸现出他此时心中的凄凉。“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望着浩浩夜空中片片云朵,清清的银河,沐浴着明月的清辉,自然会让人“思绵绵”。而在漫漫长夜,面对此情此景,哪还有心思屈指回忆从前?“未名”三句,皆为从前之事。这样以虚衬实,更显得情真意厚,出神入化。
下片“帝里风光好”几句,继续回忆曾经年少时狂放不羁的生活,仍为中片“暗想”所想的内容。而且同样采用虚写,与前面紧密衔接、天衣无缝。“别来迅景如梭”宕开一笔,由虚景转写实景。如此一来,整首词有虚有实,虚实相间,错落有致,腾挪自如。“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由过去的快乐时光,引出了现在的孤独寂寞,进而又引出了“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自己之所以离别亲朋好友,独自浪迹天涯,忍受这份孤独和煎熬,其实就是为了那点名利。词人回想着往事,不知不觉,更漏已快滴尽,远处传来阵阵凄厉的画角声,自己竟一夜未眠。结句“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传神地刻画出一个独自依靠窗棂、回想往事、愁绪万千、难以入眠的天涯倦客形象,把游子孤独凄凉的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整篇的词眼。
柳永的这首词把一个浪迹天涯的孤独旅人的羁旅之愁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同身受,堪称名篇。整首词以凄婉的基调,声情并茂的诉说,营造出凄怨感人的气氛,是一曲旷世的凄凉之歌。同时代的王灼其在其《碧鸡漫志》中提到:“《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可见《戚氏》一词的成就之高。

定风波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月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译文】
自入春以来见红花绿叶全带着愁苦,样样事都让我心烦意躁。太阳已升到了花树梢头,黄莺已在柳条间鸣啼穿梭,我仍在香被里躺卧。腰身消瘦了,秀发乱蓬蓬,整天无精打采懒得把脂粉胭脂抹。真无奈,只恨那薄情郎一去后,从不把书信捎。
早知如此,后悔当初没有把他的马鞍锁。让他留在书房里,只和彩笺毛笔为伍,紧紧管住他让他吟诗作功课。一天天紧相随,不分开,我手拈针线伴他坐,我们要快快活活长厮守,免得青春年少光阴虚度过。
【评点】
本篇为写闺怨的名作,词人以代言体的形式写出歌妓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充满词人的怜惜之情。词以俚语、俗语、任情放露的笔法直写女子闺房独守、百无聊赖、慵懒憔悴、日夜相思的愁苦,直抒女子渴望和情郎终相厮守的痴情,表现女子心理细致入微,真切感人。
上片以景衬情,描写了歌妓的外表,借明媚的春光反衬出女子的愁苦和心烦意乱。开篇即写春来:“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春天以来,他就一直杳无音讯;桃红柳绿,都是伤心触目的颜色,一颗芳心无处能安放。太阳已升上树梢,黄莺也已在柳条间鸣啼穿梭,可她却只管懒压绣被、不愿起床,更不愿梳妆打扮,只是愤愤然地喃喃自语:“恨薄情郎一去,音书无个。”下片侧重心理描写,词人以歌妓的口气直抒胸臆,表现了女子的生活理想和愿望,贴切而细腻。
全词语言通俗,未加雕琢,词人以民间词常用的代言体写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人物的生活情态与心理活动,任情放露,体现出柳词的风格,为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采莲令

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译文】
明月收敛了光华,淡淡霜天上曙光泛出,西行的游子此时心情最苦。美丽的姑娘拉着我的手,轧轧打开朱门送我上岔路。她亭亭伫立,千娇百媚的脸上,泪水横流,默默相看,这断肠场面我怎忍心回顾?
可叹这条小船,急匆匆摇桨乘风驰去,贪着赶路,怎知我们的离情别绪。我心中万般无奈,却只能暗暗饮恨,脉脉柔情可向谁诉?再回头看时,京城已经看不到,凄寒的江天外,只隐隐约约看到两三排烟树。
【评点】
本篇仍抒写离情别恨。
上片描绘拂晓送别两情缱绻、依依难舍的情景。“月华收,云淡霜天曙”写景,渲染离别的气氛。游子在月落云收、霜天欲曙时离开,“西征客、此时情苦”,心上人依依不舍,“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她“盈盈伫立”,千娇百媚的脸上“无言有泪”,让人“断肠争忍回顾”,写尽远行人的内心痛苦。
下片写别后途中的离愁别绪和惆怅之情。小船急急向前,贪着赶路,内心的“离绪”“饮恨”又能同谁诉说?待回头,已看不见“重城”,只看见了“隐隐两三烟树”。寥寥数语便将西行之人心中无限的惆怅,以及对心上人与家乡的不尽的留恋表达出来。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分析道:“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亦逼具。‘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换头,写别后舟行之速。‘万般’三句,写别后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远景作收,笔力千钧。上片之末言回顾,谓人。此则谓舟行已远,不独人不见,即城亦不见,但见烟树隐隐而已。一顾再顾,总见步步留恋之深。屈子云:‘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收处仿佛似之。”
全词以景语起,又以景语结,景中寓情,凄迷景色和愁郁情怀紧相交融,含蓄感人。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译文】
看潇潇暮雨洒落江天,一番清洗,洗出一片清秋。渐觉凉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全变得肃杀冷落,如血的残阳正斜照高楼。到处是一片残花败叶,一切美好风物都渐渐萧条。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默默无声匆匆东流。
不忍心登上高楼远眺,怕望故乡遥远渺茫,归心更难以收。可叹几年浪迹萍踪漂泊不定,不知为何事在他乡苦苦滞留?想此时佳人定在妆楼凝望,不知她会有多少回误认归舟?她哪会知道我和她一样,身倚栏杆苦苦思念满怀忧愁。
【评点】
本篇为词人的名篇,融写景抒情于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上片写所望之景色,词人以如椽之笔描绘江野暮秋萧瑟寥廓、浑莽苍凉的景色:以“潇潇”暮雨、“凄紧”的霜风、江流展现了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以“冷落”的关河、夕阳“残照”描绘了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充满了萧瑟、肃杀的悲秋情调。“苒苒物华休”比喻青春时光的短暂,只剩下“无语东流”的长江水,暗示词人的惆怅和悲愁无处诉说。
下片写登高远眺的感想,抒写了思乡怀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不忍登高”说明词人所处的位置,“不忍”二字点出曲折,增加了一番情致。接下来几句层层说明了缘何“不忍”,一是“望故乡渺邈”,因而“归思难收”;二是“叹年来踪迹”,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想佳人”之思绪,此乃“不忍”之根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不知她会有多少回误认归舟?相思太苦。最后两句转到自己身上,“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怎会知道我身倚栏杆苦苦思念满怀忧愁?
在词人多篇写羁旅行役的长调中,本篇是最富于意境的典范之作。词的写景层次清晰有序,抒情淋漓尽致,写尽了他乡游子的羁旅哀愁。全词语言通俗,将思乡怀人之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然感情真挚而强烈,跌宕起伏。词中“渐霜风”几句为千古登临名句,苏轼赞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销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译文】
登上孤零零的荒凉土垒,站在高亭上举目远望,见到的是烟雾弥漫的幽静沙洲。雨过天晴,暗霓挂雨升起,阵阵秋风劲吹门槛,酷暑燥热略微收敛。才渐渐感到时节已是清秋,晚蝉声声聒噪,似乎也是在告知金秋已来到。观赏眼前秋景回想昔日欢爱之人,可怜她远在那烟云迷蒙的京都。
面对此景勾起我对往昔的回忆,但如今只能频添许多新愁,想和故友再聚已很难如愿做到。站在高处终日凝望,我默默无语黯然魂销。看远方雨晴后烟雾朦胧,几只晚鸦乱飞,暮色苍茫江城萧索。听南楼画角声声,又把夕阳送走。
【评点】
《竹马子》也是柳永自创。整首词的意境清雅,其中既抒发了词人个人的离愁别恨,也对封建文人命运进行了凭吊,整体基调沉郁而又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在漫游江南时所作,首先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全篇多景语,描绘出一幅雄浑苍凉的景象。同时,词人又寓情于景,含蓄不尽,余味无穷。上片写途中登荒凉孤垒所见风雨初停的寒冷暮色,览景追怀,感慨帝都迢递、政治失意、旧欢一去不返。“登孤垒”、“临烟渚”,不免使人产生一种苍凉凄清之感。“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句中,“雌霓”和“雄风”二词用得极妙。“雌霓”是一种色泽偏暗的虹,而“雄风”是一种清凉劲健的风,二者用于此处,既准确表现出了夏秋之交雨后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又显得相当雅致和考究。此时词人静临烟渚,站在孤垒上,倚靠危亭远望,深切地感受着这种时序的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正是这一组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渐觉”二字稍稍一顿,引出“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从而进一步明确点出了当时的时序为深秋。至此,词人通过孤垒、危亭等意象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雌霓、雄风等特有景象相结合,借着点名时序,抒写了壮士悲秋之感慨。接着,词人的情绪又慢慢地由悲秋向伤离别的方向发展,于是开始“览景想前欢”了。其中的“前欢”,当是词人曾在帝都汴京时来往比较密切的一位歌妓。然而“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现在远离汴京,难以重返,那些往事也都如过眼云烟一样逝去了。这一句是过渡句,使整首词从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下片紧接着上片,继续写“想前欢”之事。不过,本词中的“想前欢”并不像别的词中类似之处写得那样具体形象,而仅仅写出了现在回想过往事情时的痛苦之情。“新愁易积,故人难聚”,把词人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更深了。旧情本来就难忘,而离别又凭空增添了更多新愁;别后难以相聚,又使得愁上加愁,旧愁新愁层层堆积,无法排遣。“易”和“难”在本句中既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关系,更是一种因果关系。由于无法排遣离愁,词人只能“尽日凝伫”,“销魂无语”,而词人对故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两个动作,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极目”以后五句,词人提到了霁霭、暝鸦、画角、残阳等意象,这些意象个个都能给人一种萧索凄凉之感,从而有力地衬托出内心的愁闷和悲苦。尤其是“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二句,很自然地把自己一人的羁旅之愁拓展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下片把不见故人的孤独愁怀抒写得哀婉而真挚,与上片呼应,同时又以江城凄迷萧索暮色作结,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这首词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艺术造诣极高。上片通过时序的变化,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从而把全词的抒情基调摆在了读者面前。其中,前九句都是写景,后三句是写情;前九句是实写,后三句是虚写。下片则是前五句抒情,后五句写景;前五句是虚写,后五句是实写。通篇这种情与景交错的布局,使得这首词从整体结构上看起来变化有致,灵活顺畅,丝毫不呆板。同时,这样的布局也有利于状写词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过程。全词结构严谨,流畅自如,堪称长调慢词中的佳作。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银练,翠绿山峰像箭镞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相续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遗曲吟唱。
【评点】
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以“登临送目”起首,指出地点和时间,并引出下文的景物描写。结尾总收一笔,从侧面概说此地风物之美。
下片抒怀。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别有言外之意。“千古”二句起笔高迈,从后人感怀的角度,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六朝”两句融情入景,把深深的古之幽情寄于寒烟、衰草、商女、后庭等一系列凄清的意象,效果立现。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可至今犹唱的《后庭》遗曲不也是对今人的一种警醒吗?
这首词境界雄浑、阔大,伤怀吊古,暗寄讽谏之情,可以看出词人对统治者的劝诫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谓蕴藉深沉。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译文】
客舍中听到捣洗寒衣砧声,孤城上又传来画角凄鸣,一派秋声弥漫长空寥廓。东归的燕子朝海上飞去,南来的大雁向沙滩降落。楚台的清风习习,庾楼的月华如水,这一切如同昨日一样美好。
无奈被一些些名利束缚,无奈被那俗事耽搁,可惜那风流情怀总被抛却。当初无端的留下大言,如今耽误了秦楼的相约。夜深之时,酒醒以后,且把心头事好好思索。
【评点】
本篇为词人寒馆客居伤怀之作。
上片侧重写景,描写秋夜孤城萧索寥廓的月色,勾勒出一幅凄清冷隽的秋光图。开篇三句点明羁身异乡的游子身份,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了悠远哀长的秋声;接下来写了词人所见之景:东归的燕子朝海上飞去,南来的大雁向沙滩降落,暗喻词人身不由己、久客异乡的无奈;“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转入忆旧,以清风明月暗指昔日游赏的快乐,表明难以忘怀往日的欢情与佳景,笔触凝练,以景寓情。
下片即景抒怀,抒写被名缰利锁、世情俗态束缚耽搁、功名误身、身不由己的愁苦,是词人变法失败后忧郁心境的显露。“无奈被些名利缚”、“当初谩留华表语”表达了词人对政治的厌倦之情,而“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而今误我秦楼约”看似描写辜负红颜,实则借以抒发对无牵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末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词人“梦阑酒醒后”,独自“思量着”,以此结尾,让人意犹未尽,却又引发读者无尽的联想。
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感真挚感人,言近意远,反映了词人积极人生中的另一面。虽为一代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但王安石的心理却矛盾重重:一方面,他热衷政治,抱负远大;而另一方面,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却也不时泛起急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慨叹。本词正是词人后一种思想的反映。

清平乐

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译文】
怎么也未能把春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风。
【评点】
本篇抒写伤春惜春之情,虽题材不新鲜,但词人构思精巧,笔法奇妙,将自己的生活融进景色中,写出了自己的性情和风骨,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词的上片以倒装句式写万花委地、残红碎锦的暮春萧条景色,抒写留春不住的感伤,表达了词人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情怀,隐隐寄寓了词人英雄末路的悲慨。“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从听觉入手,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黄莺在耳边不停唱歌,劝说春天不要匆匆离去,然却“留春不住”,写出无计留春之苦;“满地残红宫锦污”写脏污的红锦落花满地零落,是从视觉入笔,表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昨夜南园风雨”点出春残的原因。本词的这种倒装结构,即所谓的“卷帘法”,在宋词中鲜用,故可谓别具一格。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词人不亲权贵的高尚品格。“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再次付诸听觉,正当词人亲见这繁花似锦的春天就要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远处传来歌女小怜的琵琶声。这琶琶之声是如此哀婉动人,因而触动了词人对春宵思妇“思绕天涯”的想象,在这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人整夜无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萦绕天际,穿过千里关山,追寻远在天涯的情郎。“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转回视觉描写,词人描述了暮春漫天飞舞的杨花,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情景,暗喻自己的不肯趋炎附势的风骨,手法新巧而又富有情趣。
全词情景交融,清新婉丽,以听觉与视觉互为交叉的方式,从声响与色彩两方面入笔,展开一幅春残图,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强化了抒情效果,可谓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译文】
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一起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评点】
这是一首采莲词。词中主要描写莲花的美丽和采莲四周的环境,衬托出采莲女子的心灵美。
上片写女子结伴采莲的情景。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她们要先轻轻地拨开浮萍,表现了采莲女子的耐心和采莲动作的轻柔细致。“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写她们采莲的过程和周边的环境,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她们到达浦口时,晓日初升,浓浓的云气都还没有消散,将她们的船笼罩着。等到她们“采罢”回到江边时,已经月满西楼,一整天的劳动结束了。这两句对仗非常工整,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词人的笔下,采莲劳动被描写得相当优美,采莲女子的勤劳和美丽也尽显无遗。
下片借景抒情,表现采莲女子美好的心灵。她们动作轻柔,说明她们非常爱惜莲花。她们为莲花的遭遇担忧,大概是从莲花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词人不直接抒情,而是借描写采莲女的外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喻示内心的深情无法倾诉。美丽的风景终究会流逝,人无可奈何,花也无计可施。用“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暗喻少女难以容颜永驻,感叹对青春易逝的无奈。尽管采莲女子那么爱惜莲花,就像爱惜自己的青春和命运一样,但还是阻挡不了年华逝去啊!既然这样,只得“年年拼得为花愁”了。但这还不够,最令人担心的是“明朝万一西风动”,就会“争奈朱颜不耐秋”。一旦明天西风突然袭来,莲花抵抗不住秋寒,马上就会凋落。“朱颜”代指莲花,既说花也说人,进一步将人花合一,但又不着痕迹。词人观察入微,描写细腻,把采莲女子多愁善感的内心感受刻画得可触可感。
全词非常有特色,既具有民歌性质的清新明净,又带着文人词作特有的典雅含蓄,别具风致而又楚楚动人。


名家